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930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潍坊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模 样 模 范木 讷 滞 纳 金 诧 异叱 咤 风云 B整 饬 炽 热刚 愎 庇 护权 戕 害呼天 抢 地 C切 磋 蹉 跎 畸 形牛 犄 角 摈 弃敛声 屏 气 D字 帖 体 贴阡 陌 歼 灭战 溘 然 恪 尽职守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 m m n n ch zh ;B “饬 炽 ”均

2、读 ch, “愎 庇 ”均读 b; “戕 抢 ”均读 qing;故排除 B;C “磋 蹉 ”均读 cu, “畸 形牛 犄 角 ”均读 j; D “溘 然 恪 尽职守 ”均读 k,其余分别读 ti ti qin jin。所以选 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决择倾泻亲和力掉以轻心 B坐镇沉湎水蒸气攻城略地 C陨落驽钝元霄节一笔勾销 D嬉闹膨涨流线型毋庸置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决择 -抉择; C元霄节 -元宵节; D膨涨 -膨胀。所以选

3、 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 在 DNA中得到了证实。 ( 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体育赛事的 ,专程到索契为俄罗斯冬奥会助威。 ( 3)陆常有是一名小警察,不料被历史洪流卷入其中, 为了救国救民 一步步地成为 “翻戏党 ”的高手,黑白无间,险中求生。 A设想惯例因而 B推想先例因而 C设想先例从而 D推想惯例从而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

4、出判断。设想:想象,假想;推想:推测。惯例:一向的做法,常规;先例:已有的事例。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 5日,英国卫生防护局已接到 50例 H1N9流感患者死亡报告,流感疫情 方兴未艾 ,政府呼吁市民增强体质,防止感染。 B元旦晚会上,他那滑稽的动作、搞笑的语言令晚会掀起了新的高潮,大家忍俊不禁 地笑破了肚子。 C保护知识产权不可能 一挥而就 ,政府还面临着法律执行、机制、资源、教育等问题,仅仅通过几个法律文件还不够。 D自行车队

5、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 心有余悸 。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感情色彩错。 B忍俊不禁:无法控制自己。忍不住笑了出来。与后面的内容重复。 C一挥而就:形容写文章、写字、绘画非常敏捷,很快就完成了。此处应用 “一蹴而就 ”。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爸爸去哪儿一炮而红后,爸爸们携萌娃高密度亮相各种形形色色的场合,有网友表示 “

6、替孩子们感到疲惫 ”,担 心他们被过度消费。 B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C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取决于能否依靠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D自去年 12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局部地区的 PM2 5值有时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等。 A成分多余, “各种 ”和 “形形色色 ”去掉一个;

7、B结构混乱,去掉 “参赛选手 ”;D不合逻辑,去掉 “不 ”。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 “亡秦者,胡也 ”;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古人认为, “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 ”, “徒歌谓

8、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 是童谣。古人认为: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 “出自胸臆 ”的 “天籁之音 ”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国语 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 “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

9、已 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 “阴阳消息 ”与 “五德终始 ”学说,用天事解 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

10、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 “天人感应 ”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 “祥瑞 ”与 “灾异 ”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 ”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 “大楚兴,陈胜王 ”的起义谣谶,元 末韩山童、刘福通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 “当世有心人 ”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

11、事后释谶。秦末有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 “三户 ”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 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 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选自百

12、科知识 2010年 16期) 【小题 1】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A荒诞的谣谶 B历史上的谣谶 C谣谶与政治 D谣谶的危害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 段先阐释谣谶有 “谣 ”和 “谶 ”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 B第 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 C第 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 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

13、谶式思维。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邹衍创立了 “阴阳消息 ”与 “五德终始 ”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只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 “出自胸臆 ”的 “天籁之音 ”。 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D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判断标题, A

14、并不都是 “荒诞 ”的; C内容不全是与政治有关; D未涉及危害。所以选 B。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 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对谣谶二字分别进行解释,而谣谶就是以谣为形式来表现谶。 B项,偷换概念, 两段重点分析的是童谣更容易成为谶谣的两点原因。 D项,以偏概全, “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只涉及了人为因素中 “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的部分。所以选 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B项,据第 段,除因童谣是 “

