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16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 11. 2 L氦气中含有 0.5 NA原子 B常温常压下, 46g 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3NA C标准状况下, 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 0. 2 NA D 1 mol Na与足量 O2反应,生成 Na2O和 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 NA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 11. 2 L氦气物质的量为 0.5mol,因为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含有 0.5 NA原子,故 A正确; B、 4

2、6g 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与 46g二氧化氮组成相同,含有原子总数为 3NA,故 B正确; C、氯气和水、强碱溶液的反应,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0.1 mol Cl2反应转移 0.1mol电子,故 C错误; D、钠反应失去 1个电子, 1 mol Na与足量 O2反应,失去 1mol电子,转移电子总数 NA个,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如图实验合理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 A错误; B、 CaO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气挥发,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故

3、 B正确; C、 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O2,要用排空法收集,故 C错误; D、过氧化钠不是块状固体且与水剧烈反应,不能做到随关随停,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钡与足量盐酸反应: 2H+BaCO3=Ba2+H2O+CO2 B氯气通入蒸馏水中: Cl2+H2O=Cl-+ClO-+2H+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SO42-+H+OH-=BaSO4+H2O D过量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Ca( OH) 2 =CaCO3+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碳酸钡为难溶物质,所以与足量

4、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BaCO3=Ba2+H2O+CO2,故 A正确; B、 Cl2与 H2O反应生成的 HClO为弱酸,不能拆为离子形式,故 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离子方程式为: Ba2+SO42-+2H+2OH-=BaSO4+2H2O,故 C错误; D、过量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 Ca(HCO3)2,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2CO3和 K2O都属于盐 B H2SO4和 HNO3都属于酸 C KOH和 Na2CO3都属于碱 D Na2O和 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 B

5、 试题分析: A、 K2O属于氧化物,不是盐,故 A错误; B、 H2SO4和 HNO3电的阳离子只有 H+,所以都属于酸,故 B正确; C、 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错误; D、 Na2SiO3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 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 K2FeO4: 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C铁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

6、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 A错误; B、KOH中 K的化合价是 +1价, KCl中 K的化合价是 +1价,所以 K的化合价不变,故 B错误; C、 Fe ( OH) 3中铁的化合价是 +3价, K2FeO4中铁的化合价是 +6价,所以反应前后铁的化合价升高,故 C 错误; D、该反应中氯气得电子作氧化剂,氢氧化铁失电子作还原剂,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关于 NaOH溶液和 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的分散质都属于碱 B两者均为有色不透明的分散系 C两者分散质的直径都介于 10-9 10- 7m之间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时,两者

7、都会产生 “丁达尔效应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NaOH 溶液和 Fe( OH) 3胶体中分散质为 NaOH、 Fe(OH)3为碱,故 A正确; B、氢氧化钠是溶液均一,稳定,无色透明,而氢氧化铁胶体均一稳定透明,为有色透明的分散系,故 B错误; C、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nm-100nm,故 C错误;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时,胶体会出现明显的光带,溶液无此现象,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胶体的本质、性质。 实验中需用 2.0 mol/L的 Na2CO3溶液 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 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A 950 mL

8、; 201.4 g B 500 mL; 100.7 g C 1000 mL; 201.4 g D 1 000 mL; 212.0 g 答案: D 试题分析:容量瓶没有 950mL规格,应用 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 m( Na2CO3) =cVM=1L2.0mol/L106g/mol=212.0g,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化学计算。 在 Al2(SO4)3、 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 ,如果 c(SO42-)等于 0.2 mol/L,当加入等体积的 0.2 mol/L 的 KOH溶液时 ,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则原混合溶液中 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2 mo

9、l/L B 0.25 mol/L C 0.45 mol/L D 0.225 mol/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l2( SO4) 3、 K2SO4和明矾的混和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0.2mol/L的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发生反应 Al3+4OH-=AlO2-+2H2O,可知原溶液中 c( Al3+) =1/40.2mol/L=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c( K+) +3c( Al3+) =2c( SO42-),即 c( K+) =2c( SO42-) -3c( Al3+)=20.2mol/L-0.05mol/L3=0.25mol/L,故 B项正确。 考点:本

