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82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豪取七连胜,华裔新秀林书豪成了无数球迷心中新的王者。他还能 “火 ”多久,没有人知道答案:,但请相信,以林书豪的智商,加上他近乎苛刻的 “自律 ”,他绝不会只是 昙花一现 。 B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不但认真学习了 “两会 ”的文件,而且 鞭辟入里 地领会了 “两会 ”精神,并决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经济改革浪潮中去。 C不少贫困地区尽管已经脱贫,但仍旧不愿意 “摘帽子 ”,这与 “炫贫 ”背后的逻辑 如出一辙 :把扶贫政策当成了牟利的载体,把扶贫资金当成了

2、“唐僧肉 ”。 D雍正皇帝在历代满族皇帝中精明强干、伶牙俐齿,可谓 首屈一指 ,然而对汉人的精明也退避三舍。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用错。A昙花一现: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 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C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D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3、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服有了很大改进。美国航天局投入使用的最新式宇航服造价之高达 3000多万美元之巨。 B全体施工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设计独特、雄伟壮丽 、坚固美观、雄跨两岸的大桥终于和哈尔滨市民见面了。 C当参加哈尔滨 万人徒步大赛活动的 80多名老知青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防洪纪念塔的时候,受到了在此等候的市民的热烈欢迎。 D燕窝一旦被染成赤红色,它原有的异色和杂质就会被遮盖起来,显得纯净而漂亮,因此,那些杂质多、成色差的燕窝,往往被用来制作血燕。 答案: D 试题分析:选项 A搭配不当, “造价之高 ”和 “之巨 ”搭配不

4、当,应为 “造价达3000多万美元之高 ”;选项 B结构混乱, “全体施工人员 ”句意还没表述完整又换为 “一座大桥 ”,中途易辙;选项 C成分残缺,句子以 “当 时候 ”接宾短语开头,造成主语淹没。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 “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 ”。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 “理想主义 ”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 “理想主义 ”的理解有所不同。 自 19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

5、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 1910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 “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 ”。不难发现,此时欧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火灰飞烟灭。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20 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

6、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 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如 1919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 “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 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

7、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

8、、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小题 1】下列对 “诺贝尔文学奖 ”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 “理想主义 ”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 “理想主义 ”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

9、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小题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 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 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

10、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 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 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

11、焦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 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对应的原文是 “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

12、 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选项因果倒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项 C对应的原文 “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选项把 “战后 ”和 “战前 ”混淆,混淆时间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选项 B中 “原来的低层次 ”原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 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

13、文 /罗先哲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 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

14、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 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 技法越来越精。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 ”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

15、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 在传 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

16、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 小屋里住了下来 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 “兰竹苑 ”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

17、。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 老屋隐士。 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 “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 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 “画,愈画愈难。 ”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

18、一句话。他时常对人们说: “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 跑线上。 ” 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 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 “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 B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借鉴今人。 C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

19、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 D “画,愈画愈难 ”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的。 E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小题 2】王烈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 ”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6分 ) 【小题 3】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王烈的大师风范?结合文本任选两种简要赏析。 (6分 ) 【小题 4】王烈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的文化品格,得到 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20、案: 【小题 1】 A 3分, C 2分, E 1分。选 B、 D不得分。 【小题 2】师从古人:他对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执着求借于希宁教授珍藏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并刻苦临摹。( 2分)师从造化:九下江南写生,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2分)师从我心: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2分) 【小题 3】 细节描写。例如, “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 “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 脚背肿得撑破了皮,

21、小腿肿得像牛腿 ”等细节,真实地展现了王烈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引用。例如,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的评价、王烈 “兰竹苑 ”的对联、接受采访的回答等,真实地展现了王烈的孤傲不群与淡泊宁静。 侧面展现(衬托对比)。以环境衬托。通过写 “小山房 ”的艰苦环境展现王烈在创作上的专心与投入;通过写 “兰竹苑 ”的简朴清幽,衬托王烈的孤高淡泊。以他人映衬。通过于先生的被感动侧面展现王烈对绘画的执着;通过 “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 ”对比出王烈对绘画的投入;通过当今画坛一些人“哗众取宠,包装炒作 ”的不良作风,反衬王烈的不逐名利,务实自励。 (答出两种即可。每种要求答出手法名称、举例分析以及具体表

22、达效果。) 【小题 4】答案:要点:远离世俗,不慕荣利地位,甘于孤独淡泊,耐得清苦寂寞才能成就大师境界;( 2分)求真务实,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炒作,追求艺 术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2分)王烈无论是独守小山房,还是安居家乡老宅都能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艰苦,他却能 “久居心自乐 ”,这是他画艺有成的重要原因。( 2分)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虽然影响了作品的传播,却也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2分) (观点:答出王烈文化品格的两层内涵,各 2 分;引据:举出传主的具体表现,2分;分析总结:分析这种文化品格对汪列的意义,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