15、出自胸臆 ”的 “天籁之音 ”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C项,据第 段,并非根本原因,只是原因的一种。 D项,据第 段, “用天事解释人事 ”“规劝、提醒当政者 ”是邹衍学说的内容。所以选 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倾听蛙鼓 杨军 蛙鼓,顾名思义。夏秋之交,蛙鼓在经过了一年的蛰伏和历练后,终于在一片潮湿的、漫溢着湿润的氛围中开始欢鸣。一声声,如浪如波,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声势浩大中又透出一份精慎细腻,且不烦耳,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故乡在滇西,那里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是蛙鼓栖身的理想之地。在美丽的故乡,我 是枕着蛙鼓声长大的。那曼

16、妙动听的蛙鼓,在我听来,如一首清雅高亢的诗,又如一曲遒劲有力的生命进行曲。 蛙鼓唱起来的时候是激越壮观的。日落西山,当最后一抹红云隐退时,蛙鼓终于沿着清风流动的方向,沿着水草间的缝隙,在草芽拔节、花苞绽放的瞬间来了。开始是一两声,接着是蛙声一片。在乡间的一角,借着空气和微风这无声的翅膀,蛙鼓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脆脆地传过来,只闻蛙声,不见蛙影,让人可以随意想象蛙的模样。 在乡村的黄昏,张开耳膜,最先听到的一定是这像镰刀放倒麦子一样的放倒夜色的蛙鸣。蛙鼓来时,一如淅淅沥沥的雨声,循序 渐进,坚韧激越,恍然间,已是气势磅礴却又整齐有序的一片。屏息静听,又宛如一曲来自城市的金属管弦合奏,如此清丽,如此

17、跌宕起伏,如此雄浑壮观;这时,暮风也微微的、柔柔的,夹杂着泥香吹来了,伴着蛙鼓声拂过人的发梢眉间、眼角耳际 我常常被那些熟悉亲切的来自蛙鼓的乡音所感动。在灰蒙蒙的城市高楼中,许多陌生面孔的话语和负重的心绪常常将我折磨得不堪憔悴。唯有那欢悦的、了无愁绪的蛙鼓声,飘荡着,拥挤着,声声入耳,从遥远且熟悉的乡间向我的梦境中传来。那一声一声刻进心灵深处的亲切乡音,用它高亢的鼓点快慢有致地抚慰着我的内 心世界,愈合我的忧伤,熨帖我的困乏,让我跟随着这生命律动的声音,在灵魂深处与一生走不出的故乡临近。 蛙鼓这东西是有灵性的。它此起彼伏,前呼后应,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在短短的瞬间便唤醒天空,唤醒大地,唤醒庄

18、稼,唤醒花草 在蛙鼓的合唱声中醒来,耳畔飘拂着大自然幻化出来的美妙灵息。这丝丝缕缕的天籁之音,宛如行云流水,又仿佛我故乡土地上父老乡亲脱手而出的种子,撒到哪里,长到哪里。 无时无刻不在我的灵魂深处流淌着生命的韵律。那种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美妙音乐,一如天籁,一丝一丝叩击着耳膜,撞击着生命的动感。 在温 暖的乡间,蛙鼓唱的时间长了,累了,随着一声清亮而感染力极强的蛙鸣,更多的蛙鼓便会四声三声,以至两声一声,慢慢的越来越稀薄,瞬间便了无声息,那流动的韵脚也随之化为弥散的音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洇染溶化开去。这时只有人的内心还在强烈地跳跃,在脉搏震颤的节律中感悟那从自然时空中迸涌而出的、富有生命穿透力

19、的鼓点。 蛙鼓这东西又是极富诗意极富含蓄的。不是么?看到一片落叶,听到一声蝉鸣,你或许会想到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一段难忘难了的情。而倾听蛙鼓,你会感到这之中不仅有诗、有情,还有画;有寓意深邃的哲理,也有耐人寻味的意韵 。这是对生命的本质感悟。它夹杂着泥巴味、青草味、乡土味的歌唱,是乡村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的确,没有蛙鼓的乡村,又怎么称得上是完美的乡村呢? 蛙鼓最让人受用的不是它的鼓噪,而是它鼓噪中渗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的那种不屈不挠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态度的精神。蛙鼓给人的永远是一种坚定的无畏的生命韧性,一种激昂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蛙鼓所昭示的,永远是一种伟大的生命力的存在。 我曾经痴痴地聆

