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为家 ”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说明历史事物特征能力。关键信息: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维系政治权力,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
2、体的特点。如天子即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宗族的大宗。 B项 中央集权 说法错; C项 截然分开 说法错误;夏启时即已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排除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742年,辉格党领袖、内阁首相罗伯特 沃尔波,因失去了下院多数的信任而被迫率内阁集体辞职,此后, “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 辞职 ”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 ) A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关系 B防止国家元首专制独裁 C进一步增强内阁首相的权力 D协调内阁与国王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规定,内阁及其首相要对议会负责,首相与内阁共进退,首相假如失去议会
3、多数的信任和支持,必须与内阁集体辞职,这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职责,故答案:为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 “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 ”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 ( )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与中国作佳邻 一句排除美国和德国 .日本建立的政治体制属于资本主义制度 ,是一种旧的制度 ,不符合 新共和国 一句 .孙中山生活的时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中新共和国 ,并且与中国相邻。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下面漫画反映了 2003年 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 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针对美国攻打伊拉克,德国和法国持反对态度,说明 A、 D两项错误。英国赞同说明 B项错误。欧洲一些国家持反对态度,恰好说明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下,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也显得力不从心。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
5、“恍然如入汴京,罩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画所描绘的商业和城市的状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直接控制 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D城市繁荣,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汴京即是指北宋都城开封,宋朝时政府放宽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 A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1924年,孙中山曾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 ”的关键是( ) A武装
6、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目可从时间上判断, 1924年,孙中山已经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实行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与 1952年相比, 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 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 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B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C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D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
7、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到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旧中国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题 ABD三项说法与事实不符,选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指出: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
8、序出谋划策。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苏美争霸与苏联解体 B 1989年东欧剧变 C 1990年两德走向统一 D “日不落帝国 ”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 ,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后期,美苏争霸,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进行对外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其中苏联更是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推动了苏联最终走向解体是不争的事实。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
9、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年 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 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
10、,排除 。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是经济特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是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经济特区无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权,故 A、C、 D不正确。这三者都坚持中央政府的领
11、导。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提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 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 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土著居民的 被剿灭 被奴役 掠夺 ”可
12、知 错误, 正确。根据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可知 正确,在材料中马克思并没有论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
13、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随着世界 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密切的发展,人们对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能够站在全球的角度,及全人类的角度重新进行分析和评判。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站在本国家或者本民族利益的角度,更要站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角度去分析。材料突出了史学对现实的借鉴功能,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重视文明传承。答案:选 D项。 ABC三项都是只说了史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考点:史观史法 史观 文明史观。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 “两个魔鬼 ”友好相处 且互相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
14、低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平衡 C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 D革命的彻底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意思看, “两个魔鬼 ”之所以能胜过 “一个圣人 ”的关键在于 “相互制约 ”才能 “友好相处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
15、战路线相同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安事变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全面激化,完全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逐渐形成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两者的阶级基础不同,国民党坚 持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中共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诗经 小雅 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上述材料中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
16、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土地国有制,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故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进步。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瓷器, 五百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自然经济长时
17、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以前中国主要是自然经济、小农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经济工业化的现象说明 正确;丝绸、陶瓷、茶叶分别对应中国的丝织业、制瓷业、制茶业三个古代手工业,说明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 “大三角贸易 ”,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18、A “重农抑商 ”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C “闭关锁国 ”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限定词 “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 ”, A是思想观念因素, D是经济因素,与题干要求不不符; C属于对外政策因素,但从程度上看,没有专制集权制度这一因素重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
19、官制 (文臣将兵制 ),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甲丙对,乙丁错 B乙丙对,甲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答案: A 试题分析: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朝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以乙错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所以丁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20、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创立内阁。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 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实行监察谏议制度,对臣下进行监督,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包拯的行为体现的是谏议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确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涡阳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www.mydoc123.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