23、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 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 B项 “更多地师从古人 ”、 “不必借鉴今人 ”,表述不当; D项对文中语句理解有误, “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 ”表述不当。 E,原文信息的关系不是 “不应 而应 ”,是 “不是 而是 ”,也就是说,原文王烈只是说自己的人生观,而非要求他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局部概括题目,答题区位在文章的前三段,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主要语句: “四十

24、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 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塑造手法的考核的题目,传记的人物塑造主要是正面和侧面描写,真面主要是语言、动作,侧面主要是别人的评价或和别人对比,答题时选准要点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 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25、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答 “不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适用第一种方式,因为文中能够找到依据,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列举文中的相关的语句整理答案:。相反适用于第二种,答题时注意在列举原 文事件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26、后面题目。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 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 ”,老头心里思忖道, “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

27、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 当他 这个老头儿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 “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 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

28、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 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

29、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 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30、。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 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

31、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 ,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看到

32、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中的两个 “同样 ”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 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

33、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小题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6分) 【小题 3】文中在写老人做 “白日梦 ”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 【小题 4】作者用 “铁圈 ”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B, 2分; C, 3分 【小题 2】 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孩子的天

34、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 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同年。一个 “堆 ”字表现出内心极大的满 足。 【小题 3】 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小题 4】主题思想 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 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 想玩铁圈 捡旧铁圈 自玩

35、铁圈 人物塑造 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小题 1】 试题分析 :小说的阅读要注意 “五位一体 ”的分析,结合祝福记住各自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祝福主要点明情节,也是文章的线索, 暗示主题,全部鲁镇都在祝福可祥林嫂死去,什么原因,这正是本文的主旨。 2、人物,性格特征是必考的内容,注意分析,要通过各种手法(直接的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环境、心理和间接描写)分析,可能分析出若干性格,但一定要注意要有理有据,每种性格特征后要有具体的依据还要注意选取和小说主旨关系最密

36、切的作为答案:。还要注意次要人物,如柳妈和我,这些人物主 要是为重要人物服务的。同时还要指向主旨,如祝福中我的作用,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对现实不满但又不能斗争,采取妥协、躲避的策略,同时又是全文的线索,起到见证人的作用,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揭示主旨,这种社会依靠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这正是作者彷徨的原因。 3、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铺垫、引起下文,有时是文章的线索,相互照应,暗示主旨。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的描写其作用是交待当时的社会环境,开通渲染一种悲 凉的气氛,暗示祥林嫂的命运难、交待一

37、种迷信盛行的社会状况让人物的命运成为必然结果,暗示主旨。结尾的作用是和标题、开头照应,祥林嫂死了可鲁镇还是原样引起人们思考,升华主旨,说明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情节,情节是全文的主要内容,每一处要注意和环境、标题、人物、主旨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主要是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特别注意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如祝福先交代祥林嫂的死就有此作用。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上文、开头、标题,升华住址等, 还要注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的伏笔、照应也是经常考核的内容。 5、主旨,主要找小说是通过哪些地方表现主旨的。 具体

38、答题时套用即可。 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A项 “对社会制度的痛恨 ”不当; D项依据不足; E项 “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不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对动作、心理的分析的题目,属于人物的形象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情节 (上下文)和小说的主旨,答第一句注意上文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第二句注意上文 “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

39、“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第三句注意下文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和小说的主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环境描写作用的题目,首先概括出环境的特征,然后从和人物、情节(上下文)、主旨的关系进行探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标题的题目,主要从和人物、环境、情节、主旨的关系着眼进行探究,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40、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3分)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 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 |绅侧目。禾曰: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

41、大权,奈何使宦寺 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 “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 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 亦就逮。经臣莅其狱, 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

42、 “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 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 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 ”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 “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 “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 陈禾传) 【注】 辟雍:太学名。 宦寺:宦官。 【小题 1】对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 虞 虞:预料 B此 曹 今日受富贵之利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

43、 详 语详:详细 D黼闻而 衔 之衔:怀恨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 “刚强正直 ”的一组是( )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辞益坚,曰: “宁饿死。 ”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 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

44、,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要惩处童贯等人。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 秀州知州。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 5分) (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

45、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详:通 “祥 ”,吉祥。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46、陛下他日受危 亡之祸。 ”这句话只能说 “吉利不吉利 ”不能说 “详细不详细 ”。由此断定选项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 “直接表现 ”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 “陈禾 ”性格特征是 “刚强正直 ”, 说明有远见, 说的是皇上, 说母亲去世,和 “刚强正直 ”无关,排除这三项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 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

47、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 C 对应的原文只是 “请毕其说 ”,没有 “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的内容,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 1)夫 那,幽 昏庸官吏,陟 提拔,明 贤明之士,

48、奈何 怎么,得与 参与其中 ( 2)适 恰逢,道 路过,谒 拜访,谮 诬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 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 “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 “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