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52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是指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CD所述的时期都是对这种耕作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 点评: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 ,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

2、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影和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互联网( internet),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因此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答案: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互联网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末, 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1994年,中

3、国正式接人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可以集 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的最恰当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直接参与了航海活动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扩张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源动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这一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点。 AB

4、 不合史实,对材料的理解 浮于表面,因此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 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有人说, 21世纪 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 托克利

5、也曾说过: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世纪时期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海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因此选 A.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 17世纪一个当时人口仅有 150万,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的小国 荷兰,其生存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誉为 “海上的马车夫 ”。继之而起的是岛国英国, “日不落帝国 ”显示了盛极时代的英帝国的辉煌。 全球通史中

6、有这样一段记述: “(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 力的广泛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

7、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

8、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 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

9、更加广泛,发 展也比较迅速。 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经营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成为当时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的发明,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因此选 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问世后,在 1785年投入工厂使用,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快在不同的工厂使用。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最重要的发明,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人类第一次有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

10、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因此,人们也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 “蒸汽时代 ”。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 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 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

11、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理解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D理解不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西方列强为主导,而广大亚非拉国家被强迫卷入这一世界市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西方的殖民侵略,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

12、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 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1929年 1933 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 “自由放任 ”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的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是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但不足以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是经济危机导致的后果; D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使得世界

13、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整体,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 考点:经济大危机 点评: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这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并且票数远远落后于罗斯福。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 为 A美国小学生不相信上帝

14、B罗斯福的经济改革 C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 D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只能说罗斯福更受欢迎,不能说人民不信上帝; C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D不对,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罗斯福的威望。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性: 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15、。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应是指罗斯福新政,新政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其他三项都与提供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 “以工代赈 ”的措施的作用。(一箭三雕)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

16、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 有人以 “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 ”来形容 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C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福利国家 ”的建立属于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 ABD都表述正确; C表

17、述不正确,它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选 C. 考点: “福利国家 ”的建立 点评:建立 “福利国家 ”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 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

18、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 析: A不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追溯到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不对,上述组织带有全球性而非区域性; C不对,发展中国家仍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D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选 D.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点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作用在于:(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

19、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 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迈克 穆尔曾经说道: “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 ”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发生在 A 1978年 B 1991年 C 2001年 D 2008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一状况得到改变是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C. 考点: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 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 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2001年 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联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不对,欧洲联盟是欧洲区域集团,因此选 B. 考点: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

21、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对于 “全球化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现象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 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确,新航路开辟以来整体世界日益发展; B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D正确,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

22、等方面的联系; C理解不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多样性仍然会长期存在,因此选 C. 考点:经济 点评: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3、 1905年也成为中国电影诞生的年代,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诞生: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2)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发展并走向成熟: 20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5年 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 “荣誉奖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

24、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现在已经成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就 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民报为 1905年同盟会创办的刊物; B不对,飞机于1903年诞生; D不对,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年,都是在 20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 ,而火车在 19世纪前期已经出现,因此选 C. 考点

25、: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体现了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 ”的特点, A表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 BC 表述正确; D表述不正确,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与市场

26、少有联系,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 点评: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是 A翻车 B筒车 C灌钢法 D水排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AB是用于农业灌溉, D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都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选 C。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术,是中国

27、冶金史上的一项独创性发明。陶弘景说: “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 ”,北齐的綦母怀文 “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 ”,说的就是灌钢技术。灌钢的工艺过程大致为,将熔化的生铁与熟铁合炼,生铁中的碳份会向熟铁中扩散,并趋于均匀分布,且可去除部分杂质,而成优 质钢材。灌钢技术在宋以后不断被改进,减少了灌炼次数,以至一次炼成。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说: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 团钢 ,亦谓之 灌钢 ”,并说 “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正反映了灌炼次数的减少。其中把柔铁屈盘起来是为了增加生熟铁的接触面,提高灌钢的效率,并促使碳份分布

