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二中高二第二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二中高二第二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二中高二第二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二中高二第二次( 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 H+H=H2 B H+Cl=HCl C I2I+I D S+O2=SO2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 A,B错。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 C正确;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 D错。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点评:熟记常见的的吸放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放热反应: 1、金属和水或酸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一切燃烧 4、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5、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常。见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 2、铵盐和碱反应 3、碳作还原剂的反应
2、。只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这些变化,便不难解答此题。 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的方法中 (必要时可加热 ),可行的是 A以 AgNO3溶液和稀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C以粗铜为阴极,精铜为阳极, CuSO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 D用 NaOH溶液、蒸馏水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NH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以 AgNO3溶液和稀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不可行,稀盐酸中有氯离子,干扰实验的检验。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不可行,二者都容易升华。 C、以粗铜为阴极,精铜为阳极, CuSO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时
3、阳极材料本身放电,所以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所以 C不可行 D、用 NaOH溶液、蒸馏水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NH4+,铵根和氢氧根反应会生成碱性气体氨气,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行。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提纯和鉴别。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常见的离子鉴定,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常温下,盐酸与氨水混合,所得溶液 pH 7,则此溶液中的关系 A c( NH4+) c( Cl-) B c( NH4+) c( Cl-) C c( NH4+) c( Cl-) D无法确定 c( NH4+)与 c( Cl-)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电荷守恒
4、c( NH4+) +c( H+) =c( OH_) +c( Cl-) ,盐酸与氨水混合,所得溶液 pH 7 即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浓度,所以 B、 c( NH4+) c( Cl-)正确。故选 B。 考点:盐溶液的电荷守恒 点评:本题考查的盐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是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荷守恒,质 子守恒,物料守恒,对这类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物料守恒: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也就是元素守恒,即变化前后某
5、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 H、 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 H、 O元素的关系。 质子守恒: 质 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设 C CO2 2CO-Q1(吸热反应 )反应速率为 u1, N2 3H2 2NH3Q2(放热反应 )反应速率为 u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 u1和 u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要升高温度,无论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速率都会增大,所以,只有 A正确。故选
6、 A。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要熟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催化剂等对平衡的影响特点。在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时,大多数都是根据勒下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句话可能很难理解,你这样想:对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体系升温,而在升高温度之前的化学平衡体系的温度没有现在高,那么,既然外界环境对体系的改变是 “升温 ”,那么根据勒下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会向减弱(减弱“升温 ”)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这样才能减弱升温给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同 理,对于降低温度,反应会向着 “能够减弱降
7、低温度 ”的方向进行,即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弱 “降低温度 ”对反应所带来的影响。 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 P、 Q、 R、 S四者共存 C P的生成速率和 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始终不变化所以,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随时间改变,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也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 A, D错。可逆反应,任何一种物质都不会反应完,所以反应容器内P、 Q、 R、 S四者始终共存,所以 B错; P的生成速率可以转换成 S的消耗速率,相等,即
