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道家,又名玄学,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思想主张 “自宋以降,
2、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 D。 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 B项材料无法体现; 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这里的 “良知 ”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3、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王守仁所说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识,也 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 A项符合题意。 C 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B、D两项本身说法表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是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
4、望。积极方面主要是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 “三教合一 ”大致始于 (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三教 ”,指的是儒、道、释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
5、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的这段文字 抨击的是 ( )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顾炎武的思想主要特色却是经世致用,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与材料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 ”相符合。他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强调经世致用。
6、作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根据上述事实的时间节点 不难得
7、出与政治需求相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地位的变化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雍正帝责备臣下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祛除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符合王阳明的 “致良知 ”思想,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
8、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 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中的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即可知道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
9、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一般原理,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所含的 “自由 ”“正义 ”诉求,这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前景下市民文化生活中反映的价值取向,故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的原因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 赞美宋元文
10、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形式,体现了文学的历史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 B 试 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实用性,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实用性是最为突出
11、、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扼制: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 下;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为维护统治,还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 B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 “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D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
12、继之以死乎!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牢固结合起来。 ACD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曹操 “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 ”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所以 B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主要
13、是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 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形式的演进历程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 “心学 ”的共同点有 认为伦理道德即是 “天理 ”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都坚持 “性善论 ”和儒家 “仁 ”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的说法正确。严格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 “天理 ”所在,即 “格物致知 ”,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
14、王心学 有人问程颐: “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他断然回答: “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二程 ”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弊。 “天理 ”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菩提本无树
15、,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心 ”是第一性的, “物 ”是第二性的,王阳明的 “心即理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最符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的即是陆王心学。 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16、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体现了敬畏人民力量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
17、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 儒,乙 墨,丙 法,丁 道 B甲 道,乙 儒,丙 墨,丁 法 C甲 儒,乙 法,丙 墨,丁 道 D甲 道,乙 墨,丙 法,丁 儒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的思想,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 “礼治 ”;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 主张人之性恶。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省 邯郸市 馆陶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