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贵州晴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贵州晴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贵州晴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贵州晴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机物易挥发,且有些有机物是有毒的,所以有机物作为有机溶剂,会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低碳经济,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年高
2、考的必考的热点。历年试题的难度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可见随着新课标的全面铺开,预计本部分知识将会更加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在 II卷中。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 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 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
3、成反应, A不正确; B不正确,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蛋白质的水解最终产物是各种氨基酸,不可能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不正确;油脂是各种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形成的酯类,因此乙酸乙酯、油脂与 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分别是乙醇和丙三醇,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点评:常见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因为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相应官能团的性质,据此可以进行判断和分析。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5, 101kPa): C4H10(g)+ O2(g) 4CO2(g) 5H2O( l)
4、 H -2878kJ/mol C4H10(g)+ O2(g) 4CO2(g) 5H2O( g) H -2658kJ/mol C4H10(g)+ O2(g) 4CO(g) 5H2O( l) H -1746kJ/mol C4H10(g)+ O2(g) 4CO(g) 5H2O( g) H -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 -2878kJ/mol B -2658kJ/mol C +1746kJ/mol D -1526 kJ/mo 答案: A 试题分析: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 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答案:选 A。
5、 考点:考查燃烧热的判断 点评:在判断燃烧热时,需要注意的是 “1mol”、 “稳定的氧化物 ”。即 H变成液态水, C变成 CO2, S变成 SO2等。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 Fe2 、 NO3-、 Na 、 SO42- B水电离出的 c(H ) 10-12mol/L中: Ca2 、 K 、 Cl-、 HCO3- C c(H )/c(OH-) 1012的水溶液中: NH4 、 Al3 、 NO3-、 Cl- D c(Fe3 ) 0.1mol/L的溶液中: K 、 ClO-、 SO42-、 SCN-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
6、,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中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 NO3-能氧化 Fe2 ,不能大量共存; B中水的电离是被抑制的,所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不论显酸性还是显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 C 中氢离子浓度是 0.1mol/L,即溶液显酸性,可以大量共存; D 中铁离子和 SCN-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7、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AlO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 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8、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等。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OH- H2O 表示的是 A NH4Cl+NaOH NaCl NH3+H2O B NaOH+HNO3 NaNO3+H2O C Mg(OH)2+2HCl MgCl2+2H2O D NaOH +NaHCO2 NaHCO3+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 H OH- H2O 可知,该反应属于强酸和强碱反应,且生成的盐是可溶性的,所以选项 B 正确,其余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由于离子方程式不但可以表示具体的反应,还可以表示某
9、一类反应,所以可能会有多个化学方程式对应同一个离子方程式,因此在具体判断时需要注意。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 18 g18O2中含有 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 22.4L空气含有 NA个单质分子 C 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2 NA D含 NA个 Na+的 Na2O 溶解于 1L水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 L1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 g18O2的物质的量是 18g36g/mol=0.5mol,所以含有 1mol 氧原子,A正确;空气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还含有其它化合物,例如 CO2 等, B 不正确; C 不
10、正确,例如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 1 个电子;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是 1L,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多年来全国高考化学试题重现率几乎为 100。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的题目,为 高考必考题目,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 H2SO
11、4 B 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 K 与水反应比 Li与水反应剧烈 D红磷在过量 Cl2中燃烧生成 PCl3 答案: C 试题分析:铝在常温下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时浓硫酸可以溶解铝, A不正确;胶体粒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 B 不正确; K 的金属性比强 Li,所以和水反应更距离, C 正确; D 不正确,氯气过量生成的是 PCl5, D 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只要熟练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题 (15分 )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
1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 ,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 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
13、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 4)请你选用下列 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 a) ( b) ( c) ( d) b d (电石、水)( ) ( ) (溴水) (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 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答案:(共 15分)( 1) CaC2 2H2O C2H2 Ca(OH)2( 2分) HCCH Br2 BrCH=CHBr( 2分)(或 HCCH 2Br2 CHBr2CHBr2) ( 2)不能 a、 c(各 1分)( 3) H2S ( 1分) Br2
14、 H2S=S 2HBr( 2分) ( 4) c b ( CuSO4溶液)( CuSO1溶液)(各 1分) ( 5)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 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 pH试纸验证。( 1分) 试题分析:( 1)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CaC2 2H2OC2H2 Ca(OH)2、 HCCH Br2 BrCH=CHBr(或 HCCH 2Br2CHBr2CHBr2)。 ( 2)由于溴水还具有氧化性,所以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乙炔,同样该反应也不一定是加成反应,因此答案:选 ac。 ( 3)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说明反应中有单质 S生成。因此含有的杂质气体可能
15、是 H2S,和溴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Br2 H2S=S 2HBr。 ( 4)由于电石溶于水后不能保持块状,因此该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所以发生装置选择 c。由于 H2S能被硫酸铜溶液氧化,所以可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的 H2S气体。为了验证是否完全除尽,还相应再一次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 ( 5)因为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 HBr, HBr溶于水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 pH试纸验证。 考点:考查乙炔的制备、除杂、性质等 点评:化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
16、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 -实验方案。 填空题 ( 14分) X、 Y、 Z、 L、 M五种 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Y、 Z、 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 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L的元素符号为 _ ;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用元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贵州 晴隆 民族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理科 综合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