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 9月月考理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故选 . 考点:集合的运算,简单不等式解法 . 已知 为平面内两定点 ,过该平面内动点 作直线 的垂线 ,垂足为 .若 ,其中 为常数 ,则动点 的轨迹不可能是 ( ) A圆 B椭圆 C抛物线 D双曲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 所在直线为 轴, 中垂线为 轴,建立坐标系, 设 ; 因为 , 所以 , 即 ,当 时,轨迹是圆 当 且 时,是椭圆的轨迹方程; 当 时,是双曲线的轨迹方程 当 时,是直线的轨迹方程; 综上,方程不表示抛物
2、线的方程 故选 C 考点: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已知 的外接圆半径为 1,圆心为 O,且 ,则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 因此 , 即 ,所以 ,又向量 , 所以 ,故选 . 考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 . 抛一枚均匀硬币,正反每面出现的概率都是 ,反复这样投掷,数列定义如下: ,若 ,则事件 “ ”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事件 表示反复抛掷 8次硬币,其中出现正面的次数是 5次, 其概率 事件 “ ”表示前两次全正或全负,则概率为 ,故选 B 考点:独立重复试验事件的概率 已知函数 ,其中 为实数 ,若 对 恒成立
3、 ,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是奇函数 D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对 x R恒成立, , , 不妨取 , , 错; , 错; , 错; , 对; 故选 . 考点: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 已知 关于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中有且仅有 3 个整数,则所有符合条件的 的值之和是( ) A 13 B 18 C 21 D 26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 ,其图象是开口向上,对称轴是 x=3 的抛物线,如图所示 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中有且仅有 3个整数, 则 ,即 , 解得 ,又 则所有符合条件的 的值之和是 6+7+8=21 故选 C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
4、法,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函数 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令 得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函数 的零点有两个,故选. 考点:函数的零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已知图 中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y f(x),则图 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所求函数为 , , 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函数的图象 设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若圆 不经过区域 上的点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作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 得到如图 及其内部,其中 . 圆 表示以 为圆心,半
5、径为 的圆, 由图可得,当半径满足 或 时,圆 不经过区域 上的点, , , 当 或 时,圆 不经过区域 上的点,故选 .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 ( )展开式中只有第 6 项系数最大,则其常数项为( ) A 120 B 210 C 252 D 45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展开式中只有第 6项的系数 最大可得展开式有 11项即 展开式的通项为 令 可得,此时 ,故选 . 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从甲、乙等 名志愿者中选出 名,分别从事 , , , 四项不同的工作,每人承担一项若甲、乙二人均不能从事 工作,则不同的工作分配方案共有( )
6、A 种 B C 种 D 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 、甲、乙中只有 1人被选中,需要从甲、乙中选出 1人,担任后三项工作中的 1种,由其他三人担任剩余的三项工作,有 种选派方案 、甲、乙两人都被选中,则在后三项工作中选出 2项,由甲、乙担任,从其他三人中选出 2 人,担任剩余的两项工作,有 种选派方案, 综上可 得,共有 36+36=72中不同的选派方案,故选 考点:排列组合应用 若复数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实数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 ,而其实部与虚部相等,所以,选 . 考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运算 . 填空题 已知 是定义在 R上
7、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 ,满足, , 考查下列结论: ; 为偶函数; 数列 为等比数列; 数列 为等差数列 .其中正确的是 _ . 答案: 试题分析:令 ,则 , 令 ,则 ,所以 故 正确 , , f( -x) =-f( x) +xf( -1) =-f( x), 是 R上的奇函数故 不正确 , , 以此类推 (共 个) = , 故 正确 ,故 正确 故答案:为: 考点:数列的概念,抽象函数 . 已知 当 取得最小值时,直线 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为 答案: 试题分析: , 当且仅当 ,即 时, 取得最小值 8, 故曲线方程为 时,方程化为 ; 当 时,方程化为 , 当 时,方程化为 , 当