20、听过蛙鼓,对那种执着的生命表白方式产生了一份浓厚的情结,以至不愿走出那浓郁的氛围。但我终究走出了。我想我是明白蛙鼓的意味的。 对我来说,蛙鼓蕴含着简洁、生动的生命过程。在内心需要清洗的时候,在平淡、诗意的生活中偶尔睁开眼睛,张开耳朵,倾听一下蛙鼓,那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佛山文艺 2013年第 7期,有改动) 【小题 1】从全文看,蛙鼓有那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简要分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小题 3】简要赏析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 在短短的瞬间便唤醒天空,唤醒大地,唤醒庄稼,唤醒花草 在蛙鼓的合唱声中醒来,耳畔飘拂着大自然幻化出来的美妙灵息。这丝丝

21、缕缕的天籁之音,宛如行云流水,又仿佛我故乡土地上 父老乡亲脱手而出的种子,撒到哪里,长到哪里。 【小题 4】本文写蛙鼓,却多次提到 “生命 ”一词,你认为作者借写蛙鼓表现了那些 “生命之思 ”?( 6分) 答案:【小题 1】 铺天盖地,声势浩大,激越壮观; 富有灵性; 极富诗意,含蓄; 渗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展示了生命力和生命态度)(每点 1分) 【小题 2】 表明了欢悦的、了无愁绪和高亢的蛙鼓对身处异乡憔悴不堪的我的抚慰,强调了蛙鼓对人的灵魂的作用。( 2分) 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蛙鼓声音的具体描写过渡到蛙鼓对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影响,由实到虚,升华主题。( 2分) 【小题 3】 运用排比(比拟)

22、,连用几个 “唤醒 ”,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充分表现了蛙鼓的灵性和生气。 运用比喻,将蛙鼓比作 “行云流水 ”“种子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蛙鼓的美妙和强大的生命力。(每点 2 分,手法和作用各 1 分) 【小题 4】 要像蛙鼓一样有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表现,这样才能撞击着生命的动感。 要像蛙鼓一样具有不屈不挠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态度的精神、坚定的无畏的生命韧性和一种激昂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 要像蛙鼓一样在简洁、生动的生命过程中,进行执着地生命表白。 蛙鼓一样的乡音刻进灵魂深处,成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清洗人的内心。(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物象题,解答

23、此题,可根据文中对蛙鼓的描写性的语句、议论性及评价性的语句,也可结合着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角度分析蛙鼓的特点,修饰性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概括即可。例如,第一段中 “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声势浩大中又透出一份精慎细腻,且不烦耳 ”,可直接提取出 “铺天盖地,声势浩大 ”即可。以此类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文段在文中作用的题,可结合着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如表现对象的特点、形象特征,表现情感等;在结构上,例如,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等等。细读第 5段,不难发现,应该从表现情感的角度

24、作答;在结构上,联系第 4和第 6段,可得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后文的主题也起着升华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此类题可从表现手法极其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 “便唤醒天空,唤醒大地,唤醒庄稼,唤醒花草 ” 很容易 看出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排比的作用一般从加强气势的角度作答,再根据描述对象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概括即可。 “美妙灵息 ”是用来评价蛙鼓的; “宛如行云流水 ”“仿佛 种子 ”自然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蛙鼓的美妙和强大的生命力。答题时,要结合着描述对象及具体语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

25、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价值判断等角度探究,先结合着蛙鼓在文本中的形象特点及文本主题来分析其对生命的启示,可从蛙鼓的生命力态度及坚强不屈的积 极向上的精神、生命的简洁、净化心灵等角度作答。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 “王佐材也。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 引 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

26、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 以 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 “拔陵兵众不 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 。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 “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 ”灵太后诏 于 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 诣 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 “吾知此人

27、。 ”众共诘之,谨曰: “我即是也。 ”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 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灵 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 “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 而 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 “夙 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明日,群公会议。谨曰: “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 “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 ”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

