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 “篡位 ”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A破坏了分封制 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成祖朱棣( 1360年 5月 2日 -1424年 8月 12日),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 4子,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位登基, 1402年 7月 1
2、7日(明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即位。宗法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明成祖朱棣并不符合继承的条件,就是他成功地开创了盛世,他依然是篡位者。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位思想家是谁? A墨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出自韩非子 物权,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圣人(皇帝)把持着要害之所,四
3、方的诸侯都会来朝拜,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 B。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 天志明鬼; 尚同尚贤; 节用节葬。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庄子主张齐物论,逍遥。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 史记 蒙恬列传云: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九原 ”是属于北方,修筑的是 “直道 ”,为的是
4、加强北部的边防,所以答案:选 B。五尺道位于西南地区,所以不选。岭南地区属于南方,所以不选。选项说法错误,所以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统一 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 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主要是因为 A动员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B使广大人民接受了信仰自由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
5、展。它不仅要求解放人和人性,而且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 “理性王国 ”的蓝图,要求按照资产阶级的意愿来改造社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所以答案: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 据 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 第四编 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 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6、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时间 “1928-1933年 ”可知讲的是中国近代史。这一时期中国不仅社会性质,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发生了变革。清末西方的法律就传入了中国,所以A错误。北洋政府的统治时间是 1912-1928年,所以 B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 1915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但是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 C说法有误。材料所讲的是法律书籍增多,妇女主动提出离婚,还聘请律师,这些都说明了法律意识的增强,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
7、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习俗 1758年发生了一次 “霾灾 ”,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 “霾灾 ”的做法受哪位 思想家的影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所讲的是发生了霾灾,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可知这讲的是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
8、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下表是二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从中归纳出1950年 2003 年西欧与美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是 战争 国际力量 朝鲜战争 ( 19501953 ) 第四次中东战争 (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 2003年) 西欧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 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由追随美国到与美国反目成仇 B由追随美国到独立自主 C由平等合作关系到分道扬镳 D由独立自主到反目成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9、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中,西欧国家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实力大大削弱。而美国在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为了解决欧洲国家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政治,西欧国家以美国马首是瞻。为了能在美苏冷战之下获得很好地发展,欧洲各国认识到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于是成立欧共体。 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1989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走上多极化。而欧洲也由欧 共体发展到欧盟,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10、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从欧共体到欧盟 从 1930年到 1990年 ,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 68美分降到 11美分 ,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 244美分降到 3美分, 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30-1990年年间空运的成本、电话费都在降低,大量的信息数据也在全球快速的传递,这些都反映了
1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 “世界史 中国梦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 “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主要西方国家为
12、了掠夺原料和市场,对外进行扩张和殖民掠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和谐,因此中国与其不同。冷战时期的苏联与美国进行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中国与其也不同。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的崛起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 自行调解。 ”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B有利于化解该纷争,
13、颇具智慧 C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D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时间 “1754年 ”可知,这个时候是属于清朝前期。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采用国际法来解决国际纠纷,所以不选 A。材料中的行为按现在来说是不作为,不仅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反而会加剧矛盾,所以不选 B。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年,所以不选 D。材料中广州官员的做法表明他们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司法概念,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侵华前夕的中国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
14、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文字出现在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不能 但是 ” 等关键信息可知,美国并没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没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而是愿意与中国改善关系,所以答案:选 D,而不选、。材料并没有提到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所以不选。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中美关系 日本福泽谕吉曾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 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说变革先是人心,再是政令,最后是有形的物质,也就是思想解放运动,再是政治制度,最后是科学技术,按照这种说法中国应该先是新文化运动。所以答案:选。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16、历程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理学的概念。选项是董仲舒的新儒; B、 C都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所以都不选。宋明理学吸 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17、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概念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不在于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可知,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我们昨天和今天,学会以史为
18、鉴,这就是文明的传承,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观 文明史观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 “此制 ”直接相关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 等级 ”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材料可直接得出是科举制度。选项 A所讲的是宗法制;选项 B所讲的是察举制;选项 C所讲的是九品中正制;选项 D所讲的是中了进士之后愉悦的心
19、情,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促使中国实现 “转折 ”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三罢 ”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转折点。题干所以提的是 “根本因素 ”一般都是从经济角度思考。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990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而当时德国能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是 A美苏冷战已经结束 B欧共体已发展为欧洲联盟 C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苏联等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时间“1990年 ”可知, 1989年东欧剧变,到了 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严重打击,所以答案:选 D。苏联解体后,标志着冷战的结束,所以 A 错误。1993年欧盟才正式成立,所以 B错误。各国不可能都声援德国,所以 C错误。 考点: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礼乐制度的崩溃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可知,这讲的是对农民收取地租,而在中国最
22、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知道井田制瓦解,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遭到破坏,所以答案:选 D。夏朝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始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所以 A错误。分封制始于西周,崩溃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 B错误。礼乐制度诞生于西周一直延续到清末共几千年,每个时期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是以西周为标榜并且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所以不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史记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
23、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 入阁由皇帝选任 行使宰相权力 取得决策大权 地位逐渐提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备顾问而已 ”“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 ”“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等关键信息可知,内阁成员由皇帝选任,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权力极大。但是内阁始终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皇帝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
24、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 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 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 “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 B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 D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所以 A错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所以 B错误。雅典在公元前 4 世纪后半期被马其顿王国所灭,而资产阶级出现在中古时期的意大利。 在世界史概念里 ,中古史也可以称为中世纪历史 ,我们所说的西方的 中世纪 一概念就是从此而
