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装置,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纵观二十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最具潜力的因素。 C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D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地位举足轻重。除了语言因素外,准确理解题意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答案: B 试题分析:、句式杂糅
2、。应为 “都靠的是电磁力 ”或 “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 “解决 ”缺宾语, “不足 ”后加 “的问题 ”。、单提双承。改 “成败 ”为 “成功 ”。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和加点的 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崇高的社会地位、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少有的殊荣, 连篇累牍 且不无夸大的称赞之辞,使季羡林难以拒绝而被迫接受 “国学大师 ”的称号。 B冯雪峰提出阿
3、 Q 是 “一个思想性的典型 ”的观点,现在看来这一观点的 始作俑者 是王任叔,而非冯雪峰。 C随着雨季的到来,黄河水量有了大幅度的上涨,在离开壶口瀑布几百米远的地方,人们就能听到它那 振聋发聩 的巨大涛声。 D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即读了却不会准确使用,或者即使读懂了却光说不练, 口惠而实不至 ,也会引来微词和批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符合语境。 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此处不合语境。 C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常用比喻意。 D口惠而实不至比喻口头上许人以好处而实际上并不兑现,此处不合
4、语境。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 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 说命下: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只有盐梅结合方能成为美味的羹。在国人眼里,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
5、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诗经 召南 棵贰沸吹溃骸 浚 io,落)有梅,其实七兮 ”; “坑忻罚 昕痿撸 ,取)之 ”。很明显,这里的梅是指实而不指花。 从魏晋 南北朝开始,大约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人们才将梅作为一种 “花 ”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 咏梅(花)诗,才正式出现。南朝梁元帝萧绎咏梅诗说; “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将梅花作为歌咏的对象。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号玉壶)有玉壶梅花三百咏一卷,一人竟写了 300首梅花诗。而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 123首咏梅诗和 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 “弃实求花 ”是失了 “梅真
6、 ”。 那么,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 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素质,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 “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 ”梅花之神,在峥嵘之 “大节 ”,而不在表面之 “香色 ”。放翁梅诗也说: “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得冰雪颜。 ”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 “得道 ”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 m说: “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 ”(初冬梅花偷放颇多)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
7、因而是人格坚 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衬出梅花的 “高标逸韵 ”,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扬无咎柳梢青云: “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 ”这就是梅花的陪衬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 贯,其骨相通。清汪士慎题梅花诗说: “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8、 ”金农画梅诗说: “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前者写月光为梅色添白,东风送梅香悠远;后者说梅花形象清寒,乃因它的前身是更加清寒的明月。张道洽梅花诗云: “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 ”梅品之 “雅淡 ”,梅格之 “孤高 ”,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 “岁寒互友 ”。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岁寒三友 ”的说法,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 间得梅一枝云: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梅与竹,不仅为“友 ”,而且同属于 “君 ”。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 “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
9、、修篁为岁寒友。 ”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国人开始是从实用的方面去认识梅花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才将梅花作为审美的对象。 B在国人看来,梅花的实用价值很多,它可以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可以入药,有治 疗各种疾病及驱除蚊虫的功效。 C南朝正式出现咏梅诗,沿唐及宋,咏梅诗更是大量出现,南宋彭玉壶一人竟写了咏梅的诗 300首。 D咏梅诗的盛行,引起一些人的埋怨,认为这是失去了真梅,是种 “弃实求花 ”的现象。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
10、,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梅花的色淡气清,正与文人学士追求的高雅脱俗的精神价值相契合。 B熊禾的涌翠亭梅花与陆游的梅,都写了梅花的清淡,诗人借以表现对质朴的追求与气度的标榜。 C疏影瘦身的梅姿,凸现出人的一种雅趣和倔强,这种雅趣与倔强象征了坚贞不屈的人格。 D恽寿平梅图中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的诗句,是对高士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古人咏梅,常用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寒雪等物象作陪衬,以便全方位多角度托梅的 “高标逸韵 ”。 B陪衬梅花的意象群,应与梅花 “其清一贯,其骨相通
11、 ”。 C金农画梅诗句: “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意思是说梅的形象清寒,是因为其前身是更加清 寒的明月,而清寒的明月又为梅添加白色,使梅香随东风散得悠远。 D南宋正式出现松、竹、梅 “岁寒三友 ”的说法,这可从陆游与林景熙的作品中得到印证。这三种植物都象征了中国士人的至高精神境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由第一段 “在国人眼里,梅 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 可知 B项 “治疗各种疾病 ”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由第五段 “梅花之
12、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 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 ”可知, “坚贞不屈的人格 ”只与“倔强 ”相呼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由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 “清寒的明月又为梅添加白色 ” 是对汪士慎题梅花诗句 “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的解释。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1852年, 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 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
13、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 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 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 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 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 “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
14、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 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关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
15、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 “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 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
16、已而备战。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 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 “公敌 ”。 1901年 1月 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 “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
17、折一封。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 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 “出场 ”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 “人情所最难堪 ”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 “不可不深自反也 ”,万 “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梁启超还说,他 “敬李鸿章之才 ”, “惜李鸿章之识 ”, “悲李鸿章之遇 ”。 (选自王树增 1901,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18、)( )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 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小题 2】
19、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 “误国者 ”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 “敬李鸿章之才 ”, “惜李鸿章之识 ”, “悲李鸿章之遇 ”。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1) BE ( E 3分, B2 分, D1 分) 【小题 2】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 2 分)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 2分
20、,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为: 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 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 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 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 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4)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李鸿章 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 2分)故 “敬李鸿章之才 ”。 李鸿章很早就认识
21、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 2分)故 “惜李鸿章之识 ”。 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 2分)故 “悲李鸿章之遇 ”。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 的观点。 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 2分)故 “才不真 ”。 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 2分)故 “识不透 ”。 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 2分)故 “遇不值得悲 ”。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 李鸿章
22、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 2分)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 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 2 分)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 李鸿章不是 “误国者 ”,但又不 是卫国者,( 2 分)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值得悲伤。 【小题 1】 试题分析: D“盖棺定论 ”表述绝对化; A 李鸿章早年并未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去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也不是朝廷的委派; C甲午之战以后,李鸿章没有坚决抵制列强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23、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因此答题区间为整篇文章,主要涉及到了 他的见解和实际行动。只需要筛选出信息并进行归类即可。见解方面考生可以筛选到如下信息:李鸿章曾说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政府必须邀请欧关资本进入大清国 ”“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 “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作为方面,文中可以找到以下信息,他平定太平军,使国家恢复安定;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督办创立了 “招商局轮船公司 ” ;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支持和参与
24、,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 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从这些信息中考生可以很容易归纳整理出所需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以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本题重点理解 “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的意思。这句话从结构上来说,是承上 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甘肃省 嘉峪关市 中高 一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