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 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 “房 ”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 “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 “房 ”。这一 “改姓 ”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据材料可知,由于成龙近年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 “房 ”,要求自己的儿子改姓 “房 ”。 这一 “认祖归宗 ”的情结
2、起源于宗法制度。故选 A。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认祖归宗、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多与宗法制有关。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市场的扩大,需
3、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 ”,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A项 “原料产地 ”和 D项材料中都没有涉及; B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故选C。 考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点评: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A、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条件: 资本 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劳动力 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技术 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 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和必要条件)。 原料 -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4、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的是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余粮收集制 ”,强行近乎无偿的收集农民的粮食用以保障战争的需要。材料的含义是土地等生产资料已经属于农民,但是生产出来的粮食、产品等农民不能占用,表明这一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对当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故选 B。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
5、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 机, 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5世纪末 16世纪初所谓 “地理大发现 ”的真实含义是( )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世纪以前,世界各大洲彼此孤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A、 B、 C都包含在 D项当中,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新
6、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其弊端是否定价值规律、市场机制;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扩大再生产,故两者最大的区别为 D项。 考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
7、林模式。 点评: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 ,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和 “仁政 ”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
8、是 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后世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诸子百家 找到最初的萌芽。 2002年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 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简化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
9、统一使用的文字,因此,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小篆。 A是商朝出现的文字, C、 D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字体,故选 B。 考点: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 点评: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高二 (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
10、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认识不够理性,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如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绝对肯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故选 A。 考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
11、“上帝创造了万物 ”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的进化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的结果。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上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故选 B。 A 项经典力学创立于 17 世纪, C 相对论和 D 量子论都诞生于 20 世纪,均与题干的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以来生物学的进步。 点评:生物进化论的历
12、史意义: 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 “器 ”、学 “制 ”、学 “思想 ”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 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
13、技, “师夷长技以自强 ”;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 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郑和 “宝船 ”和 “远望 ”号航天测量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判断自己所处位置采用的方法可能分别是 ( ) A指南针和卫星导航 B北斗星和罗盘针 C牵星术和电磁波 D牵星术和卫星导航 答案
14、: D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关键词: “判断所处位置 ”。郑和宝船采用牵星术确定位置,“远望 ”号航天测量船可采用最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考查中国的科技成就,类似的题目如: 1970年 4月 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 “被自由世界 抛 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 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 “东方红 ”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新中国取得的这一 “科技成就 ”( D )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 1931年 10月 18日凌
15、晨,爱迪生走完了 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 84响 D齐奏英雄交响 曲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 B项中的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 D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故选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技术革命 蒸汽动力革命 电气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 60年代后 19世纪 70年代后 二战后 基本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场手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1831年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苏冷战对峙;科学
16、进步。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 计算机和互联网 相关发明 轮船,火车 电灯,电影,电车等 机器人 生产力时代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信息时代 ” 下列有关文学体裁及盛行的时期,连线正确的有 ( ) 赋 汉朝 诗歌 唐朝 词 宋朝 散曲 元朝 小说 明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春秋 诗歌 战国 楚辞 汉代 赋 唐代 诗 宋代 词 元代 元曲 明清 小说,故正确答案:为 ,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人是一件多
17、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 A民主思想 B人文主义 C知识即美德 D理性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台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表达了对人的赞美之情,蕴含的核心思想是 人文主义。故选 B。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18、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9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和福建的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C项不对;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是在 1988年;D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成立于 1997年和 1999年。故选 A。 考点:经济特区的设立。
19、点评:经济特区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1957-1966年是我国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7-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之处有: 1956 年中共 “八大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
20、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同时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B项表述片面, C项是 “文革 ”时期, D项发生在建国初期,故选 A。 考点: 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点评: 1957-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中共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并且在 50
21、-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 “如果不是蒸汽机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很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了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逐渐消失 。 ”为此,我们必须感谢的人是 ( )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西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明是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成为带动各种机器的动力之源,故选 B。 A项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 C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项西门子发明了有轨电车。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点评:工业革命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生产力: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组织形式:出现新的生产
22、组织形式工厂,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反映了 ( ) 秦以前人们以金 玉为印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 “
2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 正确;秦朝以后,玉玺为天子独用,群臣不敢再用,反映了皇帝的独尊和皇权至上, 、 正确;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违背史实,可排除。故选 B。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用“皇帝 ”作为空前统一的秦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江南贡院始创于 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云南 大理 宾川 第四 高级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