10、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电荷守恒。 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向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 NaOH溶液, NH4+首先反应 B向浓度都为 0.1 mol/L 的 FeCl3和 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CuCl2首先反应 C向浓度都为 0.1 mol/LNa2 CO3和 NaOH溶液通入 CO2气体, 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都为 0.1 mol/L 的 FeCl3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向 NH4Al( SO4) 2溶液中滴加少量 NaOH溶液,氨水碱性强于氢氧化铝,则 Al3+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11、,故 A错误; B、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铜离子,与还原剂铁反应时,铁离子优先反应,即氯化铁优先反应,故 B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碳酸钠,所以 NaOH先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 C正确; D、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强的铁首先反应,还原性: Fe Cu,所以铁优先反应,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一定量的 Fe、 FeO、 Fe2O3、 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 350 mL 2 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 2.24 L NO(标准状况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

12、的 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 A 0.21 mol B 0.25 mol C 0.3 mol D 0.35 mol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定量的 Fe、 FeO、 Fe2O3、 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硝酸起到氧化性作用和酸性作用,起氧化 性作用的 HNO3 物质的量等于 NO 的物质的量,为 2.24L22.4L/mol=0.1mol,则起酸性作用的 HNO3物质的量为: 0.35L2mol L 10.1mol=0.6mol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生成了Fe(NO3)2,则 Fe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1/20.6mol=0

13、.3mol,根据元素守恒,则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 0.3mol,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混合物的计算。 下列实验现象 ,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 (括号内物质 )没有关系的是 A使红色布条退色 (HCl) B滴加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l-) C将 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 ,有无色气泡 (H+) D向 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 ,再滴加 KSCN溶液 ,发现呈红色 (Cl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红色布条褪色,与 HCl无关,故 A正确;B、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 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B错误

14、; C、因氯水中有盐酸为强酸,能与 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 C错误; D、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 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对于反应 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 Na与烧碱溶液反应 ; Fe与稀硝酸反应 ;改变反应物用量或浓度 ,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KHCO3少量时,发生反应为: KHCO3+Ca( OH)2CaCO3+H2O+KOH, KHCO3过量时发生反应为: 2KHCO3+Ca( OH)

15、2CaCO3+2H2O+K2CO3,反应产物不同,则不 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 正确;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盐酸量少,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反应为: CO32-+H+HCO3-,而盐酸量多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故 正确; Na与烧碱溶液反应无论以何种量混合,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 错误; Fe与稀硝酸反应, Fe不过量生成 Fe3+, 4H+NO3-+FeFe3+NO+2H2O, Fe过量生成Fe2+, 8H+2NO3-+3Fe

16、3Fe2+2NO+4H2O,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故 正确,所以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如图示的装置中,把 X溶液逐滴滴下与 Y物质反应,若 X为浓硫酸, Y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常温下与水难反应的单质。 Z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Z褪色。则 Y为 A Na B Mg C Al D Mg或 Al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三周期金属元素包括钠、镁、铝三种,钠与镁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是钠与冷水即可发生反应,镁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能够反应,铝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所以符合条件的金属为镁,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推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7、A 48g O3气体含有 6.021023个 O3分子 B 5.6g 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 0.3 mol C 0.5mol L-1CuCl2溶液中含有 3.011023个 Cu2+ D标准状况下, 33.6LH2O含有 9.031023个 H2O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48g O3物质的量为: 48g48g/mol=1mol,所以 O3分子数目为6.021023:,故 A正确; B、 Fe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 Fe失去 2e,所以5.6g 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 0.2 mol,故 B错误; C、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求算离子数目,故 C错误; D、标

18、准状况下, H2O不是气体,不能用 22.4L/mol进行换算,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非金属置换金属的反应 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非金属可以置换金属,如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H2+CuO Cu+H2O,故 正确; 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如H2S+CuSO4CuS+H2SO4, H2S是弱酸,而生成 H2SO4是强酸,能发生的原因是生成的 CuS沉淀难溶于 H2SO4,故 正确; 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

19、原反应,红磷和白磷是两种物质,当红磷转化成白磷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单质转化成单质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正确; 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如 Fe3+3SCN- Fe( SCN) 3)硫氰化铁为血红色物质,既不是沉淀也不是气体,故 正确,所以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规律。 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 Na2O2 D金属钠在水中可以生成使酚酞变红的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故 A错误;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 B错

20、误; C、过氧化钠为淡黄色,故 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属于碱,能够使酚酞变红色,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 3Cl2 + 2NH3 = N2 + 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利用了 Cl2的强氧化性 C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D生成 1molN2有 6mol电子转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 A错误; B、在 3Cl2+2NH3=N2+6HCl反应中, Cl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降低

