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教学监测(二)理数学卷(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集合 则( ) A A=B B A B C B A D AB=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B A,选 C。 考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不等式解法。 点评:小综合题,为进行集合的运算,首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此类问题往往借助于数轴。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 1的正方体 的面对角线 上存在一点 使得 最短,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把对角面 A1C绕 A1B旋转至 A1BCD1, 使其与 AA1B在同一平面上,连接 AD1, 则 AD1= = 为所求的
2、最小值故选 B 考点:正方体的几何特征,余弦定理的应用。 点评:中档题,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常见思路。本题利用对称性,在三角形中应用余弦定理,凸显所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半设剩余酒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 h1, h2, h3, h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h2 h1 h4 B h1 h2 h3 C h3 h2 h4 D h2 h4 h1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体积减少一半后剩余酒的高度最高为 h2,最低
3、为 h4,故选 A。 考点:柱、锥、台的体积,函数模型,函数的单调性。 点评:简单题,通过考查体积的变化规律,定性分析高度的变化情况,比较大小。 在 ABC中,内角 A、 B、 C的对边分别是 、 、 ,若 ,sinC=2 sinB,则 A=( ) ( A) 30 ( B) 60 ( C) 120 ( D) 150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 ABC中, , sinC=2 sin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c=2 b,由余弦定理得 = , 所以 A=30,选 A。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点评:中档题,三角形中的问题,边角转化是常见变形,依据主要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角时,往往利
4、用余弦定理,可避免增解舍取的讨论。 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B C 6+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柱,底面等边三角形边长为 2,高为 ,三棱柱的高为 1,所以,其表面积为 321+2 =6+ ,选 C。 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 点评:简单题,三视图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但要求对三视图画法规则要熟练掌握,对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要熟悉。 设 为两条直线, 为两个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则 B若 C D若 , ,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 ,则 或 相交, A不正确; 利用直线的平移,
5、若内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所以, B正确; 或 a,b异面, C不正确; 若 , ,则 或 a,b异面, D不正确。选 B。 考点: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关系。 点评:简单题,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设 为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 ,则 ( ) A 11 B 5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等比数列 中 ,所以, , ,故选 D。 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点评:简单题,在等比数列中, 。 如图,若 是长方体 被平面 截去几何体后得到的几何体,其中 E为线段 上异于 的点, F为线段 上异于 的点,且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四边形 是矩
6、形 C 是棱台 D 是棱柱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 EH A1D1, A1D1 B1C1, 所以 EH B1C1,又 EH 平面 BCC1B1,平面 EFGH平面 BCC1B1=FG, 所以 EH 平面 BCB1C1,又 EH 平面 EFGH, 平面 EFGH平面 BCB1C1=FG, 所以 EH FG,故 EH FG B1C1, 所以选项 A、 D正确; 因为 A1D1 平面 ABB1A1, EH A1D1,所以 EH 平面 ABB1A1, 又 EF 平面 ABB1A1,故 EH EF,所以选项 B也正确, 故选 C 考点:长方体的几何特征,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评:中档
7、题,本题综合性较强,须对各选项逐一考察,对立体几何知识考查较为全面。 设 的最小值是 ( ) A 10(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 ,故选 D。 考点:均值定理的应用。 点评:简单题,应用均值定理, “一正,二定,三相等 ”,缺一不可。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 ) 圆锥 圆柱 三棱锥 四棱柱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四边形,所以,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圆柱、四棱柱,即选 D。 考点: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点评:简单题,三视图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但要求对三视图画法规则要熟练掌握,对常见几
8、何体的三视图要熟悉。 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第 项满足 ,则 k=( ) A 9 B 8 C 7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 当 =2n-10, 所以, 。 由 得, ,解得, k=8,故选 B。 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不等式解法。 点评:小综合题,从 出发, 可求得 ,明确数列的特征后,解不等式确定 k。 在 中, ,则 BC =( ) A B 2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 中, , 所以, C=180-( 45+75) =60, 由正弦定理, ,选 A。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 点评:简单题,三角形中的问题,往往要用到三
9、角形内角和定理,这是一个重要的 “隐含条件 ”。 填空题 若函数 和函数 的图象恒过同一个定点,则 的最小值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函数 和函数的图象恒过同一个定点,而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1,2),代入得, a+2b=2, 所以, = 。 考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均值定理的应用。 点评:小综合题,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思路比较明确,即先确定 a,b的关系,创造应用均值定理的条件。应用均值定理, “一正,二定,三相等 ”,缺一不可。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_。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正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所以其直径为 4,设正方体棱长为 a,由正方体的对
