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涔 ( chn)涔 虐 ( n)待 闷 ( mn)热哥哥 行 ( hng) B 脊 ( j)梁罪 愆 ( qin) 专 横 ( hng) 一 刹 ( ch)那 C帷 幄 ( w) 孱 ( cn)头 伺 ( c)候 刽 ( kui)子手 D上 溯 ( s) 提 ( t)防洗 涮 ( shun) 受天 谴 ( qin)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
2、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 “音随意转 ”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分析可知, A涔涔( cn), C刽( gu)子手, D提( d)防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烦躁家俱真知卓见出类拔萃
3、 B份量罪孽步履为坚礼尚往来 C阿谀囊括蹉跎年华虎视眈眈 D混账锐智暴殄天物故弄悬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 A家具,真知灼见; B分量,步履维坚; D睿智,故弄玄虚。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3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为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有人以 “数字时代,唤回书写热情;娱乐时代, 原创危机;喧嚣时代,回归传统文化 ”来 其意义。是的
4、,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 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A拯救概括不管理念 B抢救囊括尽管意识 C拯救概括尽管意识 D抢救囊括不管理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拯救与抢救:意义与适用对象不同。拯救:援助使脱离危难。抢救: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如:抢救病人。 “囊括 ”:全部包罗。概括:加以归纳或总结。不管:做连词时,常与 “都 ”“总 ”“也 ”等搭配。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
5、转折。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理念:源于柏拉图的哲 学观, “观念 ”。通常指看法、思想。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 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 B一方面边城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原始的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人性 美被封建文明、 “近代文明 ”污染、破坏的忧虑。 C “最美丽城市 ”的指标是根据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个性、整体协调、文化底蕴
6、、自然 环境和公众口碑等方面评分的。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 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B主语残缺,把边城放在 “一方面 ”的前面。 C“指标是根据 评分的 ”搭配不当,可删去 “的指标 ”。 D不合逻辑 ,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 “能否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
7、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 “曲子 ”、 “曲子词 ”、 “诗余 ”、 “长短句 ”。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 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 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阶 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
8、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 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 朱丽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文学经典名著、名家名作。正确表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 ”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 “十三经 ”本文全能背诵,而且 “注 ”也能背涌,只有 “疏
9、”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 “董遇谓读书 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
10、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 “三复 ”,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 “快读 ”“跳读 ”。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 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 “十目一行 ”到 “一目十行 ”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 “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
11、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 “先入之见 ”来读古人的书, “客 观 ”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 “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 “虚心 ”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 ”和 “谦 ”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 “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 ”,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 “批判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 “创造 ”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
12、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 鲁迅所说的 “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 “批判 ”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 “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 “缺缝 ”,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 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
13、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 “创造力 ”,能 “发前人所未发 ”。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 2013年第 9期,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作者 “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 ”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专精 ”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 但至少 “三复 ”,达到 “熟 ”的程度。 B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 今人之作,要有 “谦逊 ”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 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
14、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C “博览 ”是在 “专精 ”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 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D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 “虚心 ”,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 “先入之见 ”,做到 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小题 2】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B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
15、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C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 来越快,从 “十目一行 ”到 “一目十行 ”,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 对中国古籍横加 “批判 ”并认为这是一种 “创造 ”的人。 B作者认为,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是每
16、 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 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 “批判 ”。 C清代学者戴震堪称 “专精 ”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 “疏 ”不尽记得外,经文与 “注 ”全都 能够背 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 书中的漏洞 “硬去看 ”;或者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
17、 ,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 ,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 ,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 (特有属性 ),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 D “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是误解了原文 “虚心 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不会有 先入之见 ”完全否定主观不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在文
18、章中的含义的题型,是历年来高考试卷中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 考查的 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有些考生拿到此类题有点茫然,或者答不到要点上,或者答非所问,或者答得片面不全等等。 1、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2、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 3、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4、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 5、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分析可知, A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D“这是从 十目一行 到 一目十行 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是作者的体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 意。能力层级
19、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概括 ”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分析 ”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结合原文可知, C “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有关中国青年艺 术剧院版雷雨的介绍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4 分)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
20、这儿来了。 ”这是周朴园的台词,雷雨原著注明此时周朴园的语气是 “冷冷地 ”,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周朴园的语气是 “高昂地 ”。 在侍萍与周萍见面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增设了 “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 ”的情节。 【小题 1】你认为说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时,周朴园的语气是该 “冷冷地 ”还是 “高 昂地 ”?为什么?( 2分) 【小题 2】增设 “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 ”的情节,这样处理好不好?为什么?( 2分) 答案:【小题 1】示例:周朴园的语气该 “冷冷地 ”,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 2分,答 “高昂地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2
21、】示例:不好。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2分,答 “好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戏剧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剧目中,凡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都必定具 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物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因为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总是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社会阶层的 特征。 2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到底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3 人物语言不仅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反映出他说话特有的方
22、式,语调,习惯用语和说话的神态。每个性格都应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语气。 4 要精心构思人物说话时的语言环境,因为客观的时间,地点,场合,处境都明显或潜在地,直接或见解地影响到台词的含义。分析可知,周朴园的语气是该 “冷冷地 ”还是 “高昂地 ”,或表现冷酷无情,或傲慢轻视无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 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戏剧冲突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逆转,对观演双方都能造成极大的情感冲突。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它逼使观众对于其喜欢或不喜欢的舞台人物倾注自己的强烈的情感,乃至于其呼吸共
23、命运。戏剧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戏剧技巧,根本所在市潜藏着矛盾冲突可能性的人物关系在突发事件或突如其来事件的外力作用下,平衡被打破,矛盾上升到表面,激化后导致冲突,是人物命运彻底改变。分析可知,结合周萍的性格及身份,还有他与鲁家的特殊血缘关系 ,本题可从 “好 ”“不好 ”答均可,只要言之成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 “歇伏 ”。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
24、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 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省 武汉市 新洲三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