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doc
《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 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 其他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小题)( 6分) ( 1)子曰 :“不愤不启 。 , ,则不夏也。 ”(论语) (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 _ , _ 。(苏轼赤壁赋 ( 3) _ _,知来者之可追。 _ _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_ _ 。(李商隐锦瑟) 答案:(每空一分,错、漏、添字则不得分。全选按前三句评分) ( 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2)哀吾牛之须爽 羡长江之无穷 ( 3)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4)蓝田日暖玉牛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 3分) ( 2)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 4分) ( 3)遁等日: “虽然,鲁人之欲也 ”( 3分) 答案:( 1)(如果)不采纳我的进言,我即使(因此)得到灾祸,到了死亡的境地也不会懊悔。,(关键词语: “用 ”、 “虽 ”各 1分,语意畅通 1分) ( 2)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妻子、儿子自己不能径受得住寒冷饥饿。(关键词语: “没 ”“妻子 ” “胜 ”各 1分,语意畅通 1分) ( 3)徐遁他们说: “虽然是这样,但这是鲁地人们的想法(或 “要求 ”)。 ”(关键词语: “虽然
3、”“欲 ”各 1分,语意畅通 1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豇( jing)豆漂( pio)白一沓( d)子得鱼忘筌( qun) B赈( zhn)灾潜( qin)艇摆擂( li)台勇冠( gun)三军 C熔( yng)岩殷( yn)红露( lo)馅儿正中( zhng)下怀 D剽( pio)窃压轴( zhu)香饽( b)饽炮( bo)制中药 答 案: A 下到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对 “规范灰色收入 ”提法,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灰色收入?这么提会不会使灰色收入合法化? B今年我省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为 40 8万人,这次考试
4、是我省实行公务员考录制度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C近日逝世的萨马兰奇曾于 2008年 9月 4日在西班牙先锋报撰写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一文。 D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主题是 “齐鲁青未了 ”,(由季羡林题写)展示主题理念是 “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今年 3月 22日是第 18个节水日,主题为 “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天发布一份报告,描述受污染水资源给人们健康和生命带来的 。报告显示,全球每天排放大约 20亿吨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这些争水加速疾病传播, _ 生态系统。全球半孜以上
5、住院患者染病与污水相关, 3 7%去世者死于与污水相关疾病。 A损害危害大致 B危害危害大致 C损害危害大约 D危害损害大约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西南早区特大旱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给春耕生产带来的重大损失,令人发指。 D袁隆平院士接受法国高级农业成就勋章颁奖叫表现一如既往的低调,他悦,荣誉是一种精神鼓励,鼓励他继续前行,勇攀科学高峰。 C楼市面临的政策风险、资金风险、泡沫风险,已成为压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三座大山 ”,监管部门对风险的判断要亦步亦趋。 D虽然教育主管部门的 “禁补令 ”已经下了多次,但补习班的数量却是
6、有增无减,各种补习班的广告更是喜闻乐见。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 B我省从今年起实施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办法,符合救助条件并经审核批准者,每人将获不低于 4000多元的一次性救助金。 C世博会与奥运会、世界杯并称然界三大盛事,其中,世博会以游客为主体:与旅游的联系最为密切,是世界顶级的旅游盛会。 D美国福布斯杂志 21 日公一布了 2010年全球企业排行榜,丰田汽车公司从上一年的第三位急跌第 360位。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对低碳经
7、济 的五种误解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 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 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 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
8、向富裕。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限制。这完全是误解。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捉高碳效率。 第三种误解, 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
9、,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从长远战略上来看,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 “碳标签 ”,标明该
10、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成本问题。化石能源除了排放二氧化碳,还可能造成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相比之 T,可再生能源的环境负荷就非常低。把长远战 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 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我们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
11、小火电、小水泥;作为消费者,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消费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 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小题 1】文章分析第二种误解时,使用了 “完全 任何 绝对 ”等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四种误解有什么危害。( 4分) 【小题 3】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说低碳经济并不遥远。( 4分) 【小题 4】文章分析了我国对低碳经济存在的五种误解。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我国对低碳经济会存在这五种误解的原因。( 6分) 答案: 【小题
12、1】这三个词都含有十分肯定的意思,没有半点疑问。( 1分)作者这样写,更鲜明地说明了观点,从而更加有力地驳斥了对 低碳经济的这种误解,体现了用词的准碗性与态度的鲜明性。( 3分) 【小题 2】(示例) 严重阻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 严重影响我国的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会增加环境保护的成本。(答出一点得 1分,答出两点得 3分,答出三点得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示例)因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台旨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2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因
13、此,低碳经济离我们并木遥远。( 2分)(因 专业术语太多,学生能结合文本找到关键词即可。) 【小题 4】(示例)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 害怕因发展低碳经济而使大型化工、钢铁行行业受限制; 只顾眼前利益,欠缺长远策略; 对自身实力认识不足,在技术上对发展低碳经济欠人缺信心。(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即可)(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史学与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 ,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
14、。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 “起居注 ”。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 “新闻 ”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 “起居注 ”一类的东西称作 “新闻 ”,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 “本报记者 ”、 “本刊记者 ”等。顾名思义, “记者 ”就是记录之人也。礼记 王制说 :“大史典礼,执简记。 ”左传 僖公七年云 :“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 ”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 “新闻记者 ”。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 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 “京报 ”。不过,它们
15、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 :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 “不虚美,不隐恶 ”,被人称为 “实录 ”(汉书 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 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年仅 24岁的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笔后,发挥了报纸宣传的巨大作用,发表了一批根据事实写成的文章和评论,把检查官先生们弄得 “一筹莫展 ”。反之
16、,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 “合理想象 ”、 “逻辑推理 ”、 “艺术加工 ”、 “故意拔高 ”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齐国大 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 “太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 “弑 ”,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7、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 “三一八惨案 ”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 “文革 ”中,不少记者不愿与 “四人帮 ”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 “四人帮 ”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 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 “新闻 ”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 ;今天认为是 “新闻 ”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辨别、分析、综合当时的 “新闻 ”;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
18、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 “报纸为现代史记 ”,有改动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史学与新闻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 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 “起居注 ”。 C今天我们称 “起居注 ”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搌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小题 2】下列不属于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表现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著史记, “不虚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市 2010 届高三 模拟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