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湖南省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古 刹 (ch)自 个 儿 () 韬光养晦 (hu)焚膏继 晷 (u) B 论 语 (ln)节 骨眼 (ji)造福桑 梓 (z)间不容 发 (f) C 殷 红 (yn)一 沓 纸 (d)蜚 声中外( fi)暴虎 冯 河 (pn) D 供 应 (n) 舶 来品 (b)始终不 渝 (y)刚正不 阿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自个儿 (g), C殷红 (yn),暴虎冯河 (png), D刚正不阿(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吉祥筚路蓝缕不记其数变幻莫测 B九霄独当一面对簿公堂改弦更章 C沉湎可见一斑旁征博引焕然一新 D发韧面面具到前倨后恭雷厉风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计其数, B改弦更张, D发轫 面面俱到。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除了为社员们传授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查验、采集土样;走进种植户家中,询问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B在铁路线上, 11 8万太原铁路人迎送旅客、运输物资、检修车辆、巡查站点 他们在紧张而细致的工作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C为培养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该县将 “建设长寿旅游名
3、县 ”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打造长寿食品加工、长寿文化旅游等长寿产业。 D亲情,在李正天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创作的亲情系列作品,一共有九幅,近期应邀将在珠三角各城市美术馆的邀请展中展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 “查验 ”和 “采集 ”应交换位置; C搭配不当, “培养 ”应改为 “培育 ”; D重复赘余,去掉 “应邀 ”。 考 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旅行家徐霞客在某年春天来到洞庭湖一带,看到江南美景,不禁吟诵起前人诗句,他不可能吟诵的一句是 A人面桃花相映红 B杨花榆荚无才思 C沾衣欲湿杏花雨 D又见湖边木叶飞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又见湖边木叶
4、飞 ”是秋天景象。 考点:选用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21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晴窗一扇 林清玄 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定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
5、在冰河的夫妻。 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时间 ”和 “空间 ”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的无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
6、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我常对于别人说 “某甲现在若干岁 ”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月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 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
7、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的道出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 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的,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 “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 ”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的东西 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柏拉图写过一首 两行的短诗: 你看着星么,我的星星? 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 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
8、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 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 心里怀念着人, 见了泽上的萤火, 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 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 “萤火 ”一喻,我们怀念的 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 说到时空无边无尽的无情,它到终极会把一切善恶、美丑、雅俗、正邪、优劣都涤洗干净,再有情的人也丝毫无力挽救。那么,我们是不
9、是就因此而颓丧、优柔不前呢?是不是就坐等着时空的变化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人的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里来照见大的世界。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 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只是既然是晴窗,就要有进有出,曾拥有的幸福,在失去时窗还是晴的;曾被打击的重伤,也有能力平复;努力维持着窗的晶明,那些任时空的梭子如百鸟之翔在眼前乱飞,也能有一种自在的心情,不致心乱神迷。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
10、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 只有用 “爱 ”去换 “时空 ”才不吃亏,也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改) 【小题 1】文章开头引用了台湾登山界流传的一个 “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 ”,说它 “美丽又哀愁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个故事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 4分) 【小题 2】根据文意,简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 ”的含义。( 5分) 【小题 3】林清玄以人性与佛性交互融合与渗透的大美散文感动着濡染着当代无数的读者,其质朴温婉的情感与或深或浅的哲理启悟众生,影响深远。试