8、S的消耗速率与 S的生成速率相等,是平衡判定的 “等 ”。所以 C 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平衡的判定,学生要注意 “等 ”“定 ”及其延伸和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化学平衡状态判断题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很高,但是学生在判定中往往抓不住 “要害 ”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其实若用某个量 “不再发生变化 ”来判定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关键在于该量是否存在从 “变 不变 ”的过程 ;若用速 率表示平衡状态时的关键在于两个量 ,必须表示相向而行 ,且划为同一物质时值相等。 下表中,对陈述 、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 陈述 判断 A 用锌和足量稀硫
9、酸制取氢气时加入硫酸铜溶液 可以制取更多的氢气 对、 对、有 B 用 MgAlNaOH 构成原电池Mg更活泼作负极 对、 对、无 C AlCl3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熔融的 AlCl3制取金属铝 对、 对、无 D 石墨常用做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对、 对、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陈述 用锌和足量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加入硫酸铜溶液,是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制取的氢气会减少,因为其中一部分锌用来置换出铜,所以 对、 错、两者间无因果关系; B中陈述 用MgAlNaOH 构成原电池由于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铝可以,所以镁做正极;所以 对、 错、两者间无因果关系; C
10、中陈述 AlCl3是离子化合物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是共价化合物,所以也无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铝,所以 错、 错、两者间无因果关系; D中陈述 石墨常用做电解池的电极,陈述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所以 对、 对、两者 间有因果关系。故选 D。 考点:原电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电池的应用。学生要熟练掌握原电池的基本知识,这类问题便可解决。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其原理也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正负极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的。其中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4 2 1 3
11、 5 B 2 1 5 3 4 C 5 4 2 3 1 D 3 5 2 4 1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电化学 腐蚀,化学腐蚀,没有保护的,受保护的 ;分析题目给出的装置,可以判断 1是未受保护的, 2中铁是活泼电极,被腐蚀,是电化学腐蚀, 3是电化学腐蚀,但是锌比铁活泼,被保护,不受腐蚀, 4是电解池,而且铁是阳极材料,腐蚀最快, 5是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腐蚀最慢,由此可得正确答案: A。故选 A。 考点:电解池 原电池 金属防护 点评:记住电解池和原电池电极的特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异同点: ( 1)、电解名称不一样:原电池叫负极和正极,电解池叫阴极和阳极; (
12、2)、发生反应情况: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为自发的,电解池 是强迫的; ( 3)、原电池是电源,电解池需要电源; ( 4)、都有闭合回路; ( 5)、负极和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和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 6)、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7)、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原电池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阴离子往负极移动,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往阴极移动,阴离子往阳极移动; ( 8)、外电路中都靠自由电子导电,内电路中都靠离子导电; ( 9)、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10)、原电池的正极跟电解池的阳极相连,原电池的负极跟电解池的阴极相连。 只要学生学
13、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这些原电池和电解池异同点,便不难解答此题。 常温下,柠檬水溶液的 PH是 3,其中水电离的 c( H+)为 A 110-3mol/L B 110-7mol/L C 110-11mol/L D 110-14mol/L 答案: C 试题分析:柠檬水溶液的 PH是 3,所以柠檬水中氢氧根的浓度是 10-11而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一样,所以水电离的氢离子是 10-11。故选 C。 考点:水的电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酸性碱性溶液中水的电离,学生要时刻记住,不管是什么溶液,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 浓度时一样的。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气 )+O2(气 ) 2SO3
14、(气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 O2、 SO3的浓度分别为 0.2mol/L、 0.1mol/L、 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为 0.4mol/L、 O2为 0.2mol/L B SO2为 0.25mol/L C SO2、 SO3均为 0.15mol/L D SO3为 0.4mol/L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以采用极限的方法找到极限值,由于是可逆反应,极限值取不到,具体如下 2SO2(气 )+ O2(气 ) 2SO3(气 ) 某一时刻浓度 0.2mol/L 0.1mol/L 0.2mol/L 某时刻假设 SO2完全反应完 0.2mol/L 0.
