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 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C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D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天然纤维中的棉、麻为纤维素,蚕丝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错误; 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的原理是活性炭的吸附性,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是臭氧的强氧化性,错误; C、铜的活泼性小于 H,所以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错误; D、黄河水中泥沙小颗粒形成了
2、胶体,海水含有较多的电解质,豆浆为胶体,所以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漂白原理、金属的腐蚀、胶体。 25 时,由弱酸 (HA)及其盐 (NaA)组成的混合溶液,起始浓度均为 1mol L-1。下图为向该溶液中通入 HCl气体或加入 NaOH固体时,溶液 pH随加入 H+或OH-的物质的量而 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B、 C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依次增大 B通入 HCl, HA的电离常数减小, A-的水解程度增大 C加入 1 mol NaOH后,溶液中 c(Na+)=c(A-) D未加 HCl和 NaO
3、H时,溶液中 c(A-)c(Na+)c(H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A点 H+浓度最大,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作用最强, C点 pH=7,对水的电离程度无抑制作用,所以 A、 B、 C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依次增大,正确; B、温度不变, HA的电离常数不变,错误; C、根据图像,加 入 1 mol NaOH后,溶液的 pH=7,则 c(H+)=c(OH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Na+)=c(OH )+c(A-),所以 c(Na+)=c(A-),正确; D、未加 HCl和 NaOH时,溶质为 HA和 NaA,有图像可知 pHc(Na+)c(HA),正确。 考点:本题考
4、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比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装置中,锌电极上一定没有气泡生成 B向 CaCl2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做氯化铵分解实验时,加热试管底部,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 NaCl溶液的过程中无固体析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少量的锌直接与 H2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H2,产生少量气泡,错误; B、 CO2与 CaCl2饱和溶液不反应,错误; C、加热 NH4Cl分解生成 HCl和 NH3,在试管口 NH3和 HCl反应生成 NH4Cl,所以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正确; D、向蛋白质
5、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 NaCl溶液,发生盐析,有蛋白质析出,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判断。 铅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 2PbSO4+2H2O Pb+PbO2+2H2S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PbSO4的氧化性比 PbO2的强、还原性比 Pb的强 B放电时, PbO2为氧化剂、做负极, Pb为还原剂、做正极 C放电时,当有 2 mol H2SO4反应时,会有 1 2041024个电子从铅电极流出 D充电时, PbSO4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Pb是阳极产物之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PbSO4的氧化性比 PbO2的弱、还原性比 Pb的弱,错误; B、放电时, PbO
6、2为氧化剂、做正极, Pb为还原剂、做负极,错误; C、根据化合价变化得 H2SO4与电子转移关系: H2SO4 e,则放电时,当有 2 mol H2SO4反应时,会有 1 2041024个电子从铅电极流出,正确; D、充电时, PbSO4中 +2价Pb得电子转化为 Pb, Pb为阴极产物,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 桂皮酸、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均为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其结构简式如下: 以下关于这三种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产生 CO2 B一定条件下,均能与乙醇发生取代 反应 C只有桂皮酸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 1 rnol阿司匹林最
7、多能与 l mol NaOH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桂皮酸、布洛芬和阿司匹林都含有羧基,所以都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产生 CO2,正确; B、桂皮酸、布洛芬和阿司匹林都含有羧基,均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正确; C、只有桂皮酸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只有桂皮酸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D、阿司匹林分子含有一个羧基,水解后可得到一个酚羟基和一个羧基,所以 1 rn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 3 mol NaOH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下列各项中,两种物质间反应均产生 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碳与浓硝酸 B铜与浓
8、硫酸 C锌与稀硫酸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碳与浓硝酸的反应为: C+4HNO3=CO2+4NO2+2H2O,产生1mol气体需 HNO3 0.8mol; B、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产生 1mol气体需 H2SO4 2mol; 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产生 1mol气体需 H2SO4 1mol;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产生 1mol气体需 HCl 4mol,所以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
9、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 Al、 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Na+、 Al3+、 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 B在第 A族元素的氢化物 (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一定最高 C第 2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 Al3+为 10e离子, Cl为 18e离子, Cl半径大于 Na+、Al3+半径,错误; B、因为 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在第 A族元素的氢化物 (H2R)中, HF热稳定性最强,因为 HF分子
