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28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选择题 2010年 2月 19日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第 112号化学元素正式名称为 “Copernicium”,元素符号为 “Cn”,以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该元素的一种核素含有的中子数为 165。下列关于 Cn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n是第七周期元素 B Cn是过渡元素 C Cn是金属元素 D Cn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常温下, 0.1 mol/L某一元酸( HA)溶液中 c( OH-) /c( H+) 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 H+) 110-10

2、mol/L B该溶液中 c( H+) c( A-) c( HA) 0.1 mol/L C该溶液与 0.05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 A-) c( Na+) c( OH-) c( H+) D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 c( OH-)均增大 答案: D 工业上生产 MnO2和 Zn的主要反应有: 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MnSO4+ZnSO4+2H2O MnO2+Zn+2H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中 MnO2和 H2SO4都是氧化剂 B 中析出 16gS时转移 1 mol电子 C 中 MnS

3、O4发生氧化反应 D硫酸在该生产中可循环利用 答案: A 将 15.6 g Na2O2和 5 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 200 mL 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HCl气体 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只含 NaCl溶质 B最终得到 7 8g沉淀 C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 6 72L的气体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 Na+) 1 5mol/L 答案: B 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 木糖醇悄悄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适中、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等

4、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结构简式为: CH2OH( 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木糖醇与甘油( CH2OHCHOHCH2OH)互为同系物 B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一种单糖 C木糖醇易溶于水 D木糖醇与核糖( C5H10O5)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A检验 Na2O2试样是否变质为 Na2CO3,向试样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B除去粗盐中的 Ca2+、 SO42-:依次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 Cu

5、( OH)2并加热 D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 CO2-3: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 “节能减排 ” B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Fe2+、 Mg2+、 、 可以大量共存 C 1molNa2O2与 H2O 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6 021023个 D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 答案: C 实验题 ( 14分) 为探究 Cl2、 SO2同时通入 H2O 中发生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填空。 ( 1)请你预测 C12、 SO2同时通入 H2O 中恰好发生反应后的产物(

6、填写离子)_。 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其中一种阴离子的存在 _ (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 、 气体,现采用 Na2SO3与 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 SO2,采用 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 C12。在此实验中, E仪器的作用是 _;发生装置 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 _(填序号)。 ( 3)上述整套装置有一处不合理,应在 _装置之间(填代号)连接一装置,请在答题纸的方框中画出简易装置图,并注明装置中盛有的试剂。 ( 4)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可以验证通入 C 装置中气体是 Cl2过量还是 SO2过量,该试剂是 _,实验现象及结论为 _。 氯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硫氰化钾溶液 品红溶液 液体四

7、氯化碳 答案:( 1) ( 2分);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存在。(或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存在)( 2分) ( 2)防倒吸( 2分) ( 2分) ( 3) B、 C( 1分) ( 4) ( 1分)品红褪色,加热不复原,说明氯气过量;品红褪色,加热又复原,说明二氧化硫过量。( 2分) 填空题 ( 14分)下图中各方框中的字母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略去),其中常温下 C为无色液体, B、 D、 G、 I、 J为气体,其中 B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8、试纸变蓝, A N 的所有物质中只有 G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N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 回答下列问题: ( 1) A的名称为 , E的电子式是 ; ( 2)写出 B + G I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 Cu与 K 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写出 G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 ,该物质与G在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是 。 ( 5)已知工业上生产 0 1molB放出 4 62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6)在反应 C EG F中,每生成 1 5 molG转移 mol电子。 答案:( 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2分) ( 2分) ( 2) ( 2分) ( 3) 3Cu

9、 8H 2NO3- 3Cu2 2NO 4H2O( 2分) ( 4) O3( 1分);具有氧化性( 1分) ( 5) N2( g) 3H2( g) 2NH3( g); H=-92 4k J mol-1( 2分) ( 6) 3 ( 2分) ( 15分) 2009年 12月 7日一 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而如何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为减小和消除 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来

10、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和3 25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 CO2、 CH3OH( g)和 H2O( g)的物质的量( n)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 H2) = 。 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使 n( CH3OH) /n( CO2)增大的是: 。 A降低温度 B缩小容器的容积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 2)常温常压下,饱和 CO 2水溶液的 pH =5 6, c( H2CO3) =1 5 l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 H2CO3

11、的第二级电离,则 H2CO3 HCO3-+H+的电离平衡常数 K= 。(已知: 10 -5 =2 5l0-6)。 ( 3)标准状况下,将 1 12LCO2通入 100mL 1mol L-1的 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4)如图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 a处通入的是 (填 “乙醇 ”或 “氧气 ”), 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 5) 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 CaCO3反应, 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 8109 。 CaCl2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 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 CaCl2溶

