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 26 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立嫡以长不以贤 ”,可知是指嫡长子继承原则。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元配,
2、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A不对,虽然在题干中有体现,但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意思;CD更不对,与材料完全不符。 考点:本题考察古代宗法制。 点评: 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 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学者评价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
3、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 A不对,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是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后; B不对,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是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D不对,垄断资本出现是在 19世纪晚期。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根据考察目标的不同,历史高考的选择题一般分为知道(识记)、理解、应用三种类型。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
4、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 “光荣革命 ”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联席会议选出 C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就存在议会制; C不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与议会既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 D不对,德国议会受皇帝的制约,没有独立完整的立法权。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关于英国与美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英国 美国 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 (国会 )形式上
5、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两院制。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司法独立。 理论原则和经济基础: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法治原则,私有制。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元首 及其产生 国王,世袭,终身制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制 国家元首 的权力 “统而不治 ”的虚君,国家的象征 掌握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的产生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政府与 议会的关系 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 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国会负责,美国的 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互相制约与监督。 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 议会由上
6、院和下院组成, 下院议员民主选举产生。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 总统 立法权 在下院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英国
7、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法国 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 “君主立宪政体 ”。 美国 1787年宪法、 法国 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与题意不符,因此可排除。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注意重要历史概念。 1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亦称 “君主立宪 ”,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在17世纪末 18世纪初,君主立宪制建立初期,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地位并没有超越于王权之上。但随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发展
8、,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2资产阶级共和制是指与君主制对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国家不再设君主,而是采取共和国的形式。又可分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 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宰相对君主负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从这道组合式选择题的选项结构来看,或者 都对,或者排除其中一项。 国王统而不治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而不符合德国,因此排除 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比较英德两国君
9、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君主) 国王无实权,国家的象征 “统而不治 ”,属虚君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 拥有广泛的权力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两院)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立法机构(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 资产阶级 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造成不同的原因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 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
10、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封建残余比较浓厚 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充分,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 长期的分裂状态, 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中国政府顽固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规律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是推动其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BC 不对,这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但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D不对
11、,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考点: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点评:注意历史概念: 根本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往往导致事物的结局。根本原因一般多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质、立 场等方面的原因或者历史事物发展的主观因素(内因)等。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为等因素中,内部的、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
12、因并列于选择题之中。 直接原因和导火线。直接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的因素。导火线不等于直接原因,导火线是在直接原因的促使下,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 拳头都已打出,把自己的 胸膛暴露出来了。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的因素称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则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的存在。 如图,下列历史文献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部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具有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D不对,这与近代资产阶级革
13、命家孙中山有关,涉及发展资本主义,但不能说 “最早 ”; B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 提出,是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考点:本题考 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阶段特征 1鸦片战争后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前在鸦片战争结束的一个时期里,由于中国人民刚刚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惊醒,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也不深刻。那时,西方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是 “船坚炮利 ”、 “技术先进 ”,中国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也仅在于此。这一时期无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还是洋务派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仅留在
14、“物 ”的层面上。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提出了资政新篇,产生了 向西方学习,探求富强道路的思想。但事实证明,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2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到五四运动 19世纪 70年代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开始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并力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结果昙花一现,其政治活动也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清王朝完全成为 “洋人的朝廷 ”,终于爆发了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 “三民主义 ”为指导,用革命暴力推翻
15、 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没有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进攻下,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此后,他们又相继发动 “二次革命 ”、 “护法运动 ”等一系列斗争,但始终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兴国道路。辛亥革命后,假共和的严峻现实,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想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制度,就要彻底 “洗刷 ”存在于中国人之中的各种封建主义旧思想,树立民主主义思想。于是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 动,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也不能为中国指明正确道路。 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
16、成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任,并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 18751898 )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开放口岸内容。 A不对,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口; C不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列强
17、已经将中国基本瓜分,辛丑条约没涉及开放口岸; D不对,北京条约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条约、签订国 内容 速记办法 影响(要点) 南京条约 英国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 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 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割香港; 赔银元; 开放五口; 关税协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国家 天津条约 英、法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3、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4、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5、外
18、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通商口岸通航。 公使进驻; 增开十口; 赔白银; 外国人到内地; 外国船通行长江。 1、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北京条约 英、法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 1、天 有效; 2、开天津; 3、割九龙; 4、增赔款 马关条约 日本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割辽东、台湾、澎湖; 赔 2亿两; 开四口; 设厂免税。 1、侵略势力深
19、入内地; 2、资本输出; 3、列强划分 “势力范围 ”; 4、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4.5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合计 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去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巨额赔款; 使馆界; 拆炮台,准驻兵; 惩反帝; 外务部。 清廷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 鲁 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其中最能体现列强 以华制华 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随着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要突出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深了 ”“甲午战争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完全沦为 ”四个阶段。注意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逐步加深的过程。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
21、近代不平等条约。 点评: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进程 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外国还攫取了治外法权等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列强取得了公使驻京、北部沿海和内陆开放等一系列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公使驻京以及后来总理衙门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马关条约使日本取得割占大片领土、巨额赔款、内陆四口通商和开办工厂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贷款长期控制清政府。 辛丑条约中列强要求建立领事馆、京畿要地驻兵、惩办反帝官吏等,对清王朝实施 “武装监督
2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 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关于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因此 B符合。 A不对,英国权利法案强调以法律限制君权; C不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议会分掌行政和立法权; D不对,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
23、识记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主要题型。识记型选择题,又称概念型选择题或叙述型选择题,作为选择题中的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它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某个年代、地名、人物、机构、标志性事件等。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否则就无从下手。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习惯法 B十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苏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