11、结合本文的选材谈谈林氏散文的特色。( 6分) 【小题 4】联系全文,简析作者所说的 “晴窗一扇 ”的涵义。结合 现实,谈谈你又是如何理解 “晴窗一扇 ”的。( 6分) 答案: 【小题 1】美丽是因为情人的重逢,哀愁是因为时空的无情。( 2分)作用:引出下文对时空的感叹,为后文的叙述营造一种感伤的氛围。( 2分) 【小题 2】 在人生中,快乐与痛苦是并存的; 快乐的时光不能永远停留,痛苦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曾经的快乐,正是当下痛苦的根源; 快乐与痛苦是人生常态,关键在于人的心态。 【小题 3】选材上,典型、广博、紧扣主旨。文中紧扣 “时空 ”选材,既有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文学作品,又有外国古代和控的
12、诗作,内容充实,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2分,联系文本举例说明 4分,言之有理酌情评分。) 【小题 4】作者所说的 “晴窗一扇 ”是一种热爱生活、宽容平和、优雅自在、淡看得失、坦然豁达、坚强隐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境界。(答案:信息主要在倒数一、二自然段,从 “曾拥有的幸福 还是晴的 ”可以看出对待得失的坦然豁达;从 “曾被打击的 也有能力平复 ”可以看出对待痛苦的坚强隐忍;从 “那些任时空的梭子 不致心乱神迷 ”可以看出对待时光的自在从容;从 “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 要真爱花才去种花 ”可以看出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真诚热爱。)(对 “晴窗一扇 ”涵义的概括意思接近, 结合现实的理解言之有
13、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 “美丽又哀愁 ”的原因的理解,既要从故事本身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到下文对这个故事的感慨的内容。作用上,要同时考虑到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句话的前后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供作答,这就要求我们梳理整个文章。首先把与这句话内容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再作适当的归纳,分点作答。不能分条列举能从文意中感悟出痛苦与快乐的关系,酌情给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选材的角度来谈文章特色。首先要有文体意
14、识,散文的一般特征是 “形散神聚 ”,所谓 “形散 ”,就是选材上的要求,而本文同样符合这个特征,因此,朝这个方向作答,应该不会错。接下来就要看文章在选材上的具体内容了,是不是 “散 ”, “散 ”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题目有两个要点,一是作者所说的 “晴窗一扇 ”的涵义,要结合文章主旨来作答;一是你的理解,要结合文意作适当的发挥。 考点:从不同的角 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10分。其中,填空题 4分;选择题 6分,每小题 3分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知识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他们所从事的是有关价值、观念、符号等的文化性的活动。任何人,他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还更有心理性的需求。人不只是一生物性的存在,他还有一种生命意义之追求,一种最终的价值之追求,一种跟宇宙世界接触的追求。一言之,他有一种了解 “为什么 ”的需求。知识分子的最主要功能便是解答思索这些问题。他们的角色是把人众带 进较广大的宇宙秩序中,这就是知识分子之起源几乎都是教士、先知、哲学家之原因。知识分子为社会创发 “大传统 ”,为社会铺设文化性的意义系统。 知识分子的功能既然在解释外在世界的情景,很自然地,他总是倾向着怀疑与批判的眼光的,他
16、的想法与看法与社会现状总是有距离的。而没有一个现实社会是圆满的,也因此知识分子总是无法对现实社会不保留地加以拥抱的。当然知识分子之所见是多少与他本身的知识传统有关的。一个重科学的知识传统,将使他怀疑一切,而着重在 “新的世界的形象 ”的建构。反之,一个重历史人文主义的传统,将往往使他把现状与过去 的理想世界去比较,而着重在 “古典世界的形象 ”的重构。不论如何,知识分子总多少带着批判社会或反社会的性格的。 由于纯知识分子是批判他身处的社会的,因此,他与政治权威结构总是具有先天性的紧张关系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威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要与政治权威保持距离,以保有他特殊的批判者的身份;一方
17、面却又想与政治权威接近,以实行他的所见或主张。而政治权威在基本上是不会喜欢知识分子的,因为他昀权威之被批判将会被打折扣,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靠知识分子的。史太林尝谓 “没有一个统治集团可以没有知识分子而统治成功的。 ”这 理由是很简单的。因为政治上的任何统治者,虽然有权力,但赤裸的权力总是较少有效并且难以经久的,权力 (Power)必须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才能有效,权力犹如钞票,钞票必须使人信得过才有购买力。权力亦必须使人信得过才有制约力。而权力要使人信得过则必须转化为权威,这就是合法化过程。如何使赤裸的权力转化为被人认为合法的权威则是知识分子的特有功能。古往今来的皇帝、君主、独裁者,没有一个是喜
18、欢裸体的,他需要体面的衣裳的装饰,才能显出威仪、与众不同与神圣不可侵犯,而知识分子则是替统治者穿衣裳的人,知识分子既然是替统治者穿衣裳 的人,当然他也可以把统治者的衣裳剥掉,而使他成为一赤身裸体的 “独夫 ”,就这点说,中国人所说 “读书人是得罪不起的 ”一句话有很大的道理。至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的话,则是对,也是错。说它对是因为传统中国过去的确没有读书人造反成功;说它错,是因为过去所有重要的造反几乎没有一次是没有读书人参与其间的。严格地讲,所谓民意、舆论在古代社会固然不外是知识分子的意见,即使在号称最民主的美国如 Almond, Rosenau等研究指出也实在是知识分子的主张。知识分
19、子虽无力移山,但却可以风动群众。古云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实则治天下不能不靠知识分子,即得天下亦何尝可以完全不靠知识分子? (节选自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 【小题 1】文章以 “知识分子 ”为话题,先分析知识分子的 _,再介绍知识分子 _,最后指出知识分子基于自身的功能性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4分) 【小题 2】下列关于 “知识分子功能 ”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的想法与看法与社会现状总保持一定距离。 B知识分子的角色是要带领着人众认识较广大的宇宙秩序。 C知识分子为社会创发 “大传统 ”,铺设文化性的意义 系统。 D怀疑和比较使知识分子多少带着批判社会或反