15、1mol/L 0.2mol/L 1平衡时刻 0 0 .4mol/L 2SO2(气 )+ O2(气 ) 2SO3(气 ) 某一时刻浓度 0.2mol/L 0.1mol/L 0.2mol/L 某时刻假设 SO3完全反应完 0.2mol/L 0.1mol/L 0.2mol/L 2平衡时刻 .4mol/L 0.2mol/L 0 由此可以得到二氧化硫的浓度范围 0 -0.4mol/L三氧化硫的浓度范围 0.4mol/L -0 氧气的浓度范围 0 -0.2mol/L SO2、 SO3不可能都是为 0.15mol/L,一个增加另一个就会减少。所以只有 B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平衡 极限法 点评:利用极
16、限法及 “一边倒 ”解决平衡问题是常用的方法。所谓极限法,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极限法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对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最后用极限计算来得到这结果极限法不同于一般的代数方法,代数中的加、减、乘 、除等运算都是由两个数来确定出另一个数,而在极限法中则是由无限个数来确定一个数很多问题,用常量数学的方法无法解决,却可用极限法解决 “化学平衡中一边倒 ”指的是在可逆化学反应中,假设反应完全向一个方向进去,也就是假设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A(g)+2B(g) 2
17、C(g); H 0,平衡移动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1 P2,纵坐标指 A的质量分数 B P1 P2,纵坐标指 C的质量分数 C P1 P2,纵坐标指 A的转化率 D P1 P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逆反应 A(g)+2B(g) 2C(g); H 0,图像是压强的变化图,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不确定,画一条和横坐标垂直的线,逐个分析: 若 P1 P2,从 P1变化到 P2,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A 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C的质量分数减小,纵坐标指 A的质量分数 所以 A错误,纵坐标指 C的质量分数, B正确 若 P1 P2,从 P1变化到 P
18、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气体体积数减少, A的转化率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所以纵坐标指 A的转化率 , C错误 纵坐标 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错。故选 B。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考查学生对温度,压强对平衡影响的熟练掌握和对图像的分析。浓度,温度,压强(针对气体) PV=nRT 其中 P代表压强, V 代表体积, n物质的量浓度 R 表示常数 T 表示温度。 在液体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高其正反应速率越大。一种反应物浓度越大,其自身转化率越低,其他的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在气体反应中,恒温恒容时,充入反应物气体,也相当于加大其浓度,结果同上。 如果正反应是吸热,加热可以促
19、进正反应(其实正逆反应都要促进,只是正反应促进的程度大) ,降温促进逆反应。 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不等时,加压,平衡朝着化学计量数小的那一方移动,加压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 当然这些得根据列夏特勒原理来判断。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 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 CO(g) +1/2O2(g) =CO2(g); H -283.0 kJ/mol B C(s) +1/2O2(g) =CO(g); H -110.5 kJ/mol C H2(g) +1/2O2(g)=H2O(g); H -241.8 kJ/mol D 2C8H18(l) +25O2(g)=16CO2(g)+18H
20、2O(l); H -11036 kJ/mol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选择项中 A B C 中虽然燃烧物都是一摩尔,但 CO(g)和 H2O(g)都不是稳定态,所以都错, A正确, D中是 2摩尔 C8H18(l)所以错误很明显。故选A。 考点:燃烧热 点评:在燃烧热的概念中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是稳定的化合物。 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 pH 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A Fe -2e- Fe2+ B 2H2O O2 4e- 4OH- C 4OH- 4e- 2H2O O2 D 2H+ 2e- H2 答案: D
21、 试题分析:钢铁在酸雨 pH 3.5发生析氢腐蚀,铁做负极,铁失电子;酸雨中的氢离子在碳电极上得电子,变成氢气,所以 D正确。故选 D。 考点:电化学腐蚀 点评:熟记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发生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这类问题应该没有问题。不纯的铁(含碳)在强酸性环境下和 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析氢腐蚀;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和氧气反应,发生吸氧腐蚀。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N2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 V 正 、 V 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 V 正 、 V 逆 都增大,且 V 正 增大的倍数大于 V
22、逆 增大的倍数 C降温, V 正 、 V 逆 都减小,且 V 正 减小的倍数大于 V 逆 减小的倍数 D增大氮气的浓度, V 正 、 V 逆 都增大,且 V 正 增大倍数大于 V 逆 增大倍数; N2 转换率减小, H2转化率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只能改变达到平衡的时间,但是平衡不会移动; A 正确 ;可逆反应 N2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增大压强,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反应前后,是气体减少的反应,所以 V 正 增大的倍数大于 V 逆 增大的倍数, B正确;降温, V 正 、 V 逆 都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且 V 正
23、减小的倍数小于 V 逆 减小的倍数,所以C错;增大氮气的浓度, V 正 、 V 逆 都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 V 正 增大倍数大于 V 逆 增大倍数; N2 转换率减小, H2转化率增大, D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点评:只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便不难解答此题。浓度,温度,压强(针对气体) PV=nRT 其中 P 代表压强,V 代表体积, n物质的量浓度 R 表示常数 T 表示温度。 在液体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高其正反应速率越大。一种反应物浓度越大,其自身转化率越低,其他的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在气体反应中,恒温恒容时,充入反应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吉安 中高 第二次 12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