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291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选择题 在以下所述过程中,物体的 机械能守恒的是: A落入水中的铁块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汽车遇到减速带时提前刹车 答案: B 质量相等的两木块 A、 B用一轻弹簧拴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 (a)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拉动木块 A,使木块 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 (b)所示。从木块 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木块 B将要离开地面时的这一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力 F一直增大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C木块 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两木块 A、 B和

2、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CD 一运动员在体验蹦极运动,身体系一弹性橡皮绳无初速竖直下落,橡皮绳发生形变产生力时满足胡克定律,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 OA为橡皮绳的原长, B位置时人的速度最大, C位置是橡皮绳拉伸最长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 B位置加速度为零 B人在 C点的加速度最大,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C人从 A到 B与从 B到 C重力做功相等 D从 O 到 C的过程人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橡皮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答案: AD 如图所示, 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 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 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 P 为 B、 C

3、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 A、 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 ,则 : A卫星 C的运行速度小于物体 A的速度 B卫星 C在 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卫星 B在 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 C卫星 C与物体 A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D卫星 C在 P点的加速度等于卫星 B在 P点的加速度 答案: D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是 m1、 m2的两个木块,用轻质细线相连,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 下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剪断细线,在 A停止运动以前,对于 A、 B系统的总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 B 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 t1时刻司机减 小了

4、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 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则在 t1 t2的这段时间内: A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汽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答案: A “空间站 ”是科学家们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假设目前某 “空间站 ”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关于该 “空间站 ”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 “空间站 ”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 B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

5、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D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 重力加速度 答案: CD 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 m的跳水运 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作用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作用力大小恒为 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 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他的动能减少了 Fh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 (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 Fh来源 :ZXXK 答案: BD 现有矩形 ABCD,两边 AB与 BC 的长度之比为 3: 4,在其顶点 ABC各放置一个点电荷,电荷量之比为 64: 1

6、25: 27,其中 AC处为负电荷, B处为正电荷。 C处点电荷在 D处的场强大小为 E,则 D处的场强大小应为: A B 2E C 0 D 答案: C 银河系中有一星球,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四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二分之一,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比是: A 8 B 4 C 2 D 1 答案: D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0的光滑绝缘斜面上,一个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质点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现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场强 E可能为: A B C D 答案: AC 地球的卫星由离地高度为 200 km圆轨道变换为更远的

7、 343 km圆轨道上稳定运行,则: A速度变小,周期变长,角速度变小,势能增加 B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势能增加 C速度变小,周期变长,角速度变小,势能减少 D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势能减少 答案: A 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有位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A用天平称出重锤和夹子的质量 B固定好打点计时器 ,将连着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 ,用手提住 ,且让手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C接通电源 ,松开纸带 ,开始打点 .并如此重复多次 ,以得到几条打点纸带 D取下纸带 ,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 ,记下第一个打下的点 O,在距离 O 点较近处选择几个连续计数点 E

8、. 测出纸带上各个计数点到 O 点的距离,得到这些点对应时刻重锤下落高度 F.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这些点对应时刻的物体速度 G.利用上述数据, 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量,并进行比较 以上步骤中 ,不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代表字母 ); 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 (填写代表字母 ). 某同学用正确的步骤和操作进行试验,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电源频率为 50赫兹, O 为打下的第一个点( 初速度为零),各相邻的点间 距如图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9.8m/s2,重锤质量为 1.0kg,则从 O 到 C这段时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 答案:( 1); ( 2) ( 1) 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 1mm,游标上有 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 1所示的读数是 m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 2所示的读数是 mm 答案: 50 2 830 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 m=2.0kg的小滑块,由静止开始从倾角 的固定的光滑斜面的顶端 A滑至底端 B, A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 h=5.0m,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 (sin37=0.6, cos37=0.8),试分析: 来源 : ( 1)滑块滑到底端 B的瞬时速度大小 . ( 2)从 A滑到 B过程中 何时重力的功率最大,其值是多少

10、. 答案:( 10)、( 1) 对小滑块的下滑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 =m = =10m/s ( 2)在小滑块的下滑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 小滑块滑到 B点时速度最大,此时对应的重力的功率最大,其值为 120W 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 r=1.501 011m,运转周期为 T=3.16107s。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 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如图甲或图乙 所示。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已知某行星的最大视角为 14.5.求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转周期

11、 .( sin14.5=0.25,最终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设行星的轨道半径为 r ,运行周期为 T 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应与行星轨道相切。由几何关系可知: r=rsin14.50=3.8108m 由 ,可得: , 即: ,可得: T= =4.0106s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为 m=0.4kg、电量为 q= 2.010-2C,与水平绝缘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µ=0.2,水平轨道与半径为 R=0.4m的竖直光滑半 圆形绝缘轨道相切于 B点, AB 间距为 L=1.0m,轨道整体固定在地面上 ,空间内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为 E=1.01

12、02N/C。重力 加速度 g取10m/s2.物体在半圆形轨道上的 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与物体在 AB间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称为物体运动的压力比,则: ( 1)若使物体运动的压力比为 24,则物体在出发点 A的速度应为多大? ( 2)若物体在出发点 A开始水平向右运动,并沿圆弧轨道由 D点飞出,则物体运动的压力比及物体在出发点 A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 3)若使物体运动的压力比为 1.5,则物体运动后停的位置距离 出发点 A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 1)对物体由 A运动到 B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qE)L= m - m A 物体在 AB间时对轨道的压力 N1=mg+qE 对物体在

13、 B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2-(mg+qE)= 来源 :ZXXK 设物体运动的压力比为 n,则 n= =24 由 可得: A=12m/s ( 2)根据题意,可设对应的 D点的速度为 VD, 对物体在 B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qE 对物体由 B运动到 D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qE)2R= m D - m B 对物体由 A运动到 D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qE)L (mg+qE)2R= m D - m A 由 可得: A6m/s 由 可得: n6 根据题意可知: n= =1.511 由 11可得: (mg+qE)= 12 对物体由 B沿圆形轨道上滑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m = (mg+qE)R 13 即物体只能沿圆形轨道上滑至高度为 R处,后又沿原路径滑下,设物体所停位置与 B的距离为 S, 对物体由 B滑出 S远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qE)S= - m 14 代入数据,可得: S=0.5m15 物体运动后停的位置与 A的距 离为 L-S=0.5m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