28、更均匀;封泥则可以促进造渣,去除杂质,并起保护作用。明代灌钢技术又进一步发展,据天工开物卷十四记载,已把柔铁屈盘改为薄熟铁片,进一步增加了生熟铁的接触面,加速 “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的进程,泥封亦改为草泥混封。灌钢又称 “抹钢 ”、 “苏钢 ”,其工艺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在坩埚炼钢法发明之前,灌钢法是一种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 “会馆的发展变迁 ”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 “全晋会馆 ” 江苏盐城 “盐商会馆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产生表明 “重农抑商 ”政策的结束

29、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会馆是明清时期同一地域或同一行业的客居者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暂住。 A不对,会馆是民间社会组织; C不对,明清时期政府坚持 “重农抑商 ”政策; D不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因此选 B 。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明清时期的商业会馆异常繁荣,一般都是 “富商集团 ”先取得一定社会地位,在征得政府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才得以筹建成立。日常生活中,商业会馆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并接受政府指派,间接承担政府的某些职能;同时,政府对会馆的利益总是尽可能保护,也乐 于出面调解它们之间的纠纷,

30、并向商人传递其意愿和相关信息。商业会馆与政府的关系是明确而亲密的,两者是互利的。毫无疑问,这在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平衡商业领域的各种关系、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两白银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说明洋务

31、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A 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C不对,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不对,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无产阶级最早在外商企业中诞生,而且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因此选 B.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

3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其主要目的是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ABC三项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

33、间办厂的限制。 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1920 1936年 )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 产值 比重 (%) 产值 比重 (%) 官僚资本 1.84 42.5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 19世纪中期

34、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 D不对,是指 1914 1918年一战期间; C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1936 年),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1)时间:( 1927 1936年); ( 2)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3)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据统计,从 1937年 8月到 1940年 12月底,西迁厂矿共 448家,机器材料约 17万吨,技工 1万 2千

35、多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迁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 B西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西迁促进了民族工业 “黄金时代 ”的到来 D西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批民族工业被迫迁至西南、西北地区等后方,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ABD 理解正确;C理解不正确,民族工业 “黄金时代 ”的到来是指民国初年尤其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

36、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 “美化 ”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 美式配备 了! ”这则报道 应出现于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27-1936年 D 1945-1949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C 不对,这两个时期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因此都

37、不可能看到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 D符合题意, 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投降,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积极进行全球性扩张,对华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1946 1949年)。( 2)原因:美国的 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 “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

38、,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可见当时民报是 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因此选 D.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

39、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 1913年 9月 5日大 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这说明当时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离婚这一现象增多说明传统家庭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女性的意识获得解放,地位逐渐提高; BD表述绝对化; “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社会并不赞同离婚行为, C不对;因此选 A.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

40、历史事实 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 10名中,江苏省占 7席。下列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举措有 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从选项结构看 中排除

41、1个即可,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与江苏相隔甚远,因此与题意不符,答案:选 A。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 3 种形式:(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 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 (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 (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松绑 ”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这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42、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 不对,这反映的是 1953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A符合题意,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 活力,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D属于改革的具体措施而非原则,因此选 A.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措施: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43、、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 455.40%,粮食产量由 1978年的 3.04亿吨增加到 1984年的 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在 1952年基本完成, B是在 1956年完成, D是在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都与题干不符

44、; C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优

45、先发展重工业 D.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C 试题分析:表格数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尤为薄弱,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于 1953年开展 “一五计划 ”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 “一五 ”计划建设(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综合题 ( 10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人类开始了 “全球化 ”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 航路的开辟 材料

46、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问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然而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 “敲门砖 ”,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 1)写出材料一图中 A路线的开辟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4分) ( 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 2分) ( 3)材料二认为 “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说出你的理

47、由。( 4分) 答案:( 1)哥伦布。 (2分 )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各地割据、分散局面,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分)。 ( 2)世界贸易组织( WTO) (2分 ) ( 3)不认同;经济全球化是潮流,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改革,发展经济,主动融入全球化。( 4分)(如回答认同,且理由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试题分析: ( 1) A路线是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可知是哥伦布;再根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回答对西欧经济发展和世界 市场形成的影响: ( 2)根据所学知识, 1995年 1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 “WTO”)。 ( 3)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不可抗拒,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 “世外桃源 ”。任何国家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且,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对现实,参与国际竞争,兴利除弊, 求得发展。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 . 考点:经济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