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10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10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10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 10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及通过历史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却僭用周天子专用的乐舞,孔子批判这一现象反映出孔子极力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即维护周礼,因此 C 的表述符合题意。A、 B、 D三项属于孔子思想,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 电视剧
2、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影视作品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自然反对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因此 A 的表述符合题意。 BCD 三项对朱元璋加强皇权有利,不会反对。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思想主张 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
3、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材料的大意道家坚持清净无为,民众就会安分守己,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从而达到社会大治的效果,所以材料是在强调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和作用, A和 D是儒家学派的主张, B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故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主张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 “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
4、常 ”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佛教 道教 墨家 儒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的 “醍醐灌顶 ”是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修身养性 ”是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纲五常 ”是儒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正确。而题干没有对墨家思想的阐述,排除。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
5、家分裂、国力衰 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虽属事实,但在当时尚未造成严重恶果,不足以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并不是主要原因; C、 D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
6、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慧能的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 “心外无佛,即是佛 ”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思想主张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贵君轻 存天理,灭人欲 齐家、治国、平天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
7、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要理解 “人文精神 ”,强调人,尊重人性,以人为中心,由此分析可知 均符合题意,体现了人文精神,而 “存天理,灭人欲 ”即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与人文精神相背离,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眼珠子,鼻孔 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题意
8、分析,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因此 B 符合题意。 A 表述有误,心学理论是陆九渊与王阳明等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两人都有贡献,没有大小之分,甚至说孔子要比朱子的贡献更大些,排除 C;儒家学说不是自然科学,主要谈论社会伦理,只有适应或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不存在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排除 D。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9、,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 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 ”可见是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进步思想家,他积极倡导 “经世致用 ”,主张学以致用,反对虚词无用的空洞学问,对程朱理学进行无情的批判,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其余 A, B, C均不是顾炎武否定的对象。故选 D。 考
10、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 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思想 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 A的表述
11、语材料中 “中国比我们早 ”的阐述不相符合; B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C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运用算筹计算谷仓容积 阅读伤寒杂病论 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算筹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后来演变为算盘;伤寒杂病论
12、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且为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 1281 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由此分析可知在魏晋南北朝的有 ,而 在其后,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中医学、算数、历法成就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B西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要知识点的准确记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
13、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著,成书西汉时期, A符合题意;神农 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排除 B;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而成,为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排除 C;麻服散为华佗发明,排除 D。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两汉中医学的发展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对 6世纪以前黄河
14、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仪器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和利用的总结,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外,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反映了西学东渐的趋势。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农学成就 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赏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他 ”指的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的 “他 ”以 “心 ”为中心,认
15、为自己来看花即存在,否则不存在,与明朝王阳明的 “心学 ”思想一致,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在吸取了佛教的 “心外无佛,即是佛 ”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因此 D 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心学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 “中国雪 ”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 ”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材料中的 “(它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可知指
16、的是火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火药在13世纪传到欧洲,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火药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 A属于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B是体现天人合一, D强调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只有 C符合题意,因为宋明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忠孝仁义以维护统治秩序。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思想内涵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
17、汉武帝 ,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 ,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能力。材料中 “竹简 ”是西汉时期的书写材料,由于笨重的缘故,不易携带,而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集中了缣帛与竹简的优点,便于携带,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造纸术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
18、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兴地主阶级强调发展生产力,重农抑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而 A是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是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与题意不合,排除。 B具有明显的尚贤和重农思想,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C为儒家思想,儒家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而强调 “民为贵 ”也可以看做是对农民的重视,有利于稳定统治基础,并促进地主阶级发展。 D是强调中央集权,这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封建化,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发展。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
19、思想主张 将 “神七 ”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 “长征火箭 ”,中国早期的 “火箭 ”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据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因此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可以查阅唐书。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商君书 画策 记载: “民本,法也。 故
20、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 商鞅认为 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 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 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 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民本,法也 ”和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等关键信息可知,商鞅重视刑罚以及法律的作用,即强调依法治国,严刑峻法,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商鞅的治国思想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佛山市 佛山 中高 10 段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