12、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若 Na2CO3溶液的浓度为 2104 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 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 答案:( 1) 0 1125mol/( L min) ( 3分。无单位或错误不给分,时间以秒为单位且正确也可) D( 2分。多答不给分) ( 2) 4 210-7 ( 2分) ( 3) c( Na+) c( CO2-3) c( OH-) c( HCO-3) c( H+)( 2分) ( 4)乙醇( 1分), O2 + 4e- + 2H2O = 4OH- ( 2分) ( 5) 5 6105 mo1/L ( 3分) 化学 化学与技术 ( 15分) 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

13、极其重要的地位。请回答硫酸工业中的如下问题: ( 1)若从下列四个城市中选择一处新建一座硫酸厂,你认为厂址宜选在 的郊区(填标号); A有丰富黄铁矿资源的城市 B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 C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 D人口稠密的文化、商业中心城市 ( 2) CuFeS2 是黄铁矿的另一成分,煅 烧时 CuFeS2 转化为 CuO、 Fe2O3和 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为提高 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通常用 吸收 SO3。 ( 4)已知反应 2SO2+O2 2SO3 H 0,现将 0 050mol SO2和 0 030mol O2充入容积为 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14、,测得反应后容器压强缩小到原来压强的 75%,则该条件下 SO 2的转化率为 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 _。 ( 5)由硫酸厂沸腾炉排出的矿渣中含有 Fe2O3、 CuO、 CuSO4(由 CuO 与 SO3在沸腾炉中化合而成),其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随沸腾炉温度不同而变化(见下表) 沸腾炉温度 / 600 620 640 660 炉渣中 CuSO4的质量分数 /% 9 3 9 2 9 0 8 4 已知 CuSO4在低于 660 时不会分解,请简要分析上表中 CuSO4 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 ( 6)在硫酸工业尾气中, SO2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处理方法可用 (填

15、名称)吸收,然后再用硫酸处理,重新生成 SO2和一种生产水泥的辅料,写出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 1) C( 1分) ( 2) 4CuFeS2+13O2 4CuO+2Fe2O3+8SO2( 2分) ( 3) 98%的浓硫酸( 1分) ( 4) 80 ( 2分) 1 6103( 2分) ( 5) SO2转化为 SO3是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 1分),随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SO3物质的量减少( 1分),所以 CuSO4的量减少(或温度升高, SO3物质的量减少,故 CuSO4的量减少) ( 6)石灰水( 1分); SO2+Ca( OH) 2=CaSO3+H2O ( 2分) CaSO

16、3+H2SO4=CaSO4+SO2+H2O ( 2分) 选修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 15分) 有 X、 Y、 Z、 Q、 M 、 E、 N、 G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递增的八种元素,其中 X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 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Z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个未成对电子, Q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 3倍, E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 3p轨道全充满, G+中所有电子正好全部充满 K、 L、 M三个电子层。 M、 N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nS1,其电离能数据如下表: M N 第一电离能( kJ/mol) 495 8

17、 418 8 回答下列问题: ( 1) Z元素原 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 2)由 X、 Y形成的 Y2X2分子中,含有 个 键, 个 键: ( 3)比较 ME、 NE的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 ( 4) Y、 Z、 Q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回答) ( 5) YQ2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有一种与 YQ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能用于鉴别 Fe3+ ,写出其电子式 _。 ( 6) GE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阴离子周围最近的阳离子有 个; GE晶体的密度为 ag cm-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计算式)。答案: ( 1) ( 2分,没写 2s 2p不扣分) (

18、 2) 3 2( 2分,各 1分) ( 3) NaCl熔点高于 KCl, Na+半小小于 K+, Na+与 Cl-形成的离子键强于 K+与Cl-形成的离子键(或 NaCl晶格能高于 KCl)( 3分) ( 4) C O N( 2分) ( 5) SP ( 1分) ( 2分) ( 6) 4( 1分) ( 2分) 化学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某水质稳定剂是由马来酸酐和乙酸乙烯酯聚合而成,可有效防止水垢的产生。 ( 1)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6,实验式为 CHO,其核磁共振 氢谱显示有两个波峰,面积比为 1 : 1。 马来酸的分子式为 。 马来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写序号)。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 f加聚反应 马来酸酐结构简式为 。 ( 2)已知: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能分别与水乙酸发生加成反应。 乙烯醇( CH2 CHOH)不能稳定存在,迅速转变成乙醛。 只用乙炔为有机原料合成乙酸乙烯 酯( CH3COOCH CH2),合成路线如下: 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3)乙酸乙烯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与乙酸乙烯酯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答案: ( 1)(各 2分) C4H4O4 c e ( 2)(各 3分) ( 3) 3 (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