28、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 访 戎略。天和 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 虽 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 于谨列传 【注】 要击:半路截击。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 谨为长流参军引:推荐 B请 诣 阙披露腹心诣:到 去 C 夙 蒙丞相殊眷夙:向来 D询 访 戎略访:拜访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单骑入贼,示 以 恩信故为之文 以 志 B灵太后诏 于 尚书省门外立榜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 C中山公护

29、虽受顾命 而 名位素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 耻学于师 D名位 虽 重,愈存谦挹 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 【小题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 ”的一组是 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 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30、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替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 1)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3分) ( 2)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3分) (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1)于谨详细地述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

31、驻军队的情况。 ( 2)如今大奸大恶的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 ( 3)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上未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没有损益。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D项,访:咨询。所以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C都是连词,表转折; A介词,把 /连词,来; B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D连词

32、,虽然 /连词,即使。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 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能表现于谨 “勇毅 ”。 句是于谨意在请求辞官; 句表现于谨有韬略; 句表现于谨受朝廷倚重。所以选 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于谨一人制定了伏击的计策。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3、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备 ” “忠款 ” “状 ” “巨猾 ” “岂 耶? ” “尔 ” “斯 ”“往 ”“盈虚 ”“卒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 “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 。于谨就单骑进

34、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 “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半路截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的地势,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 ”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 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

35、不是陛下的忠臣。 ”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 “我知道这个人。 ”众人都问他。于谨说: “我就是。 ”有关官吏把这个情况上报。灵太后见到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后来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功名已经建立,情愿保住优裕闲适的生活,就把他以前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 “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 ”就没有接受。 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

36、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 “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 “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 ”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 “您如果统理军国 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 ”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咨询他

37、。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与于谨一起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东马塍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东马塍:地名。 【小题 1】第二句中 “暗 ”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4分) 【小题 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 “

38、暗 ”字有 “默默的 ”“悄悄的 ”之意 ( l分),运用拟人手法( 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 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l 分)。 【小题 2】 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 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 “忙 ”、农事的 “急 ”( l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l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l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 “暗 ”在句中的意思; 看 “暗 ”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 看 “暗 ”字的

39、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平时对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关键词进行分析, “春色为谁妍 ”很明显是衬托蚕事的繁忙,农事之急的景象,故第三、四两句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来写农村繁忙、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热闹的景象自然烘托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40、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字。( 4分) 日前,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 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马燕合依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 30年左右的 时间。 答案:科技

41、部认为京津冀治霾进程将快过发达国家。( “科技部 ”1分; “京津冀 ”1分; “治霾进程快 ”1分; “发达国家 ”1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然后抓住文段中具有概括性的能表现文段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关键词如 “科技部 ”“京津冀 ”“治霾进程快 “发达国家 ”。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

42、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答案: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从城到市的变化(或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防御趋向流通 ”)(第 点各 1分,第 点 2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 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处下文是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 ”,提示考生, 处应填的内容应与城的功能,再结合下文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 ”,可得出此处的答案:应为 “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 处结合上文 “封闭是其主要

43、特征 ”可得出答案:; 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结合开头段,和上文先写城又写市,可得出 处应填入由城到市的变化,或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 示例:你是一棵树,你以挺拔的形象,印刻在路人的心田,站立出一种坚强的意志。 答案:参考例句:你是一滴水,你以冲刺的姿势,敲击坚硬的石头,诠释出一种坚持的力量。(句式相似 1分,比喻合理 1分,四个短句要由具体到抽象,概括出其精神 2分)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

44、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 “形似 ”和 “神似 ”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解答此题,先选取描述对象,由 “树 ”可联想到水、石头、沙等,然后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容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 4)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 5)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 氓) ( 6) ,任重而道远。(论语) 答案:( 1)非蛇

45、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4)不见曦月 ( 5)其叶沃若 (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鳝、曦、沃、弘。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近日,许多人批评一些教材造假,特别是名人故事编造痕迹明显。有考证者认为,爱迪生用镜子反光原理照明帮助医生为妈妈做阑尾炎手术的故事不符合当时

46、的科技事实,还有陈毅探母、苹果砸中牛顿脑袋等 故事都是缺少依据的。一些编造的名人名言被广泛引用,甚至被放到高考题中。 有人对造假持批评态度,认为榜样应该是客观真实的;但也有人认为,故事和名言不代表事实,没必要在细节上过于追求真实。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 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

47、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 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 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