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是指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CD所述的时期都是对这种耕作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 点评: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 ,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
2、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影和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互联网( internet),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因此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答案: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互联网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末, 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1994年,中
3、国正式接人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可以集 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的最恰当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直接参与了航海活动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扩张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源动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这一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点。 AB
4、 不合史实,对材料的理解 浮于表面,因此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 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有人说, 21世纪 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 托克利
5、也曾说过: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世纪时期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海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因此选 A.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 17世纪一个当时人口仅有 150万,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的小国 荷兰,其生存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誉为 “海上的马车夫 ”。继之而起的是岛国英国, “日不落帝国 ”显示了盛极时代的英帝国的辉煌。 全球通史中
6、有这样一段记述: “(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 力的广泛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
7、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
8、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 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
9、更加广泛,发 展也比较迅速。 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经营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成为当时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的发明,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因此选 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问世后,在 1785年投入工厂使用,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快在不同的工厂使用。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最重要的发明,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人类第一次有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
10、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因此,人们也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 “蒸汽时代 ”。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 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 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
11、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理解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D理解不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西方列强为主导,而广大亚非拉国家被强迫卷入这一世界市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西方的殖民侵略,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
12、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 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1929年 1933 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 “自由放任 ”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的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是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但不足以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是经济危机导致的后果; D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使得世界
13、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整体,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 考点:经济大危机 点评: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这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并且票数远远落后于罗斯福。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 为 A美国小学生不相信上帝
14、B罗斯福的经济改革 C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 D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只能说罗斯福更受欢迎,不能说人民不信上帝; C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D不对,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罗斯福的威望。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性: 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15、。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应是指罗斯福新政,新政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其他三项都与提供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 “以工代赈 ”的措施的作用。(一箭三雕)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
16、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 有人以 “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 ”来形容 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C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福利国家 ”的建立属于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 ABD都表述正确; C表
17、述不正确,它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选 C. 考点: “福利国家 ”的建立 点评:建立 “福利国家 ”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 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
18、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 析: A不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追溯到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不对,上述组织带有全球性而非区域性; C不对,发展中国家仍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D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选 D.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点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作用在于:(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
19、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 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迈克 穆尔曾经说道: “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 ”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发生在 A 1978年 B 1991年 C 2001年 D 2008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一状况得到改变是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C. 考点: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 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 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2001年 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联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不对,欧洲联盟是欧洲区域集团,因此选 B. 考点: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
21、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对于 “全球化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现象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 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确,新航路开辟以来整体世界日益发展; B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D正确,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
22、等方面的联系; C理解不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多样性仍然会长期存在,因此选 C. 考点:经济 点评: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3、 1905年也成为中国电影诞生的年代,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诞生: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2)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发展并走向成熟: 20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5年 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 “荣誉奖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盐城市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