20、社会的性格。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重科学的知识传统和重历史人文主义的知识传统,将往往使知识分子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知识分子之所见由他本身的知识传统决定。 B知识分子总是无法对现实社会完全不保留地加以拥抱,是因为知识分子习惯用怀疑与批判的眼光看待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本身都是不圆满的。 C知识分子要实行自己的所见或主张,就是要使统治者手中的权力变得有效而且经久耐用,具有信服力,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者的管理。 D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传统中国过去的确没有读书人造反成功,所以知识分子虽然可以风动群众,却不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答案: 【小题 1】文化性
21、功能 对社会时代的批判性(或:带着批判社会或反社会的性格)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的是对段意的理解与概括,要注意段首段尾的句子的提示作用,有的句子本身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或结论句。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不属于知识分子的功能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应该是 “多少与他本身的知识传统有关 ”; C项,是统治者借知识分子之力要达到的目的,而非知识分子要达到的目的; D项,说法有点绝对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
22、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22分。其中,选择题 12分,每小题 3分;翻译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愚观贾 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 庶几 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 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 而 后出昼,犹日: “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 豫 ? ”孟子日: “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
23、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 选自苏轼贾谊论) (乙)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 皇 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 “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
24、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 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锯。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 独离此咎兮。已矣!国 其 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 ” (节选自 汉书 贾谊传) 【小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庶几 一日得行其道庶几:或许可以 ,表希望 B夫子何为不 豫 豫:犹豫不定 C文帝
25、谦让未 皇 也皇:通 “遑 ”,闲暇 D独 离 此咎兮离:遭受,受到 【小题 2】下列各组选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申之 以 子夏既窈窕以寻壑 B三宿 而 后出昼而君幸于赵王 C 乃 草具其仪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子独壹郁 其 谁语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 3】所选汉书中的材料,能直接说明苏轼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观点的一项是 A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B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C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D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小题 4】下列用 “ ”给文中画波线部分
26、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A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B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C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D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小题 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l)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4分)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3分) (3)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27、【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 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 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你)遭受到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小题 1】 试题分析:豫:高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都是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A项,前为介词,用;后为连词,连接“壑 ”前置的定语 “窈窕 ”。 B项,前为表承接的连词,后为表转折的连词。 C项,前为表承接的连词,后为副词,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28、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说贾谊制定的治国方略被汉文帝采用推行,说明贾谊可以用于汉文帝。 A项是苏轼贾谊论里的观点; C项说汉文帝不用贾谊并贬谪了贾谊; D项说贾谊遭贬谪,就借凭吊屈原书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发泄自己的不满。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翻译尽量用直译。注意第一句中 “犹且、然则 ”的用法,第二句中 “已、亡 ”和宾语前置句,第三句
29、中 “罔极、殒、厥 ”等词的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 ”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 感情是这样的深厚。
