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 A周 B商 C夏 D汉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中国古代朝代先后顺序。 夏:约前 2071-约前 1600 商:约前 1600-约前 1046 周:西周:前 11世纪 -前 771 东周:前 770-前 771 春秋:前 770-前 256 战国:前 475-前 221 秦:前 221-前 206 汉:西汉:前 206-公元 23 东汉: 25-220 三国: 220-280 两晋: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南北朝:南朝: 420-589 北
2、朝: 386-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907-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朝代顺序。 点评:可用顺口溜记忆古代朝代顺序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比较相同点, A设立六部对应唐朝,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
3、除统兵大将的兵权对应宋朝,只有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要加强君主专制,必然要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从而保证君权的独尊,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二是转移相权及机构,以免相权 “尾大不调 ”,权力转移的总趋势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如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实行内外朝制;明太祖朱
4、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 符的是 ( )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 “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 C宋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合史实,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B符合史实,唐太宗发展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D符合史实,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不符合史实,
5、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 考点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宋 B清 C汉 D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但没有废除丞相;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削弱相权,也没有废除丞相;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位列百官之首;明太祖朱元璋以 “丞相胡惟庸谋反 ”为由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因此此后清朝不可能设置丞相、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丞相制度。 点评:参见 21题。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
6、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央官制的变革, A正确; C不对,“监察权力 ”理解片面; D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中国古代秦 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发展变革的总体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
7、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限定词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 ”,因此排除 C,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表现为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AB只是涉及题干中的具体现象,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随着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呈现出两种矛盾、斗争和趋势。一是中央与地
8、方的斗争,主要对策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有了一系列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二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主要目的是加强专制皇权。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罗马文明 D古希腊文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文明)为 “基督教文化 ”或 “基督教文明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民主、科学传统;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而这三大文明都汇总于基督教,并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因此 AB可排除,古希腊文明又早
9、于古罗马文明,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源 地是( ) A克里特岛 B斯巴达 C雅典 D迈锡尼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7世纪古希腊地区分布着许多城邦国家,其中雅典城邦最早推行 “民主政治 ”,成为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雅典民主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 “参考文献 ”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
10、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可知 AC 只涉及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B错在 “近代文明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古希腊山多,岛屿多,良港多,平原少,土地贫瘠。由山岭、海域、水域隔开的小块陆地,形成小国寡民为
11、特征的城邦体制(主要因素)容易实行民主体制。同时小国寡民的城邦要保证其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也需要通过民主增强凝聚力。也导致商品经济发达,易于形成平等、互利、诚信,平等、民主、开放等共同的价值观,同时使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兴起,迫切追求民主权利。 2政治家不懈的努力和平民,特别是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抗争。 3奴隶制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保证。 4受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影响和亚非文明的影响。 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 A环海而立、坐落高地 B靠海多山、商业发达 C地域狭小、环境宽松 D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城邦源于希腊文 polis,译为城邦,有城市国
12、家之意。 ABC都是侧重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D说明基本特征,且这种小国寡民的特点对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考点:本题考查古达希腊文明。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公元前 8世纪至公元前 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 ,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 200多个城邦。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 8000 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小国林立是古希腊的一大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政体形式 B殖民活动 C地理环境 D经济
13、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希腊地形特殊,它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它有的只是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与海岸曲折的海洋,这样,陆地被山岭沟壑分割成相对封闭的小快,海洋上则遍布彼此孤立的海岛,这使得古代希腊形成了无数个城邦国家。因此只有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地理环境对于古希腊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 “人是城邦的动物 ”。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 高于一切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城邦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希腊的
14、民主政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外邦人、奴隶和妇女处于无权的地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因此 A说法忽视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和局限。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局限 和实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 “优良的改革家 ”,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 “陶片放逐法 ”,最终确立民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误,梭伦改革是以民主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错误,正是
15、伯利克里时期改革措施; D错误,这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改革措施。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的奠基时期,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用表格法把握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三个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评价 梭伦改革 公元前 6世纪 贵族专权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废除债务奴隶;按财产将自由民分为 4个等级;组建“四百人会议 ”;设立最高法院。 中立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 6世纪末 十个地域部落取代血源部落;组建 “五百人会议 ”;“十将军委员会 ”掌握军政大权; “陶片放逐法 ” 地域部落取代血源部落削弱了贵族
16、的势力,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伯利克里 公元前 5世纪 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抽签选举;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公职津贴 ”。 成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 在雅典确立民主政体的政治家是( )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奥古斯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错误,梭伦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错误,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 D错误,奥古斯都时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只有 C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把握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三个阶段。 直接民主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17、A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B擅长辩论的文化传统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相对宽松的思想氛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对于国土广袤人民众多的国家则面临困难。今天民主国家多是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因此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少数服从多数 ”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任期原则等。 区别: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民主,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
18、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今天西方民主政治主要是间接代议制民主,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典型的如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现代西方民主在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 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可能发生 ( ) 一个中国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民众法庭申述 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一个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是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妇女。
19、正确,民众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局限和实质。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缺陷的叙述 ,正确的是( ) 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人只是少数成年男性 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 广大奴隶受到压迫 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是成年男性公 民,不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人人平等的民主。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局限 和实质。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
20、,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 )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 ”可排除 A、 B两项,因五代十国局面是在唐朝灭亡后出现,再由 “盐铁、度支、户部 ”可知正确答案:为 C项。宋朝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朝掌握军权的是太尉,汉朝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
21、唐朝的节度使是掌握地方大权,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 的一对主要矛盾,不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在试图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削弱相权的。 西汉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唐朝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分工不同,但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最终权力集中到皇帝那里,从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宋朝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22、,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解决了中国两千多年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商朝的主要政治 制度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内服与外服的制度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对应西周、禅让制对应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只有 C符合商朝。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夏、商、西周政治概况。 朝代 重要人物 政治制度 夏 禹、启、桀 王位世袭制 商 汤、纣 内服与外服制度 西周 周武王、周成王 分封制、宗法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
23、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吕氏春秋通诠 慎势载: “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 ”联系材料 “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因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战国至明清时期则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主要政治制度。 BCD符合近代以来所说的 “封建 ”概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