10、角线为其外接球直径,得,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考点:正方体及其外接球的几何特征 。 点评:简单题,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正方体的对角线为其外接球直径。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则它的直观图 的面积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2,其直观图为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长度分别为 2,1,平行是不行的高为 ,所以其面积为 。 考点: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点评:简单题,平面图形的直观图,遵从 “斜二测画法 ”,掌握画法规则,注意线段长度的变化。 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是 ,则 .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是 , 所以, a= 。 考点:一元二
11、次不等式的解集。 点评:简单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借助于相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写出。 解答题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处的安全标识墩如图 1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 ,下半部分是长方体 。图 2、图 3分别是该标识墩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 1 图 2 图 3 ( 1)请在正视图右侧画出该安全标识墩的侧(左)视图; ( 2)求该安全标识墩的体积; 答案: (1)侧视图同正视图 ,如下图所示 . () 64000 。 试题分析: (1)侧视图同正视图 ,如下图所示 . 4分 ()该安 全标识墩的体积为: 10分 考点:三视图,常见几何体的几何特征,体积的计算。 点评:典型
12、题,立体几何题,是高考必考内容,往往涉及三视图、垂直关系、平行关系、角、距离、体积的计算。在计算问题中,有 “几何法 ”和 “向量法 ”。利用几何法,要遵循 “一作、二证、三计算 ”的步骤,利用空间向量,省去繁琐的证明,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三视图画法规则要熟练掌握,对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要熟悉。 已知 的周长为 ,且 , ( )求边 AB的长;( )若 的面积为 ,求角 C的度数。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 由正玄定理得: , ( 2) 又由( 1)得: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 点评:中档题,涉及三角形中的问题,往
13、往需要边角转化,并运用和差倍半的三角函数进行化简。在边角转化的过程中,灵活选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需要认真审题,预测变形结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本题难度不大,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已知数列 满足 ,则( 1)当 时,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当 时,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答案:( 1) ( 2)证得 ,数列 是以 为首项 ,公比为 2的等比数列 试题分析:( 1)当 时, ,则数列 是以 1为首项,公差为 2的等差数列 ( 2)当 时, 数列 是以 为首项,公比为 2的等比数列 考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 点评:中档题,本题两道小题,均是首先明确 k的取值,使数列的
14、特征得以发现。数列的求和立足于 “公式法 ”,应当注意到 “分组求和法 ”“裂项相消法 ”“错位相减法 ”,均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求和方法。 如图是一个直三棱柱(以 A1B1C1为底面)被一平面 所截得到的几何体,截面为 ABC已知 A1B1 B1C1 l, AlBlC1 90, AAl 4, BBl 2, CCl 3,且设点 O 是 AB的中点。 ( 1)证明: OC 平面 A1B1C1; ( 2)求异面直线 OC与 AlBl所成角的正切值。 答案:( 1)证明:作 OD AA1交 A1B1于 D,连 C1D,得到OD BB1 CC1 , 因为 O 是 AB的中点,可证 ODCC1是平行四边形,
15、因此有 OC C1D,推出OC 面 A1B1C1 ; ( 2) 。 试题分析:( 1)证明:作 OD AA1交 A1B1于 D,连 C1D 则 OD BB1 CC1 因为 O 是 AB的中点, 所以 则 ODCC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 OC C1D 平面 C1B1A1且 平面 C1B1A1, 则 OC 面 A1B1C1 6分 ( 2)由( 1)得 OC C1D,则 为异面直线 OC与 AlBl所成角。 在 中, 12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关系、角的计算。 点评:典型题,立体几何题,是高考必考内容,往往涉及垂直关系、平行关系、角、距离、体积的计算。在计算问题中,有 “几何法 ”和
16、 “向量法 ”。利用几何法,要遵循 “一作、二证、三计算 ”的步骤,如果利用空间向量,可省去繁琐的证明,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注意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 在数列 中, ,且满足 . ( )求 及数列 的通项公式; ( )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 1) ;( 2) 。 试题分析:( 1) 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 考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累差法 ”, “裂项相消法 ”。 点评:中档题,本题首先利用 “累差法 ”,确定得到数列的特征,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立足于 “公式法 ”,应当注意到 “分组求和法 ”“裂项相消法 ”“错位相减法
17、 ”,均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求和方法。 某人在 C点测得某塔在南偏西 80的 O 处,塔顶 A的仰角为 45,此人沿南偏东 40方向前进 10米到 D处,测得塔顶 A的仰角为 30,求塔 OA的高度?答案: h 10,或 h -5(舍 ) 试题分析:如图, 设塔高为 h,在 Rt AOC中, ACO 45,则 OC OA h. ( 2分)在Rt AOD中, ADO 30,则 OD h, ( 4分) 在 OCD中, OCD 120, CD 10,由余弦定理得: OD2 OC2 CD2-2OC CDcos OCD,即 (h)2 h2 102-2h10cos120 ( 8分), h2-5h-50 0,解得 h 10,或 h -5(舍 ) 12分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点评:典型题,本题综合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本题解答结合图形,在不同的几个三角形中,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反映应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解决 “追击问题 ”,测量高度或距离问题 ,准确绘制几何图形,明确边、角,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