30、公孙丑向孟子问道: “先生为什么不高兴? ”孟子回答: “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高兴? ”君子爱惜自己,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乙)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 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并向皇帝上奏。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
31、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 “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理得一团糟。 ”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 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放逐,写了离骚。离骚的结尾说: “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于是投江而死。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他的赋
32、文说: 我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汩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 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 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地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
33、履反高高在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况遭遇到这样的祸难!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 述而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论语 先进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
34、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 在其中。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是在你上头看视着。 纪伯伦先知 两段论语和纪伯伦的先知中都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阐释,它们有着怎样的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4分) 读了上面几段文字,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感悟,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 8分) 答案: 【小题 1】孔子和纪伯伦者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认为应该用知识、工作来充实生命。 【
35、小题 2】孔子强调人生的自觉而为,主动地通过学习完善自身, 进而实现最终的人生理想。这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体现。 纪伯伦则强调一种自发而为,将自身放在人类、上帝的高度,以宗教的奉献精神、宽容博爱的心态引导人们去完成生活中的工作,并因在工作的成就 中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满足感,进而完善灵魂。 【小题 1】 试题分析:概括所选孔子和纪伯伦语段的思想上的共同点。关键词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充实生命。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虽然是自己的感悟,但也要依据所给文本,不能背离材料而谈。同时,也要尽量比较两者的同中之异。 此题不宜再谈相同之点
36、,这样就和上一题重复了,这也不符合命题人的意图。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分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菩萨蛮 秋 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小题 1】 “何处寒砧作 ”令人联想到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名句: “寒衣处处催刀尺, 。 ”( 1分) 【小题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秋景,试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3】 “何处寒砧作 ”不仅使得前后词意勾连,而且境界阔大,试做具体分析
37、。( 4分) 答案: 【小题 1】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 2】作者采用视觉描写写秋色和秋光,采用听觉描写写秋声,梧桐叶落,蛩吟唧唧,月色凉如水,孤灯之黯淡,突出秋景之萧索;( 2分) “风露寒 ”前着“逼人 ”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融情入景,突出秋景之凄寒。( 1分) 【小题 3】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 “起来钩翠箔 ”,下启 “逼人风露寒 ”,使得前后词意勾连,结构严谨。( 2分) “何处寒砧作 ”是 “起来钩 翠箔 ”时诗人所闻,表明孤独而有远思的人绝不只是诗人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这样诗歌的意境扩大了,情感升华了,主旨深化了。(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看似是默写名句,但实际上
38、是在考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求所想起的句子应该有相类似的意境与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表现手法,注意题中的 “多种手法 ”,有多少种就答多少种,而且分点作答,便于阅卷给分。答题步骤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景物,表现了什么情感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 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题目对这一句的具体分析的内容已经作了明确要求,一是怎样起到了结构上前后钩连的作用,二是怎样使词的意境扩大了。所答内容要紧紧围绕这两点来答,尽量减少无效的文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9、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12分 ) (一)新华网北京 3月 17日电 据新华社 “新华视点 ”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 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 河南兰考县。兰考是 “县委书记的榜 样 ”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2009年 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 “十条工作方法 ”电子屏、 “干部十不准 ”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
