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反映出中国的农历属于 A太阳历 B阴阳合历 C阴历 D公历 答案: C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 ,使得 “苍崖铲为赤壤 ,清溪泛为黄流 ”。但 “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 ”,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 “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生
2、态环境遭到破坏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 B C D 答案: D 观察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B外商在 华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答案: D 1861年 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
3、于夷情最谙练 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 答案: D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输了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A英国商人利用新的条约企图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了这些外来商品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答案: D 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 47 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 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
4、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 B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 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 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答案: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5、、“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 C “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 公论 。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 ”文中 “两者的冲突 ”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A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D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答案: A 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某人的思想主张是 “其貌则孔
6、也,其心则夷也 ”,这位人物是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C 右图是 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作者在思想上最倾向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D 1923年,胡适撰文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 “名词 ”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答案: D 民国 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 “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 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 3月 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
7、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魏源在 19世纪 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 “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 “洋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 ”,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
8、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答案: D 据 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 150公斤)售价白银 87两,洋纱每包( 150公斤)售价仅白银 57两。对其分析和认识错误的是 A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B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C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具有优势 D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答案: B 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
9、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 “禽 ”走 “兽 ”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 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 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 答案: B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关东 ”一词,但是具体所指是不同的,秦汉时期的 “关东 ”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 “关东 ”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疆域的扩大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剧变 答案: C 2010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
10、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 D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 ”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答案: A 成语 “朝秦暮楚 ”有多种解释,既比喻反复无常,又比喻行踪不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从侧面说明中国古代 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 B C D 答案: A 2010年 3月 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
11、人的一句名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C 下列四种官职在明朝初期都被使用,然而在胡惟庸案之后还能保留下来的应该是 A左丞相 B右丞相 C参知政事 D兵部尚书 答案: D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 B C D 答案: A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
12、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 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答案: D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 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 “三个有利于 ”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
13、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答案: C 20世纪初,中国出现 “文明排外 ”的思 想。其直接原因是 A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反思 B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逐渐全面 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8月 28日,国民政府 官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右图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佩用的胸章。 该胸章佩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 1938年 B 1939年 C 1940年 D 1941年 答案: C 17001830 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 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
14、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丝绸瓷器 答案: C (咸丰、同治年间)夷场行中写道: “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该诗揭露了的夷场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 A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
15、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答案: C 综合题 “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 学术自由 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必须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B历史研究必 须有充分的史实证据 C历史研究应该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D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答案: D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取胜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
16、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于一利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而不学,学其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1901 年 1月 29日光绪新政上谕 材 料二 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 商部。 之后,又颁布了公司法( 1903年)和破产法( 1906年),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宣布奖商保商。 商部成立两周后,即奏定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根据商人集股多少,分别给予不同品级的顶戴或顾问官、顾问议员等荣誉称号。而且为劝诱封建家族转移投资方向,还规定如有世家巨族出资凑集公司办
17、有成效者,奏明请旨给奖。 商部的设立和勋商章程的颁布,不能不说是商人地位根本上的改变, “士商平等 ”才真正 从事实上确立了起来。商人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他们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张步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 材料三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 “遭雷殛 ”。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 “赛月亮 ”, “颇便行人 ”;开始,市民 “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 ”,后来则 “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 “不剪发不算革命 ”, “也不
18、算时髦 ”。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 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绪指出的晚清弊政的特点所在及新政主张。(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 析清末民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社会影响
19、。( 14分) 答案:( 1)特点:各级官吏私心牟利;( 2分)制度上陋习相承,因循守旧;( 2分)向西方学习上流于表面,未深入其根本。( 2分) 主张:全面学习,全面改革,标本兼治。( 2分) ( 2)条件(每点 2分,共 8分,答出四点即可): 政府的引导与奖励 (政府设置商部,保护和奖励工商 ); 法律的保护(制定系列工商法规,保护民企); “士商平等 ”观念的真正确立(或重农抑商观念严重动摇); 大量官吏、地主、商人积极投资实业(或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外国资本输入进一步瓦 解自然经济,市场扩大;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或收回利权的斗争)。 影响(每点 2分,共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两份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原因。( 10分) ( 3)变化:从维持中国旧俗、恐惧排斥新事物,到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接受追求新潮。( 4分) 原因:材料三:对待西方物质文明,通过实践体会到其优越性, 从而逐步认识接受。( 2 分)材料四:对满清及传统旧俗的不满;辛亥革命推动下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 4分) ( 20分)阅读下列材
21、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窃其所长,夺其所恃。 ”他又强调 “势变道不变 ”, “乾尊坤卑,天地定位 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 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 “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如果说 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 “五四 ”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 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
22、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80年来,中国人从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 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 人。 来源 :Z。 xx。 k.Com 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但超越历史阶段的愿望又产生于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之中。 历史选择了社会
23、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 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承认了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同时又压抑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魏源思想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和西方方面的不同之处, 并分别 指出两种思想文化的历史意义。( 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诞生的背景。( 8分) 答案:( 1)对待传统: 魏源:认为纲常名教不能改变;( 2分) 新文化运动:批判纲常名教,弘扬个性解
24、放自由平等。( 2分) 学习西方: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 2分) 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 2分) 意义: 魏源: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或摘抄 “实倡先声 ”);( 2分) 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完全走向近代化(或摘抄 “中国人找到了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 ,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 2分) ( 2)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中国的思想认识在争论中不断飞跃;( 2 分)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尤其是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选择;( 2分) 中国落后的客观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分) 毛泽东等在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兼顾现实与理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