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 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 “逆现代性 ”的表现的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所谓 “现代性 ”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
2、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 ,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 C中的 “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是指对王权专制制约的丧失,这应该是更加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发展,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或者发展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不能说是 “现代性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 1958年的中国 A毛泽东决定在全国 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 C钢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全党共识 D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 “左 ” 倾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58年中国正处于大跃
3、进时期,材料要求中国的钢产量在两年内超过英国,反映了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出现了明显的 “左 ”倾错误,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
4、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 。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 “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 ”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5、D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使基督教世俗化 ”、 “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 ”可以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主张 “因信称义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 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6、 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 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 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 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相当兴旺,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2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棉布等工业品开始进入伊朗市场, “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 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1/10”,说明英国的经
7、济侵略给伊朗传统的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 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 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 ”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 阐发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 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
8、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托克维尔认为: “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 ”说明 正确; 并非材料的主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 颁布于 1875年,在题干时间之后,也可排除。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列宁认为 “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退却
9、 ”是指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判断, “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经济和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下图为 1933年 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
10、意图在于 A说 明 19291933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以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漫画反映了美国由1929年的 “巨人 ”到 1933年变成了瘦骨嶙峋的 “病人 ”,可见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44年
11、6月,美、英、法、苏、中等 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重新绘制战后全球经济蓝图。会上,美国提出了 “怀特计划 ”,英国提出了 “凯恩斯计划 ”;与会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 ”。这意味着美国 A与英国的同盟关系破裂 B取得在世界金融中的领导地位 C开始策划对苏 “冷战 ” D其国力不足以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怀特计划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其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 “怀特计划 ”而放弃了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
12、 ”,这意味着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 B 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 )。 八五19661970 九五19711975 十五19761980 十一五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 4 6 4 4 2 3 3 国民收入 7 7 5 7 3 8 3 2 工业总产值 8 4 7 4 4 4 3 7 农业总产值 4 1 2 5 1 7 1 1 社会劳动生产率 6 8 4 5 3 3 3 1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 “大
13、跃进的年代 ” B “大倒退的年代 ” C “稳步前进的年代 ” D “停滞的年代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为 1964- 1982年,大致相当于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观察表格的数据 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从十五计划 开始,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下面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 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
1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可以得出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
15、家逐渐 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 D项。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敢说 “不 ”的日本,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 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B日本由经济巨人变为政治大国的梦想 C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 D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实现腾飞,到 8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敢说 “不 ”的日本反映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16、,日本要求摆脱战败国的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963年 11月 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 “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 ”肯尼迪的讲话说明 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 C古巴导弹事件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肯尼迪的讲话表明美国愿意调整敌视中
17、国的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联系题干时间信息和国际背景可知,这发生在古巴导弹事件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推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A、 B不对;美国的重大对外政策如宣战、媾和等决策权属于国会,D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答案: C 试
18、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 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A、 B、 D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周礼 地官 司市载: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D西周时期打破了 “工商食官 ”制度 答案: C 试
1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记载,西周的市场分为 “大市、朝市、夕市 ”三类,对各类市场的贸 易人员、开市时间都有规定,说明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 “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 “学作圣贤 ” C传统儒学教人 “学做人 ”,教人 “寡欲 ” D传统儒
20、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养心 ”、“诚 ”、 “明 ”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 ,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 C项正确;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 B项;孟子所说的 “心 ”仅指思想,陆王心所说的 “心 ”是万物产生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答案: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 儒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 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
21、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 A、 B、 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D
22、。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二十四孝 江革负母载: “汉江革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 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材料反映出江革 “迁谏议大夫 ”主要是因为其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 “孝廉 ”,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旧唐书 郑注传载: “上(
23、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反映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官府实行茶叶专卖制度,与民争夺茶园的经营权,体现了与民争利的思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人袁枚认为,封建是 “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他说: “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湖南 安乡 中高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