40、说: “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 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二)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注】 焦裕禄当年
41、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 桐 ”。 焦裕禄临终前说: “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两段文字,所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从体裁和表达方式看,有何不同?( 4分) 结合两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 (150字左右 )(8分 ) 答案: 【小题 1】共同话题是学习焦裕禄。前者为消息,后者为词;前者是实用文体(新闻文体),后者是文学体裁;前者重记叙,后者重抒情(直抒胸臆)。 【小题 2】 一、优秀的民族产生优秀的民族
42、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永恒的民族精神。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经产生与出现,就超越时空,为全人类所吸收,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而同时,世界也会向她送出感激的目光,并报以深情的微笑。 无疑,焦裕禄这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在人民心中巍然屹立起永恒不倒的民族精神长城。 二、习总书记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的词从艺术特色上讲做到了以情胜、以意胜、以气胜。 发自肺腑,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的深情 怀念,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中国共产党人坦荡无私的家国情怀,赤子之情,可谓跃然纸上。 意境
43、开阔,通体透明。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作者和盘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心境。这样的胸襟与心境足可以温暖人心、温暖社会,引起读者的心灵回响。 正气流贯,天地动容。 20世纪 90年代来追思焦裕禄,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不同凡响,目光远大,大处着墨,升腾起一种安排山河、指点时令的天地浩然之气。 【小题 1】 试题分析:按所问内容,依次作答,不要遗漏要点。注意条理性。表达方式即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不要和表现手法技巧混为一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写评论,可以是习近平
44、的角度,可以是焦裕禄的角度,还可以是读者的角度。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 1分) (1)女娲炼石补天处, _。(李贺李凭箜篌引) (2)桂棹兮兰桨 ,_, 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3)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_,氓隶之人, _。(贾谊过秦论) 答案: 石破天惊逗秋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而迁徙之徒也 试题分析:默写题中如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空不得分。注意 “溯、渺、瓮、牖、徙、徒 ”等字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45、 写作 (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 宋代大儒程颢说: “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 “天理良心 ”,成为中国人数千年来恪守的做人准则; “丧尽天良 ”,则成为民间社会谴责穷凶极恶者的首选贬义词。 社会的良心,是浊世泥流中的一眼清亮山泉,是精神沙漠中的人文绿洲,是昏昏长夜里唯有的一声有骨质的呐喊。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字。 答案: 一、良心 最近,有关商家良心的讨论极其强烈,在高速化发展的中国,你和利益的竞争场面不断上演,不知你心中作何反应?而在我看来,一直以来你似乎都处
46、于劣势。 记得书里曾记载过二战的时候,你同利益的一场 战争。当时,欧洲形势混乱,一些科学界、文学界的名人竟受当局指使,联名发表文书,称德国使用的种种残忍手段实属正义。 93个著名人士的名字排列在这抛弃良心的文书之下,而这一联盟的对面,是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四名科学家,他们坚决反对战争,反对当局惨无人道的所作所为。这封告欧洲人书,只有四个人的名字,对比于 93个名字,他们的良心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良心,一个人在乱世中想坚守你该是有多难?在爱因斯坦发表这份文书之后,他被视为疯子,开会时他身旁的两把椅子永远是空的。他受着煎熬站在桌子的另一侧,这煎熬,他是为良心受了。 你 同利益的战争,为何总失败的惨烈?
47、让坚持你的人越来越少,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益? 在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里,我更是难以寻到你的影子。广东佛山,一个两岁大的小女孩被车子撞倒,碾压。司机竟只是踩了一下刹车,后便扬长而去。小女孩浑身是血的当街躺着,几分钟之间,先后十八个人路过,有人甚至回头张望,但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她。事后有人采访过那司机,他毫无羞愧的说: “怕赔钱。 ” 我似乎有些明白,人们都喜欢易得的东西,而你,良心,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才能守住的。人们都是 “聪明 ”的动物,谁也不愿被政府迫害,谁也不愿被人敲诈,惹祸上身,谁 都愿取那唾手而得的利益。 只是,当多少家因毒奶粉失去欢声笑语的时候,当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时候,我多希望看见你的身影,如果人们能看轻一点自己的利益,把你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该有多好! 二、良心 “良心 ”一词在当今社会高频率的被使用,但遗憾的是却总与卖假药、卖假酒的连用。其实它指和自己行为有关的对是非善恶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正义的举动,而这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并不凸显。所以反面例子很多。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呢? 中国自古留住一句话,叫 “文人相轻 ”。而战乱之中的鲁迅和瞿秋白却肝胆相照,引为同志。鲁迅素 来是与同时代的文人 “相轻 ”的,而瞿秋白也是名士一硬汉,只是文人相轻之后却能促膝谈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