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66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柏拉图评述公元前 5世纪某城市时说: “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座城市 ”是指古代的 A佛罗伦萨 B伦敦 C雅典 D巴黎 答案: C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公元前 5世纪、城市、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可以推断出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可以推断出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1873年的一天 ,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

2、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 ,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的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 “文明开化 ”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 1873年,说明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说明其破除封建习俗,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因此,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 有人说 “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

3、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走向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但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D项说法错误; A、 C不够全面;最能反映材料的是 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比较法学者彼得 克鲁兹认为, “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形成得益

4、于对希腊的征服 B罗马法因其自身的完美而持久且实用 C罗马法的形成起源于古希腊文明 D罗马法的发展得益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期强调学生运用材料老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与希腊思想和哲学的关系,注意关键词 “吸收 ”、 “修正 ”,排除 A、 C, B完美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 “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 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5、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32年是英国议会改革之际。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自然也就需要有相应的政治地位为其服务,所以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更多的席位,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 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 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 70万人口。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B参议员席位 分配 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

6、选的产生 D众议员席位分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题干没有提总统和最高法院法官的产生办法,众议院是根据公民人数组成的,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议员总数经法律定额为435名,众议员一任两年。众议员代表着选民的利益,所以人口多的州众议员也多,表决的优势也就多。参议院是来自各州的,每州 2人,总数 100人,参议员代表着各州的利益。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故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故选 D。 考点:欧 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人民主权原则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

7、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进入到了高度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面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是必然的,选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

8、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马克思认为, “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里的 “特殊措施 ”是指 A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 超过熟练工人工资 B由工人接管并运营被原主人放弃的企业 C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D专门成立管理经济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措施。注意审清题干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 “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着重强调巴黎公社代表人民的利益,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选 C。 考点:科

9、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措施 一战期间,列宁曾撰文指出,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 和分配实行监督。 ”其主要意图是 A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退出一战,是列宁通过割地赔款和德国缔结了条约以此退出战争,C农民的大力支持只是一小部分因素,这么说是片面的,俄国和中国的情况不同,俄国有过资本主义社会,有资产阶级基础,有工业化的进程,所以俄国革命主力是工人阶级为主,所以只说农民是片面的,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主要是依靠农民阶级, D 推翻

10、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以后,建立苏联才要实行这些制度。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的措施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 “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 “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可见冷战主要是针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既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

11、意识形态的对立,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 “目的 ”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

12、上的大规模的运用。故选 C。 A项是战后建立的经济体系, B项是美苏冷战美国在政治上的表现; D项是战后成立的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根据以上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 时说: “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 最大贡献 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由此可见,戴高乐 A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 B对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不满 C对美国冷战政策不满 D反对欧洲共同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答时注意题干的信息:“1963 年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强,

13、法国力量的不断加强,在外交上日益不满美国的霸主地位,而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 1881年 ,日本内务省劝农局处务条例第 33条规定 :“除本局业务外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 ,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 ,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示以实例 ,以诱导人民 ,故称之为临时事业。 ”这表明日本政府大力兴办官办企业的目的在于 A改善民众物质生活 B加强同外国竞争 C诱导私人创办企业 D增加政府的收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示以实例 ,以诱导人民 ”,充分说明政府兴办官办企

14、业的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的 “样板 ”企业的示范作用,诱导民间投资于近代企业。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增长的世界背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明治维新的成功 D垄断组织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考查的是世界背景, C是国内背景,排除。 A在 15-16世纪;日本发展工业之际,欧美等国已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日本是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 “小

15、国寡 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 “美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 “小国寡民 ”的社会。 屈原的 “美政 ”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

16、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 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 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小国寡民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 “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 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 4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 向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即财产等级制度, 是伯利克里改革的举措,利用津贴制度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

17、情。 两项不符合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史实,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 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 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陪审法庭即民众法庭,其职责是处理日常司法事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终审,五百人会议又译作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十将军委员会是古希腊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

18、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道题可以用排除法。 A,众人集体生产。是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耕作方式,一大群人集体在共同的田地里耕作。主要是商周时期,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劳动得众人协力才能完成。 B,田庄规模生产。地主田庄兴起于东汉,流行于魏晋,魏指曹魏,北魏指北朝魏。当时豪强地主把持政权,拥有一批日常发展生产的农民,田庄自 给自足。 D,官府募农耕作。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的募役法即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官府雇人耕地,耕田所得用作官府日常开销。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

