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366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湖南安乡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 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 “逆现代性 ”的表现的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所谓 “现代性 ”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

2、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 ,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 C中的 “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是指对王权专制制约的丧失,这应该是更加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发展,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或者发展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不能说是 “现代性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 1958年的中国 A毛泽东决定在全国 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 C钢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全党共识 D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 “左 ” 倾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58年中国正处于大跃

3、进时期,材料要求中国的钢产量在两年内超过英国,反映了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出现了明显的 “左 ”倾错误,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

4、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 。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 “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 ”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5、D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使基督教世俗化 ”、 “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 ”可以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主张 “因信称义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 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6、 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 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 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 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相当兴旺,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2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棉布等工业品开始进入伊朗市场, “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 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1/10”,说明英国的经

7、济侵略给伊朗传统的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 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 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 ”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 阐发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 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

8、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托克维尔认为: “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 ”说明 正确; 并非材料的主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 颁布于 1875年,在题干时间之后,也可排除。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列宁认为 “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退却

9、 ”是指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判断, “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经济和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下图为 1933年 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

10、意图在于 A说 明 19291933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以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漫画反映了美国由1929年的 “巨人 ”到 1933年变成了瘦骨嶙峋的 “病人 ”,可见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44年

11、6月,美、英、法、苏、中等 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重新绘制战后全球经济蓝图。会上,美国提出了 “怀特计划 ”,英国提出了 “凯恩斯计划 ”;与会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 ”。这意味着美国 A与英国的同盟关系破裂 B取得在世界金融中的领导地位 C开始策划对苏 “冷战 ” D其国力不足以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怀特计划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其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 “怀特计划 ”而放弃了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

12、 ”,这意味着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 B 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 )。 八五19661970 九五19711975 十五19761980 十一五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 4 6 4 4 2 3 3 国民收入 7 7 5 7 3 8 3 2 工业总产值 8 4 7 4 4 4 3 7 农业总产值 4 1 2 5 1 7 1 1 社会劳动生产率 6 8 4 5 3 3 3 1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 “大

13、跃进的年代 ” B “大倒退的年代 ” C “稳步前进的年代 ” D “停滞的年代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为 1964- 1982年,大致相当于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观察表格的数据 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从十五计划 开始,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下面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 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

1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可以得出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

15、家逐渐 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 D项。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敢说 “不 ”的日本,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 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B日本由经济巨人变为政治大国的梦想 C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 D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实现腾飞,到 8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敢说 “不 ”的日本反映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16、,日本要求摆脱战败国的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963年 11月 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 “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 ”肯尼迪的讲话说明 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 C古巴导弹事件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肯尼迪的讲话表明美国愿意调整敌视中

17、国的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联系题干时间信息和国际背景可知,这发生在古巴导弹事件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推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A、 B不对;美国的重大对外政策如宣战、媾和等决策权属于国会,D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答案: C 试

18、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 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A、 B、 D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周礼 地官 司市载: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D西周时期打破了 “工商食官 ”制度 答案: C 试

1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记载,西周的市场分为 “大市、朝市、夕市 ”三类,对各类市场的贸 易人员、开市时间都有规定,说明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 “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 “学作圣贤 ” C传统儒学教人 “学做人 ”,教人 “寡欲 ” D传统儒

20、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养心 ”、“诚 ”、 “明 ”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 ,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 C项正确;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 B项;孟子所说的 “心 ”仅指思想,陆王心所说的 “心 ”是万物产生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答案: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 儒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 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

21、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 A、 B、 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D

22、。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二十四孝 江革负母载: “汉江革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 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材料反映出江革 “迁谏议大夫 ”主要是因为其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 “孝廉 ”,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旧唐书 郑注传载: “上(

23、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反映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官府实行茶叶专卖制度,与民争夺茶园的经营权,体现了与民争利的思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人袁枚认为,封建是 “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他说: “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

24、 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 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袁枚主张实行分封对抗专制 B封建本意含有公天下之心 C后世分封不符合先王本意 D后世分封体现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 “封建 ”指的是实行分封制。由材料 “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后世 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 ”可知 B、 C、 D正确;袁枚认为封建是 “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后世 “封建行而天下乱 ”,所以他并不主张实行分封制, A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清时期

25、的一位学者曾说: “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士首商末 ”的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此类信息,可排除 A;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 ”说明 B项正确;由 “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不能得出商人开始掌握政权的结论,可排除 C; D项材料也不能体现,可排除;故选 B。 考

26、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 珀杜研究,在 18世纪 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 20艘,到 19世纪 40年代增长到 300艘;在 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导致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外国人增多, C项正确。 考点:古