21、为 -1价,氯气表现出氧化性,故 B正确; C、如果管道漏气,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反应生成 HCl, HCl与 NH3反应生成 NH4Cl,现象为有白烟生成,故 C正确; D、在 3Cl2+2NH3=N2+6HCl反应中, N元素的化合价由 -3价升高到 0价,则生成 1molN2有 6mol电子转移,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 H+ = CO2+ 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 + 2H+ = CO2+ 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Al3+

22、 + 4OH- = AlO2- + 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 + SO42- + H+ + OH- = BaSO4+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小苏打为 NaHCO3,胃酸含有 HCl,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HCO3- + H+ = CO2+ H2O,故 A正确; B、 MgCO3为难溶物质,不能拆成 CO32,故 B错误;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生成 Al(OH)3沉淀,故 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 + SO42- + 2H+ + 2OH- = BaSO4+ 2H2O,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

23、各组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Na+、 CO32 、 Cl B Ca2+、 K+、 S2-、 ClO C Fe2+、 CO32 、 Cl 、 NO3 D HCO3 、 Br 、 OH 、 SO4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H+、 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因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故 A错误; B、 S2-、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 B正确; C、 Fe2+、 CO32-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共存,故 C错误; D、 HCO3-、 OH-结合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因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常温下,

2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2的溶液: K+、 Na+、 CH3COO 、 CO23 B 0.1 mol/L的 NaNO3溶液: H+、 Fe2+、 Cl 、 SO42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Mg2+、 K+、 HCO3 、 NO3 D由水电离产生的 c(H+)=10-13mol/L的溶液: NH4+、 Ca2+、 SO32 、 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pH=12的溶液呈碱性,离子间互不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NO3、 H+能氧化 Fe2+,不能大量共存,故 B错误;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HCO

25、3与 H+、 OH均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 c(H+)=10-13mol/L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酸性时 H+与 SO32反应,碱性时 OH与 Ca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少量过氧化钠投入 AlCl3溶液 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 CO2气体 C向 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少量过氧化钠投入 AlCl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铝沉淀,有明显现象,故 A错误; 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 CO2气体,反应生成

26、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会产生沉淀,有明显现象,故 B错误; C、 Fe( NO3) 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二价铁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颜色由浅绿色变化为黄色,有明显现象,故 C错误; D、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为无色易溶于水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的判断。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 A、碘和酒精是互溶的液体,不能采用分液法来分离,故 A错误; B、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气在遇冷时会生成氯化铵固体,该实验装置不会获得氨气,故 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氯

27、气、氯化氢均能发生反应,不但除去了氯化氢,而且也将氯气吸收掉了,故 C错误; D、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导管要短进长出,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 填空题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H+、 NH4+、 Mg2+、 Ba2+、 Al3+、 I-、 NO3-、CO32-、 SO42-、 AlO2-,取该溶液进行以 下实验: ( 1)取 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可以排除 _的存在。 (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 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 _的存在。 (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 NaOH溶液,使溶液由

28、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排除 _的存在。 ( 4)取出部分( 3)中的碱性溶液加入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_的存在,可以排除 _的存在。 答案:( 10 分)( 1) CO32-、 AlO2- ( 2) NO3 ( 3) Mg2+、 Al3+ ( 4) Ba2+;SO42- 试题分析:( 1)溶液为强酸性,则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 CO32-、 AlO2-能够与氢离子反应,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O32-、 AlO2- ( 2) 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有 I2,这是由于 I-被氯气氧化生成碘单质,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 I-,而 I-与 NO3-和 H

29、+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说明溶液中肯定不含有 NO3-。 ( 3)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而 Mg2+、 Al3+能与碱反应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肯定不含有 Mg2+、 Al3+。 ( 4)取出部分( 3)中的碱性溶液加入 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肯定含有 Ba2+;而 Ba2+能与 SO42-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 SO42-。 考点:本题考查 2011年 3月,日本发生 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及伤亡。灾区重建面临多种困难,其中饮水安全是重要问题之一。高铁酸钾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净水剂,具有净水和消毒双重功能。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如下

30、方案制备高铁酸钾: ( 1)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价,推测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 _。 ( 2)在次氯酸钠 (NaClO,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溶液中加入烧碱固体形成碱性环境,将研磨的硝酸铁少量多次地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冰浴中反应 1h。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氧化剂是 _。将KOH加入到反应后的溶液搅拌半小时。静置,抽滤粗产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OH+Na2FeO4=K2FeO4+2NaOH。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高铁酸钠的溶解度 _高铁酸钾的溶解度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3)在强