10、间能形成氢键,所以 HF的沸点也最高,错误; C、第 2周期元素非金属性强的 O元素、 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错误;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 定越强,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 实验题 某矿样含有大量的 CuS及少量其它不溶于酸的杂质。实验室中以该矿样为原料制备 CuCl2 2H2O晶体,流程如下: ( 1)在实验室中,欲用 37 (密度为 1 19 g mL-1)的盐酸配制 500 mL 6 mol L-1的盐酸,需要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 ( 2) 若在实验室中完成系列操作 a。则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填下列各
11、项中序号 )。 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蓝色 )+4Cl- CuCl42-(黄色 )+4H2O。 欲用实验证明滤液 A(绿色 )中存在上述平衡,除滤液 A外,下列试剂中,还需要的是 (填下列各项中序号 )。 a FeCl3固体 b CuCl2固体 c蒸馏水 ( 3)某化学小组欲在实验室中研究 CuS焙烧的反应过程,查阅资料得知在空气条件下焙烧 CuS时,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及 SO2生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CuS矿样在焙烧过程中,有 Cu2S、 CuO CuSO4、 CuSO4、 CuO生成,转化顺序为: 第 步转化主要在 200 300oC范围内进行,该步转化的化学方
12、程式为 。 300 400oC范围内 ,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上图所示过程中, 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 (填下列各项中序号 )。 a一阶段 b、二阶段 c、三阶段 d、四阶段 该化学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模拟 CuS矿样在氧气中焙烧第四阶段的过程,并验证所得气体为 SO2和 O2的混合物。 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b当 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便能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 SO2和 O2的混合物。你认为装置 D中原来盛有的溶液为 溶液。 c若原 CuS矿样的质量为 l0 0 g,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在 760oC左右持续加热,待矿样充分反应后,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
13、体的质量为 8 0 g,则原矿样中 CuS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 4分)胶头滴管( 2分) 500mL容量瓶( 2分) ( 2)( 4分) cd( 2分) c( 2分) ( 3)( 12分) 2CuS+O2=Cu2S+SO2( 2分) Cu2S转化为 CuSO4( 2分) c( 2分)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分) b.氯化钡( BaCl2)( 2分) c.96%( 2分) 试题分析:( 1)由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需要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 500mL容量瓶。 ( 2) 由 CuCl2溶液制取 CuCl2 2H2O,需要进行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可得
14、 CuCl2 2H2O晶体,所以不需要 c、 d操作。 FeCl3溶液为黄色, CuCl2溶液为蓝色,对原平衡体系溶液的颜色产生干扰,而加入蒸馏水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可证明滤液A(绿色 )中存在上述平衡,故 c项正确。 ( 3) 根据流程图 CuS与 O2反应生成 Cu2S,还应生成 SO2,化学方程式为:2CuS+O2=Cu2S+SO2 第 步转化,由 Cu2S转化为 CuO CuSO4,所以 300 400oC范围内,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Cu2S转化为 CuSO4;第二阶段生成了 CuSO4,第四阶段固体质量减小, CuSO4发生了分解反应,所以 CuSO4
15、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第三阶段。 a.实验装置组装完后应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SO2与 BaCl2不反应, SO2、O2与 BaCl2溶液反应可以生成 BaSO4沉淀,所以装置 D中原来盛有的溶液为BaCl2溶液; c. 矿样充分反应后,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体 CuO,根据 Cu元素质量守恒,可知 CuS CuO ,所以 CuS的质量为 8g80g/mol96g/mol=9.6g,则原矿样中 CuS的质量分数为: 9.6g10.0g100%=96% 考点:本题考查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平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 填空题 (16分 )碳、氮、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 1
16、) CH4(g)在 O2(g)中燃烧生成 CO(g)和 H2O(g)的 H 难以直接测量,原因是 。 已知: a 2CO(g)+O2(g)=2CO2(g) H =-566 0 kJ mol-1 b CH4(g)+2O2(g)=CO2(g)+2H2O(g) H =-890 0 kJ mol-1 则 CH4(g)在 O2(g)中燃烧生成 CO(g)和 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2)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反应为: N2(g)+3H2(g) 2NH3(g) H”、 “ 。 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 HCl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时,为证明 HClO 为弱酸,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没
17、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下列三种方案中,你认为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下列各项中序号 )。 a用 pH计测量 0 1 mol L-1NaClO溶液的 pH,若测得 pH7,可证明 HClO为弱酸 b用 pH试纸测量 0 01 mol L-1HClO溶液的 pH,若测得 pH2,可证明HClO为弱酸 c、用仪器测量浓度均为 0 1 mol L-1的 HClO溶液和盐酸的导电性,若测得HClO溶液的导电性弱于盐酸,可证明 HClO为弱酸 答案:( 1)( 5分)难以控制反应只生成 CO(g)( 2分,体现反应难以控制即可) 2CH4(g)+3O2(g)=2CO(g)+4H2O(g) H=121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济南市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