8、 时,无意义, 由圆锥曲线可作出方程 和直线 与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交点的个数为 2. 考点:基本不等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观察下列算式: , , , , 若某数 按上述规律展开后,发现等式右边含有 “ ”这个数,则_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第 行的左边是 ,右边是 个连续奇数的和, 设第 行的第一个数为 ,则有 , , 以上 个式子相加可得 , 故 ,可得 , 故可知 2013在第 45行, 故答案:为 45. 考点:归纳推理 三棱锥 及其三视图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则棱 的长为_ _. 答案: 试题分析:由主视图知 平面 ,设 中点为 E,则 ,且; 由左视图知
9、, 在 Rt BCE中, ,在 中, 故答案:为 . 考点:三视图,距离计算 . 解答题 已知数列 满足 , ,数列 满足 . ( 1)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求数列 的前 n项和 . 答案:( 1)证明:见 . 试题分析:( 1)利用 ,进一步确定得到 ,两式相减确定数列是等差数列,进一步得到通项公式 .( 2)根据 可选用 “错位相减法 ”求和,这是一类相当典型的题目,应熟练掌握其一般解法 . 试题:( 1)证明:由 ,得 , 2分 所以数列 是等差数列,首项 ,公差为 4分 6分 ( 2) 7分 9分 得 11分 12分 考点:等差数列, “错位相减法 ”求和
10、 . 现有甲、乙两个靶 .某射手向甲靶射击两次 ,每次命中的概率为 ,每命中一次得 1分 ,没有命中得 0分 ;向乙靶射击一次 ,命中的概率为 ,命中得 2分 ,没有命中得 0分 .该射手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 .假设该射手完成以上三次射击 . (I)求该射手恰好命中两次的概率 ; (II)求该射手的总得分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 答案 : (I) . (II) 的分布列是 0 1 2 3 4 . 试题分析: (I)此类题的一般解法是,标记事件,计算概率,注意到记 :“该射手恰好命中两次 ”为事件 ,“该射手第一次射击甲靶命中 ”为事件 ,“该射手第二次射击甲靶命中 ”为事件 ,“该射手射击乙
11、靶命中 ”为事件 .可得 , 进一步利用计算即得 . (II)注意到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4.利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细心计算是关键 . 试题: (I)记 :“该射手恰好命中两次 ”为事件 ,“该射手第一次射击甲靶命中 ”为事件 ,“该射手第二次射击甲靶命中 ”为事件 ,“该射手射击乙靶命中 ”为事件 . 由题意知 , , 所以 . 6分 (II)根据题意 ,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4. , . , , , 11分 故 的分布列是 0 1 2 3 4 12分 所以 . 14分 考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 设 是抛物线
12、 上相异两点, 到 y轴的距离的积为 且 ( 1)求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 ( 2)过 Q 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 R,与 轴交点为 T,且 Q 为线段 RT的中点,试求弦 PR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 1) .( 2)直线 PQ垂直于 x轴时 |PR|取最小值 . 试题分析:( 1)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关键是确定 的值 .利用 ,可得 , 再根据 P、 Q 在抛物线上,得到 ,集合已知条件, 得 4p2 4, p=1 ( 2)设直线 PQ过点 ,且方程为 ,应用联立方程组 消去 x得 y2 2my 2a 0,利用韦达定理,建立 的方程组,确定 得到,利用 “弦长公式 ”求解 . 试题:
13、( 1) 0,则 x1x2 y1y2 0, 1分 又 P、 Q 在抛物线上,故 y12 2px1, y22 2px2,故得 y1y2 0, y1y2 4p2 3分 又 |x1x2| 4,故得 4p2 4, p=1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 5分 ( 2)设直线 PQ过点 E(a,0)且方程为 x my a 联立方程组 消去 x得 y2 2my 2a 0 7分 设直线 PR与 x轴交于点 M(b,0),则可设直线 PR方程为 x ny b,并设 R(x3,y3), 同理可知 9分 由 、 可得 由题意, Q 为线段 RT的中点, y3 2y2, b=2a 又由( )知, y1y2 4,代入 ,可得
14、 2a 4 a 2故 b 4 11分 . 当 n=0,即直线 PQ垂直于 x轴时 |PR|取最小值 14分 考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 设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 . (1)求 的值 ; (2) 若 , 恒成立,求 的范围 . (3)求证: 答案: (1) 0. (2) . (3) 结合( 2) 时 , 成立 .令 得到 , 累加可得 . 试题分析: (1)求导数,并由 得到 的值 ; (2)恒成立问题,往往转化成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本题中设 ,即转化成.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可得 . (3) 结合( 2) 时 , 成立 .令 得到, 累加可得 . 试题: (1) 2分 由题设 , , . 4分 (2) , , ,即 设 ,即 . 6分 若 , ,这与题设 矛盾 . 8分 若 方程 的判别式 当 ,即 时, . 在 上单调递减, ,即不等式成立 . 9分 当 时,方程 ,其根 , 当 , 单调递增, ,与题设矛盾 . 综上所述, . 10分 (3) 由 (2)知 ,当 时 , 时 , 成立 . 不妨令 所以 , 11分 12分 累加可得 14分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