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 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诗经 卫风 氓中有 “抱布贸丝 ”的说法,对这种交易方式认识正确的有 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 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在这种交换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抱布贸丝,布代表的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能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正确,也需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不正确,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布 ”不是货币,所以 不正确,通货膨胀是纸币的
2、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抱布贸丝 ”的交易方式和纸币无关,所以在这种交换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正确答案:是 D。 考点:一般等价物,商品交易方式,通货膨胀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 5个,是一道综合性非常高的选择题,考生必须 对这些知识点准确的理解掌握,然后才能根据材料中的 “抱布贸丝 ”判断这是什么交易方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国务院出台新政 ,明确规定国家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 ,同等待遇 ,这是因为两者 A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 B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同 C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相同 D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资本举办,说明
3、是非公有制,也就是说为什么国家要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同等对待呢?这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比重和作用也不相同,公有制是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点评:在考虑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时候,要看是在什么范围内,如果是在国民经济中,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是在市场经济中,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2011年 3月 15日,央视报道双汇 “瘦肉精 ”事件,上海、浙江等地染色馒头,沈阳 “有毒 豆芽 ”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有 企业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诚信经营 引人竞争
4、机制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企业应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企业没有做到诚信经营,说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这和竞争机制,以及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企业要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点评:正确的选项必须既符合题意,而且能够全面 概括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或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的选项,就要将其排除。 现在有些中学生的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要到高档酒店,有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 “高档生日 ”。
5、这种消费心理属于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句是 “有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 高档生日 ”,很明显这属于攀比心理,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消费心理 点评:考生要能把四种消费心理区分开来:从众心理是跟风随大流,奇异是与众不同,攀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求实是货比三家,讲求实用。 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有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落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
6、观原因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 息不通畅, 是主观原因,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 点评:本题是基础知识考查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这个考点的记忆情况,考生必须要背书才能记住这些知识点。另外考生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限制词,如本题的是 “客观原因 ”,那主观原因就不能选。 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者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要树立 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主选择职业,是自主择
7、业观。竞争就业观是树立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平等观是把所有的职业都平等的看待,不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多种方式就业观指的是以多种方式来选择职业。本题的关键句是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 ”,说明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ABD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正确的就业观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正确就业观的记忆和理解,考生要记住每个就业观的概念和内容,然后再根据材料判断是哪种就业观。 比较储蓄存款、债券、商业保险及股票,可得出以下结论 A都 是一种投资方式,都一定能获得收益 B储蓄存款、债券、商业保险的安全性一般高于股票 C都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
8、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D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储蓄存款、债券、商业保险及股票都是投资方式没有错,但是 “一定 ”能获得收益的说法过于绝对, A不选;只有债券和定期存款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其他都不是, C不选,只有商业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种常见投资理财形式的比较,考生必须熟记每种投资的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考虑。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这表明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消费决定生产 C消费是拉动经济
9、增长的唯一动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本题的叙述可以看出来是强调的消费的作用, B的说法错误,因为只能说生产决定消费,但是不能说消费决定生产, C的说法也错误,投资和出口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消费和生产的辨证关系 点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包括生产决定消费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两个方面,考生必须根据材料判断考查的是哪个方面,这需要考生能准确的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这需要考生多做多想多总结。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它: 适合我国现实生产力状况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
10、会进步 能促使人们走向同步富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它适合我国现实生产力状况,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中的 “同步 ”说法过于绝对,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实行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点评:在政治选择题的排除原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说法过于绝对,即对于有说法过于绝对的词语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掉,如本题中的 “同步 ”就是。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 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 竞相迸发 让一起创造社
11、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起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的说法过于绝对,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点评: 2006年 9月,财政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尽快落实社会保障对 象待遇调整政策的紧急通知,再次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水平。这项举措 体现了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要求 体现了公