25、来 .一般世界历史的中世纪概念是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所以 D错误。因此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 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 5世纪中期,标志着
26、罗马成文法诞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为了适用帝国的发展,万民法代替了公民法。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考点: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评价罗马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民主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代议制和
27、联邦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独立之处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但是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 。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并且各州的关税壁垒以及纸币的滥发,也使国内的商品流通极其不畅。邦联政府也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没办法保护国家的安全。于是在 1787 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 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所以答案:选 D。 A、B选项都是属于 1787年宪法的原则,但是不符合材料,所以不选。美国实行
28、的是总统制,而不是责任内阁制,所以不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确立美国共 和制的原因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 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 “国王之友 ”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 “1770年 ”时间可知英国已经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1
29、688年 “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过程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及其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共同 突出特点是 A反对封建主义 B共和政治 C普选性 D法制化 答案:
30、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1875年 ,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 “扶清灭洋 ” B “驱除鞑虏
31、,恢复中华 ”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扶清灭洋 ”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灭洋 ”虽触及了救亡的时代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 “中国 ”与 “大清朝 ”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 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所对应的同盟会纲领的内容,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具有反封建,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口号,发生在 192
32、4-1927年,高潮是北伐战争,具有反帝反封建。但是题干要求是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应该是 C。因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是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 ”,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当地群众称之为 “海选 ”。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
33、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时间 “1986年 ”“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 ”可知,这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属于直接选举,只有 C选项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建国初期确立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选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所以都不能选。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在总结一次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时,列宁这样写道: “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
34、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你认 为列宁总结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的时间 “1871年 ”发生的事件是巴黎公社。光荣革命发生在 1688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发生在 1917年。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评价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 -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 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
35、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 工农联盟原则 人民公仆原则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体现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 -公社委员会 ”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原则;“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体现的是人民公仆原则 ;而工农联盟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措施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
36、端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2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童谣是在儿童中传唱的民间歌谣。它
37、通俗流畅,幽默风趣,文字虽然简短,却真实地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下面是一首流行于中国某个时期的童谣:狼来了!虎来了!什么狼?什么虎?东洋狼,东洋虎。快吹号,快擂鼓,赶走万恶东洋虎。快磨刀,快擦枪,杀死万恶东洋狼!从这首童谣 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童谣流行于 A义和团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 “东洋 ”可知指的是日本。 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建立
38、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综合题 ( 16分)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 “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 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 97 人)、颜回( 33人)、花木兰( 11人)、岳飞( 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 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 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
39、、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 1人)等。 材料二 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119人( 18 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337人( 51 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118人( 17 9%):建立联邦制 18人( 2 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 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
40、居首的原 因有哪些?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 10分) ( 2)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问题 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 “中国和平 ”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第( 2)种回答类似。( 6分) 答案:( 1)原因: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教育的先师,对后世影响巨大; 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影响很深; 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每点 2分,答出 3个要点即可得 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理解: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 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
41、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每一要点 2分,共 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分) 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分)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考查的 1919年中国国内背景,从孔子对中国所做的贡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当时的政府的政策,联想到 1915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第二小问考查的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深受本土精英人物的影响,也向西方学习,了解西方的情
42、况,表明中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但是相对于中国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 ( 2)第一小问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所做的努力。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但是蒋介石却是 “假和平、真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 1945年 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 10月 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出,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 的政协协议。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年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43、 解放战争的背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 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 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 “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 摘自 美 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 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 “伙伴关系 ”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 “最迫切的问题 ”。基
44、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 “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 摘自 日 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 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 “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 ”,日本也 “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 ”,它已经 “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 摘自 美 理查德 斯特宾斯、伊莱恩 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45、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 “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 ”的表现。( 4分) 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4分) 答案:( 14分) (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 ”的关系。( 2分)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 2分) 美国,经济出现了 “滞胀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
46、对日关系,确保其 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2分,任答 2点即可) (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4分) ( 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 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
47、易对手 ”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 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 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日关系 【历史上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