27、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 ”梁启超评论的 “某人 ”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批评某个派别 “只知有兵事、朝廷 ”而不知 “民政和国民 ”,认为中国的制度比外国先进,唯独器物不能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评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选项中只有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故选

28、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思想 对中体西用的批评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追求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 ”;民生主义主张平均

29、地权, “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 “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指的是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B、 D均不符合材料,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 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纪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

30、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说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综合题 ( 20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督 ”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尤其是

31、甲午战争后, “官督商办 ”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 “官督商办 ”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在 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 至少在 1870 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 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 济霸权 1500-1990 材料三政府

32、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 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 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 制造业增长了 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 N 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 1)根据材

33、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 12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 8分) 答案: ( 1)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表现: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 ( 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 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

34、世界经济密切联系。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 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 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英国遇到瓶颈的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 (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

3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遇到瓶颈的原因主要是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 济危机的恢复等;给我们的启示是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洋务经济;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

36、不能看成是 “外因 ”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 “外因 ”与 “内因 ”对立两级之间的直线互动,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大致说来,近代 中国的变革至少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在这四个过程中,内外因素诸种力量交错作用,大致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中国变革的四个过程加以说明。(至少说两个方面) 答案: ( 1)衰败化:这是指清王朝自身衰败的过程。各种内部体制性危机和社会骚乱的出现、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机构衰落的趋势都证明了清王朝在走向衰败,外来侵略加速了这种衰败。 ( 2)边缘化:这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在强大

37、的外来政治、经济、军事渗透下,中国原有的进程被打断,中国逐步被纳入 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中,沦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主权逐渐丧失。 ( 3)革命化:这是指中国内部产生的反对西方侵略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回应的过程。主要包括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等。 ( 4)现代化:这是指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适应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在世界变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建立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不断深化过程,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

38、主要表现。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中国变革的四个过程加以说明,至少说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历史素养,在答题时,既 要注意对四个过程的把握,还要注意说明内容的全面性,如中外方面关联,新旧对照,发展和衰败对应等因素,对近代中国变革的四个过程加以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 1)衰败化:这是指清王朝自身衰败的过程。各种内部体制性危机和社会骚乱的出现、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机构衰落的趋势都证明了清王朝在走向衰败,外来侵略加速了这种衰败。 ( 2)边缘化:这是指中国半殖民地

39、化的过程。在强大的外来政治、经济、军事渗透下,中国原有的进程被打断,中国逐步被纳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中,沦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主权逐渐丧失。 ( 3)革命化 :这是指中国内部产生的反对西方侵略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回应的过程。主要包括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等。 ( 4)现代化:这是指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适应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在世界变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建立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不断深化过程,都是

40、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演化历程 王朝的衰败;古代 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小农经济;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半殖民地化进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洋务经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旧民主革命 具体史实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

41、土司在 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 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 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 “一年四小派 ,三年一大派 ,小派计钱 ,大派计两 ”。 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 “玷刀钱 ”。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 摘自清朝鄂尔泰 材料二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 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

42、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自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6分) 答案: ( 1)土司世袭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妨碍国家的统一;土司破坏地方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土司与百姓矛盾尖锐 ,破坏司法,扰乱地方的治安,造成社会动荡。 ( 2)特点:政治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反抗与归顺人员区别对待;政治改革

43、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作用:打击了土司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封建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边疆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抓住关键词句即可归纳出政治上土司世袭易造成地方割据,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妨碍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上土司破坏地方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民族关系上和阶级关系上土司与百姓矛盾尖锐 ,破坏司法,扰乱地方的治安,造成社会动荡。 ( 2)问

44、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朝改土归流特点,主要体现在政治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反抗与归顺人员区别对待;政治改革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历史作用主要是打击了土司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封建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边疆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改土归流 ( 10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5、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 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 “危险的大国 竞技场 ”,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 高危之下 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 “危险的大国竞技场 ”的原因;并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7分) (2)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60 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鲜核危机。2013年 2月 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张局

46、势。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 料中 “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1)美国: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它仇视社会主义;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它要维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从全球霸权政策看,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当时 “冷战 ”全面开始,中国和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与世界格局的关系:朝鲜战争是 “冷战 ”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 “冷战 ”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 冷战格局。 (2)一方面,今

47、天的时代主题已经发生转变。由 “战争与革命 ”转变为 “和平与发展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制约国际冲突等问题上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概述 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 “危险的大国竞技场 ”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几个关键方面即可得解,具体的如从意识形态领域看,美国仇视社会主义,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它要维 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从全球霸权政策看,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当时 “冷战 ”全面开始,中国和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对于要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抓住冷战大背景即可,朝鲜战争是 “冷战 ”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 “冷战 ”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2)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