12、平是效率的前提 有助于防范通货膨胀 有利于让社会保障对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体现了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有利于让社会保障对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不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也不能防范通货膨胀, 不选,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点评:材料 中只说了要 “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水平 ”,考生结合所学内容,立刻可以定位到 “实现社会公平 ”的知识点上,这项举措是在现有的分配制度的框架内,而不是要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 2006年 8月 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企业
13、破产法,除已列入国务院总体规划的近 2000家国企外,其余约 10万户国企将失去 “特殊照顾 ”,转而选择市场化的退出方式。下列关于企业破产认识正确的有 企业出现亏损就要申请破产 企业破产是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风险意识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属于 “只要 就 ”句式,说法过于绝对,只有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才要申请破产,并不是只要出现亏损就要申请破产,排除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企业破产 点评:政治选择题考生最好用排除法来做,考生的心中要一直有排除原则,做题时,在分析每个选项时,要考虑这个选项
14、本身说法对不对,和材料是否相关,主体是否一致,有没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利用这些原则排除后,剩下的就是正确选项了。 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抑制需求,就要减少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可以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符合的只有 D。 考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 点评:不管做什么题,都要能确定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判断选项的对错,本题中的所说的 “经济发展
15、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抑制社会总需求 ”,其实就是遏制通货膨胀,因此本题转换成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就好选择了。 某外贸企业利用欺骗手段虚报出口商品总额以获取国家的税收优惠,这属于 A偷税 B骗税 C抗税 D欠税 答案: B 试题分析:应交税而不交税,是偷税。骗税是从国家骗取税收优惠,欠税是逾期未交,抗税是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某外贸企业利用欺骗手段虚报出口商品总额以获取国家的税收优惠,这属于骗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违反税法的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是否能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考生要对应每个违反税法行为的含义仔细分析理解,把四者区分开来,才能正确的做题。 从 2009年 1月
16、1日起,财政部决定实施 1 500亿元的新增值税减税方案。下列措施中与此所起作用相同的是 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 统一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控制 CPI涨幅 上调存款利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税的目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实现社会公 平,与其作用相同的有 ,只有 不是,因为上调存款利率,会使人们手头的纸币减少,不利于刺激消费,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刺激消费的措施 点评:本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比较隐晦,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考生仔细的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 “减税 ”,考生就要问: “为什么要减税? ”从而找到本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刺激消
17、费的措施。 2011年 3月 1日起,山东省政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各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 1100元、 950元、 800元三类,平均增幅 26%。这有利于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 社会 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 “增幅 ”,说明是把最低工资调高了,这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明显与题意不符合, 和材料无关,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点评: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要对有用的词语十分敏感,比如本题的 “增幅 ”,这个 “增
18、幅 ”就告诉我们所谓的 “调整 ”,实际上是 “调高 ”,因此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新华网报道,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张海超 “开胸验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张海超 “开胸验肺 ”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政府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加强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当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可采取极端手段维权 全社会要加强监督,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后发现 的说法错误,因为劳动者维护自己的权益要采取合法的途径,而不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排除 ,答 案:在
19、AC间,材料中说 “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张海超 “开胸验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这说明全社会要加强监督,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或二的题目,只要排除一个或者两个即可,对于这个 ,很多考生会认为可以选,因为他本身也认可这种方法,这是十分错误的,公民一定要有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来维护权利。 2011年 1月,职工小李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了价格为 80万元的住宅商品房,其中首付现金 50万元,在以后的 20年内分期付清银行 贷款 30万元及利息15万元。这里的 80万元、 50万元、 15万元分别
20、执行了货币 _、_、 _的职能。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 80万元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50万元是流通手段职能, 15万元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货币的职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有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通常考的只有前三个。考生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果考的是 “价值尺度 ”,通常用的提示词是 “标价、价格,值多少钱 ”,如果考 “流通手段 ”,通常用的提示词是 “买、购、付、花多少钱 ”, “流通手段
21、 ”和 “支付手段 ”的区别是:流通手段是钱货两清,而支付手段是赊销,或者只和钱有关,如工资、租金、利息等。 “物美价廉 ”是普通消费者的不懈追求。商家却会告诉你 “一分钱买一分货 ”。看似矛盾的观点,其中包含的共同经济学道理有 前者针 对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者针对的是商品的价值 两者都体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前者体现的是供求关系对价格格的决定作用,后者体现的是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物美价廉 ”中的 “物美 ”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廉 ”指的是商品的价值,商家所说的 “一分钱买一分货 ”指的商品的价值决定
22、价格,相对来说,价格高的商品质量要好一些,这两者都体现了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可选, 的说法不 符合题意, 的说法错误,因为供求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所给的观点中提取出其反映的经济学道理,而且本题要求选择的是 “共同 ”经济学道理,考生如果忽略了共同两个字,很容易出现选择错误,这提示考生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清每一个字。 2010年某企业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量为 22元,该企业共生产 10万件商品。 2011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3、30%,且货币贬值 2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 2011年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是 A 24元, 312万元 B 16 7元, 217 1万 C 23元, 369万元 D 25元, 325万元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货币贬值 20%后,商品的价值量变为 22( 1+10%) ( 1-20%) =25元,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价值量和数量的乘积,已经计算出了价值量,再计算一下数量即可,数量为 10( 1+30%) =13万,价值总量为 2511=325元,正确答案:是 D。 考点: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 点评:本题是计算题,但其实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锦州市 锦州 中学 12 月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