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 “授土 ”,司徒(官职) “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下周天子为了扩大统治区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其重要的亲属和功臣,希望建立较为稳固的统治秩序,地方诸侯王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天子的授权,所以 B项表述最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A D两项
2、与题意明显不符,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分封制史实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专制皇权,为此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三项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 项属于加强皇权举措,所以 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希腊语中的 demokratia一词,由 “demos和 kratos两部分构成, “demos的意思是 “人民 ”、 “地区 ”, “kratos的意思是 “统治 ”、 “管理 ”,因此所谓 “民主 ”是指 “人民的统治 ”或者 “人民的管理 ”。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的是 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C多山少耕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问题 “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 ”即是指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无关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4、,人文主义的早期觉醒以及民主政治的文化传统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所以 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B项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 “男人就是城邦 ”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公民皆为成年男性,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男人就是城邦 ”既凸显
5、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实质特征有强调了男人在城邦政治的突出作用,即古希腊公民拥有参政权但公民皆为成年男性,同时男人也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答案:选 D, A C 两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凸显问题的实质, B项说法不够准确,应该是成年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 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答案:
6、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说明古希腊人遵守法律,敬重法律,同时在法制基础之上构筑民主政治,所以 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 C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 B项说法正确但并未突出题意主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 “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 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 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解放了那些已经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人。 ”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 A彻底性 B中庸 C公平性 D民主性
7、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 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 ”说明梭伦改革采用的是调和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方式 解决问题,体现出折中或中庸的特征,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的特点 倒霉的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 ,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 ,他成为民众法庭 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任期制 B代议制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8、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 ,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 ,他成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 ”说明古希腊民主运作实行直接民主制度,法庭审判员采用轮番而治的随机模式,所以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 “黄金时代 ”,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 10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
9、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没有参政权,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 人文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
10、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说明苏格拉底主张应该依据个人才能的不同承担不同社会职责和担任不同官职,而不是执行直接民主政治,即苏格拉底反对古希腊实行轮番而治的模式,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缺陷 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伯里克利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但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依旧是公民大会,所以答案:选 A, B项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 C项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11、, D项盛行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改革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 “公民 ”到治 “万民 ”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梭伦改革到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古希腊民主政治走过一条渐进式道理,改革呈现出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特征,所以 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史实, B项属于罗马法的范畴。 考点:
1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进程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 “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假如 假如 假如 ” 等关键信 息说明罗马法在执行时将多种可能性
13、作出精细的规定,这体现出罗马法具有细致和完备系统的特征,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征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说明此时罗马国
14、家已经进入帝国统治时代,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适用的法律是万民法,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适用时间与上述题意时间特征不符, D项不属于具体法律而是法律属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 集权 B都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共同点是三者都打破了世袭特权,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基础,所以答案:选 C,
15、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三者的共同点,即梭伦改革属于奴隶社会的改革不会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同时也为彻底解决社会矛盾。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的影响 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 “封驳 ”和 “谏议 ”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 “封驳 ”和 “谏议 ”制度的机构是 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古代具有纠察行政决策功能的机构是唐代的门下省,它具有 “封驳 ”和 “谏议 ”的职责,答案:选 B,
16、 A项是行政机构, C D两项可以参与行政决策但无实际决策权,更无纠察功能,它们是强化皇权专制的产物。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说明
17、设置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所以 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A项军机处并未实际掌握行政决策权, C D两项与题意相反,材料文字“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认为明代内阁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 (煮盐户 )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防止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将户
18、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 (煮盐户 )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说明明代严格执行身份限制,这一措施有利于强化社会管理和控制,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相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 “分散性、松散性 ”的原因是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9、问题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 ,但由于诸侯拥有世袭特权 ,久而久之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这是造成上述 “分散性、松散性 ”的主要原因 ,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实行时间与西 周分封制不符 , 小农经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 郡国并行盛行于西汉初期 , 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盛行于封建社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的特征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主要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
20、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说明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 “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皇帝
21、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是指皇权高度集中不受约束进而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所以答案:选 A, 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秦朝亡于农民起义,封建社会前期皇帝制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项表述偷换了概念 ,皇帝制度与朝议制度并不一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灭亡的原因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 “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 收支多少钱粮 ”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 “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 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南省 实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