31、碱性溶液中,高铁酸钾能将亚铬酸盐 (KCrO2)氧化为铬酸盐 (K2CrO4),生成的铬酸盐溶液酸化后,得到的重铬酸钾 (K2Cr2O7)用 Fe( )的标准溶液滴定,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淡绿色 (+6价铬转化成 +3 价铬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2CrO42-+2H+=Cr2O72-+H2O,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现称取 5.00 g高铁酸钾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加入稍过量的KCrO2,充分反应后,转移到 250 mL容量瓶中

32、,定容,量取 25.00 mL,再用稀硫酸酸化,用 0.100 0 mol L-1的 (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用去标准溶液30.00 mL。计算上述实验制得的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_; 答案:( 10分)( 1) +6 强氧化性 ( 2)次氯酸钠 大于 ( 3) 39.6% 试题分析:( 1)高铁酸钾的化学式为 K2FeO4,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得 Fe元素的化合价为 +6;高铁酸钾中 Fe元素处于最高价,则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 2)分析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中化合价的变化, ClO中 Cl元素由 +

33、1价降低为 Cl中的 1 价,所以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 2KOH+Na2FeO4=K2FeO4+2NaOH,所以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高铁酸钾的溶解度。 ( 3)根据离子方程式 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 2CrO42-+2H+=Cr2O72-+H2O,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得对应关系:2FeO42 2CrO2- Cr2O72 6Fe3+,可得 FeO42 3Fe2+,则 25.00 mL 溶液中n( FeO42) =1/3n( Fe2+) =1/30.100

34、0 mol L-10.03L=0.001mol,则 25oml中含 FeO42物质的量为 0.01mol,所以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0.01mol198g/mol5g100%=39.6%。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复分解反应、化学计算。 某铝合金(硬铝)中含有铝、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硅不与盐酸和水反应) ( 1)若固体 中含有铜和硅,步骤 的试剂 X应选择 (填 “NaOH溶液 ”, “盐酸 ”, “FeCl3溶液 ”);步骤 的操作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2)固体 的化学式为 步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步骤 中的沉

35、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时,会使测定结果 (填 “偏高 ”“偏低 ”“不影响 ”) 答案:( 17分) ( 1)盐酸;过滤; Mg2+2OH-=Mg( OH) 2; Al3+4OH =AlO2-+2H2O ( 2) Al2O3; 2Al(OH)3 Al2O3+3H2O ( 3)偏高 试题分析:( 1)若固体 中含有铜和硅,步骤 是将 Mg、 Al转化为盐溶液,除去不溶的 Cu、 Si,步骤 的试剂 X不能与 Cu、 Si, NaOH溶液与 Si反应,FeCl3溶液与 Cu反应,故试剂 X应选择盐酸;由流程图可知,步骤 是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除去,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进行固液分离,应是过滤;

36、固体沉淀 是氢氧化镁,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g2+2OH-=Mg( OH) 2, Al3+与 OH反应生成 AlO2-离子方程式为: Al3+4OH =AlO2-+2H2O ( 2)由流程图可知,步骤 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将偏铝酸根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灼烧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2Al(OH)3 Al2O3+3H2O;固体 是 Al2O3。 ( 3)氢氧化铝沉淀会附着碳酸钠、氯化钠等物质,氢氧化铝沉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导致加热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的合金中铝的质量增大,测定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偏高。 考点:本题考查

37、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流程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误差 分析。 A 答案:( 19分) ( 1) 1s22s22p63s23p4, , 分子, 原子 ( 3)第 2周期 I A族, O S Si Li ( 4) H20 H2S H20 H2S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中,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1,为 A 族元素;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ns2np2,为 A族;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为 O元素; D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的 P轨道中有 4个电子,为 S元素。 ( 1)根据上述分析, D为 P元素,则 P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

38、s23p4; C为 O,价电子数为 6,价电子排布为 2s22p4;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1,为 H元素,与 O形成共价单键,按照重叠方式,属于 键。 ( 2)当 n=2时, B为 C元素,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B与 C形成的二氧化碳晶体,为分子 晶体;当 n=3时, B的价电子排布为 3s23p2,为 Si元素, B与 C形成二氧化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 3)若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1,为 Li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2周期第 IA族; 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3s23p2,为 Si, C为 O, D为 S,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则第一电 离能为 O S Si Li。 ( 4) C 和 D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 H2O、 H2S,因为 O 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 S,所以稳定性: H20 H2S; 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H2S分子间的作用为范德华力,氢键的作用大于范德华力,所以沸点: H20 H2S。 考点: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推断、第一电离能的比较、氢键、化学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