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董仲舒说: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 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 ”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 A消除贫富差距 B保障财政收入 C维护专制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 ”可以看出,董仲舒这一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更有效的进行国家治理,即维护专制统治。故选 C。 A项明显错误; B项是干扰项,材料确实提到财政问
2、题,但是并不是说如何保障财政收入的问题;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在古代统治者出于稳定统治的目的,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这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以至于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展缓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最终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 “节制资本 ”的内容,其要旨是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
3、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 “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 ”可判断新三民主义的这一规定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故选 B项。 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实行公有制;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 D项材料未涉及。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 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制定了三大政策,在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解决劳资矛盾,使之符合时代的需要。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
4、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 “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 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 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 ”,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 “大同构想 ”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对 “大同思想 ”的解释是整体主义信念,在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是计划经济,故选 C。其他三个选项都存在着私有经济成分,故排除 A、 B、 D。 考点: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后,我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排斥市场的
5、指令性计划手段来管理经济。这种经济模式 在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也逐渐的暴漏。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是 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德认为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 “不成熟的原因 ”、 “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 智的决心与勇气 ”,由此可知,康德强调个人运
6、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 即要放开自己的思想。故 B 项正确。 A项材料未体现; CD项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要观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当前邦联的不足以维持联邦: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为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据此作
7、者强调的是 A进行独立战争,争取民族独立 B实现联邦制,建立中央集权 C进行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必要性 D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迫切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联邦党人文集 当前邦联的不足以维持联邦 ”和 “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主张改变邦联制,时间应是 1787年以前。故选 B。 A项错误,当时已经独立战争结束; CD项都是在 20世纪 30年代以后,均可排除。 考点:美国的政治体制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废除了原来的邦联制。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确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
8、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英国 “光荣革命 ”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 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英国光荣革命爆发,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王的权力。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如 “征税权属于议会 ”、 “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由此可以排除 A、 C。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故 B 亦错。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了行政权,此选项 “任命大臣
9、 ”包含在行政权当中。故选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 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当时国王还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梅光迪说: “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 西洋货 ,不问其良否,即可 畅销 。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 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
10、忽厌恶之心,故诋毁 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 ”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 “凡为 西洋货 ,不问其良否,即可 畅销 。 ”以及 “ 诋毁吾国固有一切 ”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所给选项中只有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全盘否定和肯定。故选 D。 A项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为学习制度和思想; BC 项只是学习的西方的制度,尚未进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全面的学习。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 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传统
11、道德。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 “这一时期 ”执政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苏联的整体实 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 “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
12、露出了危 ”等信息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 ”执政的是勃列日涅夫。故选 C。 A项尚未进行美苏的全面对抗; B项时期苏联并未大规模的到处对外扩张; D项美苏关系缓和。 考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 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歌词所反映的事
13、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八百壮士事件是发生在 1937年的凇沪会战中,此时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阶段。故选 A。 B项错误,应该是在正面战场; C项错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在正面战场是台儿庄会战; D项错误,次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抗战。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因煤矿主顽固的拒绝工人
14、的合理要求, 1902年 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大罢工,于是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与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的要求政府动用军队去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 了总统,他告诉煤矿主,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这表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高潮 B美国政治中出现军国主义的倾向 C总统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 D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有所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信息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在干预劳资矛盾,反映了政府的职能在扩大。故选 D。 A项在 20世纪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后; B项错误,材料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的管理职能在加强; C项明显错误。 考点:资
15、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点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了私人垄断资 本主义,新的形势要求政府的管理职能需要加强。政府开始干预、管理经济,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受到冲击,在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清政府在 20世纪初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1901年 6月 复开经济特科,命内外大臣保荐 1901年 8月 废八股 1901年 9月 各地书院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并在各地设立蒙养学堂(即小学) 1905年 9月 宣布从次年起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 2月 太后面谕学部,实行女学,不久订立女学教育章程 以下是
16、关于这些改革措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B是清政府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调整 C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教育改革 D培养出的新式人才巩固了清朝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清政府开始逐渐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选官制度,引进了近代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反映了清政府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调整。故选 B。 A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错误,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 D项错误,清政府培养的新式人才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考点:近代中国的教育变革 点评: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冲击 之下,中国的传统的教育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在洋务运动中开始开设新式学堂,培养洋务人才;在维新
17、变法中开办了京师大学堂等一大批的新式教育机构,虽然变法失败,但是该学堂保留了下来;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也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了教育的变革。 下列作品中,提倡 “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 ”、 “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 ”、“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 ”、 “为艺术而艺术 ”等观念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 印象 D格尔尼卡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给的信息来看,这种绘画的观念主张不完全依据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符合现代派绘画的风格。故选 D。 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 B项是现实主义绘画; C项是印象派绘画,都未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 点评:解答
18、此题需要对近代西方绘画的流派及它们的特点有所了解,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西方文学、音乐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下图框中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的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申报 月刊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 以下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A. 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 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 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展开 D. 1929年爆发的世
19、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于 A、 C属于主观因素,故排除; B项虽属客观因素,但它出现于抗战胜利后,是由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造成 的。因此从时间上( “民国二十二年 ”,即 1933年)可将其排除。从材料“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 考点: 2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 29-33年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从材料可以看出,已经影响到中国。各国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也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
20、中写道: “午饭后 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 商人开办之别。 ”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 ”可以看出,当时的苏俄是实行公有制和私有经济成分并存的,因此可以看出,此时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 B。 AC 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D项是农业方面,在20世纪 20年代中期,时间不符,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核
21、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全球通史中写道: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废除封建 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可以看出,官僚有中央任
22、命,不在世袭,体现了官僚政治逐渐的代替了贵族政治。故选 B。 A项中的专制主义内容材料无法体现; C项说法错误,地缘关系代替了血缘关系; D项明显错误。 考点:郡县制和分封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分封制下,地方官员是世袭的,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是在郡县制下,长官由皇帝任命,可以随时撤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下图是 14 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 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A是反映
23、 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此画是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绘制的杭州城市图,是第二手史料,因此 A错误;但是确实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在这一点上又是第一手史料,因此 B正确; C项说是欧洲的城市,显然错误;根据上面分析, D项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 要考据佐证。哪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西省 九江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www.mydoc123.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