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71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道家,又名玄学,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思想主张 “自宋以降,

2、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 D。 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 B项材料无法体现; 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这里的 “良知 ”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3、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王守仁所说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识,也 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 A项符合题意。 C 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B、D两项本身说法表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是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

4、望。积极方面主要是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 “三教合一 ”大致始于 (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三教 ”,指的是儒、道、释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

5、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的这段文字 抨击的是 ( )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顾炎武的思想主要特色却是经世致用,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与材料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 ”相符合。他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强调经世致用。

6、作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根据上述事实的时间节点 不难得

7、出与政治需求相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地位的变化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雍正帝责备臣下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祛除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符合王阳明的 “致良知 ”思想,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

8、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 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中的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即可知道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

9、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一般原理,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所含的 “自由 ”“正义 ”诉求,这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前景下市民文化生活中反映的价值取向,故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的原因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 赞美宋元文

10、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形式,体现了文学的历史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 B 试 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实用性,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实用性是最为突出

11、、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扼制: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 下;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为维护统治,还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 B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 “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D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

12、继之以死乎!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牢固结合起来。 ACD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曹操 “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 ”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所以 B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主要

13、是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 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形式的演进历程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 “心学 ”的共同点有 认为伦理道德即是 “天理 ”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都坚持 “性善论 ”和儒家 “仁 ”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的说法正确。严格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 “天理 ”所在,即 “格物致知 ”,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

14、王心学 有人问程颐: “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他断然回答: “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二程 ”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弊。 “天理 ”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菩提本无树

15、,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心 ”是第一性的, “物 ”是第二性的,王阳明的 “心即理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最符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的即是陆王心学。 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16、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体现了敬畏人民力量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

17、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 儒,乙 墨,丙 法,丁 道 B甲 道,乙 儒,丙 墨,丁 法 C甲 儒,乙 法,丙 墨,丁 道 D甲 道,乙 墨,丙 法,丁 儒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的思想,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 “礼治 ”;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 主张人之性恶。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积

18、极的作用。由此不难判断出其对应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的理念,同时又认为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体现了民为本、无为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

19、思想主张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爱无差等是墨子观点; D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体现出的是 “礼 ”的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消极方面。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选择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荀子 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

20、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答案: B 试题分析: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 主张 “天行有常 ”,与老子说的 “道法自然 ”是相通的。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同时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法家的思想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

21、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其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 “大一统 ”,秦 始皇的 “坑儒 ”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 “尊儒 ”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 ) A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 B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 C皇帝个人的好恶 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汉时期,秦始皇的 “坑儒

22、”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 “尊儒 ”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均是基于政治和思想上强化专制主义的考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董仲舒认为: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天人合一 ”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君权神授 ”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23、 “(人)性比于禾 .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以判断出董仲舒将 “人性本善 ”与 “君权神授 ”相结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 ”兼爱 “思想 B孟子 “性善论 ” C老子 “无为 ”思想 D董仲舒 “天人感应 ”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的新儒学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 ”的政治思想

24、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符合题意。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 “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 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 “四书 ”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选 C

25、, A项不符合史实, B项中的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 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为政以德 ” B “以德兼人者王 ”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 ”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体现了

26、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 “朱子高于孔子 ”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D项说法明显错误;董仲舒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 ACD

27、均错。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 ,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全面性认识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被称为 “四书 ”,与 “五经 ”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 被称为 “朱子学 ”,在东南

28、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说明了其通俗化、普及化的特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综合题 ( 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 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 “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

29、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请完成: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

30、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4分) (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分) 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答案: (1)原因 :儒家思想的二重性 ,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 ,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 ,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6分 ) (2)差别 :朱熹 ,主张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经世致用。 (4分 ) 派别 :朱熹 ,客观唯

31、心主义 ;王守仁 ,主观唯心主义。(4分 ) (3)主张 :经世致用。 (2分 ) 表现 :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 ,主张 “工商皆本 ”;学术上 ,学以致用。 (4分 )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二 “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 .致良知,为圣教第一

32、要义 ”,即可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的差别,结合所学的哲 学知识,即可判断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 3)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 “经世致用 ”。结合材料三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振兴商业 .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即可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全面性认识 ( 20分)材料一 、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 而众星拱(环绕

33、)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儒家学说中有 下列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民为邦本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博施济众 ”、 “

34、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 ”、 “养浩然之气 ”“舍生取义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 请完成: (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6分) ( 4)根据材料四,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6分) 答案: (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仁。( 4分) ( 2)董仲舒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 “大一统 ”。( 4分) ( 3)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 ”与 “人欲 ”对立起来,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分) ( 4) A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B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 “三农 ”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C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