19、体农户耕作,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北魏的均田制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均田制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开始推行,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后来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在唐朝中期被破坏。因此 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北魏的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 A制定俸禄制 B实行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均田制、三

20、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化和移风易俗,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具有开创性的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封建时代皇室、贵族、大官、富豪、寺院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称为 “庄园 ”,实际上是地主所有的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

21、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A、 B、 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庄园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的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考 查的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科举制成为定制,是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的,与商鞅变法不符,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王安石变法中就推行了改革科举制度,有所涉及;改革地方行政区划,只有商鞅推行县制,王安石变法没有涉

22、及;商鞅变法时该奴隶主土地所有制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经过很长的变革,确立了封建制度,而王安石变法只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秦已确立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农业生产方面,商鞅实行奖励耕织,王安石实行青苗、免疫法都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 大改革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 “异端 ”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A主要是反映了宗教改革家反对

23、哦教皇的黑暗统治,教权要服从于君权; B是天主教会对宗教改的应对措施; D是加尔文的观点,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所以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这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 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提出 “因信称义 ”,主张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因此他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但是马丁路德也

24、是虔诚的基督徒,坚持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人有麻痹作用,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 宗教改革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 “脱亚入欧 ”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比较日本和西方经济的不同点。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

25、讯业。 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因此 BCD都是相同点。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起步阶段推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日本则侧重于国家干预。 A体现了日本经济的特色。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综合题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

26、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 (1856年 3月 19日 ) 材料二然而到了 19世纪 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 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 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7分 ) (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 “关键弱点 ”,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7分 )

27、 答案:( 14分) (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 2)举 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试题分析: ( 1)第一小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亚历山大对战争、结果及影响的看法,再联系克里米亚战争的具体情况逐条批驳。换言之,就是要对比分析实际上的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与亚历山大二世所认为的差别有多大。 ( 2)要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 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 “举措 ”,联系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分析最后两小问。注意

28、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避免绝对化,该小题无论在解答还是在 难度上都比较小,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 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 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 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 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

29、展之研究 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 “选择原理 ”,将 “西方文明 ”中不符合 “日本国情 ”的若干 “重要部分 ”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 “西方文明 ”(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 “现代 ”社会,而日本 “向西方学习 ”,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7分 ) (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 ”

30、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分 ) 答案:( 14分) ( 1)理论: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2分 ) 措施:创办官营企业;政府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4分 ) (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育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 (2 分 )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分 ) 试题分析: ( 1)第一小问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 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 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 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

31、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 ”可以推断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是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第二小问考察学生识记课文知识的能力,比较简单。 ( 2)第一小问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 “现代 ”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可以推断出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育尚 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第二小问考察学生识记课文知识的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消极影响,既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32、评价 ( 22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 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 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 1月 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 “公元 702年到 777年, (日本 )曾派使节到唐朝达 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 “奈良的贵族 举凡学术、技术、文艺、

33、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 “在唐国 ”。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 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 (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6分) 材料二下图为出版于某年 12月 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 “战争后旅顺的惨状 ”,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他认为日本文化 “知耻

34、而不知有罪感 ”,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 5分) (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 4分)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 50周年的时刻,我们 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

35、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 1995年 6月 9日终战决议 (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 1995年 6月 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 7分) 答案:( 22分) (1)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 ( 2)中日甲午战争;不知有罪、天皇号召、国民效忠。( 4分) ( 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

36、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有力资料。( 4分) ( 4)决议连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的字样都不肯写上,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决议使用 “种种行为 ”和 “所有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 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决议鼓吹放弃 “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 ”,以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歪曲历史辩解。( 6分) 试题分析: (1)第( 1)小问, “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 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可知,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第二小问,要从三个角度,一个角度是日本为什么学习唐朝而不是其他国家,

37、唐朝具备了哪些优势,第二个角度是提日本国家的发展状况,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第三个角度是唐与日本交流的条件,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 ( 2)第一小问,从辽东、旅顺这两地方可以推断出是中日甲午战争。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三中的 “日本文化 知耻而不知有罪感 、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等信息加以说明; ( 3)从研究日本侵华的事实提供了证据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有力资料。 ( 4)从材料中没有出现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等字眼进行说明,是为侵略历史的歪曲的角度分析说明;决议连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的字样 都不肯写上,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决议使用 “种种行为 ”和 “所有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以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歪曲历史辩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 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