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 ”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界碑 ”是指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均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材料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
2、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的理解上。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相关内容的考查。 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 B ) A当事人日记 B南京大屠杀遗址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研究专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 D项价值最高,
3、 C项次之, A B两项价值比 C项更低,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相同考查角度的试题还有: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是抗日战争,答案:选 D,A B C三项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
4、,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 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是指中共即将发动解放战争,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故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由守转攻的转折
5、点,所以答案:选 D, A发生在此之前, B是解放战争的结束战役, C是解放战争的关键。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解放战争 点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紧接着中共发动了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大攻坚战役,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最后组织实施了渡江战役,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战略格局,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完成了解放战争的重大任务。 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 1948年 11月 B 1949年 1月 C 1949年 4月 D 1949年 10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49 年 1 月,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
6、平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 B, A平津战役开始, C中共发动了渡江战役, D新中国成立,三项时间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大战役 点评:北平和平解放是平津战役的结果,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力量发动的三大攻坚战役成为改变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格局的关键战役,高考对三大战役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从相关史料中准确辨析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对于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军事角度加以分析,即从战场和指挥官以及战役的特点来加以区分。 全球通史中写道: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 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 ”关于文中 “里程碑式的著作 ”说法不正
7、确的是( ) A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C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D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里程碑式的著作 ”是指共产党宣言,他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A B C三项表述正确, D项说法错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并登 上了政治舞台。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结:(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
8、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某班学生在学习巴黎公社一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公社是当时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 事件 B公社的成立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C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成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巴黎公社是法国各种矛盾交织的结果,发生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其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 A
9、项表述正确, 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巴黎公社实际情状。 考点:巴黎公社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巴黎公社革命的具体进程; 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 “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共和国,与中作佳邻焉。 ”这个国家应该是( ) A俄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10、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孙中山强调了某国通过革命手段推翻了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可能成为中国的好邻居,所以结合史实可知该国应是俄国,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答案:选 A, B D两项不是中国的邻国, C此时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高考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或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比较,本题考查角度是 。 阅读 下表 1917年俄国总人口数 15360万人 1917年在俄军中服役人口数 1100万人 1914年 8月至
11、1917年初俄军阵亡人数 600万人 1917年 2月至 10月俄军阵亡人数 100万人 表格中的数据主要表明( ) A. 沙俄政府疯狂地扩军备战 B. 沙皇让俄国深陷一战泥潭 C. 沙皇的专制统治极端腐朽 D. 一战加深了俄国人民的苦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中一战期间俄军阵亡 600万人,说明一战加深了俄国人民的苦难,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材料中的数据无法直接说明和体现。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点评:材料考查了对十月革命爆发必然性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其爆发的原因作深入的探析,有关十月革命原因的细节需要学生牢记: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2、,(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主持过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径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 纪念( ) 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行军路线说明了该纪念活动是指红军长征,答案:选 A, B项出发地是在广州, C爆发在湖北武昌, D首发地在北京。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3、红军长征 点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原因: “左倾 ”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长征的实质:红军的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尤其要关注长征精神等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 在 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4、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之路,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此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毛泽东曾撰文称: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
15、新阶段。 ”其 “新 ”的主要依据是( ) A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C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军,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主要依据, C项表述错误,中共当时尚未成立。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
16、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 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是以下哪个条约的主要条款(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等相关内容,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条约中无此内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
17、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1856年 9月初,江南大营的清军突然发现,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江水被染成了红色。 “接连捆绑及黄衣黄褂者 ”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经查,均为太平天国各色人尸首,多系军人及其家属。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太平军成功突袭湘军水师 B清军偷袭天京城遭到惨败 C天京变乱中太平军相互残杀 D攻占南京后太平军清理战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量太平军及其家属通过秦淮河流向长江被清军发现,结合史实可知这一事件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南省 邵阳县 学校 第三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