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战国时期,豪强各自为政,姓、氏、字的赏赐成为了诸侯内部事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描述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比较严格,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进一步衰落,从而出现了 “豪强各自为政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
2、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古雅典的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中,记载了古代雅典法庭判处损污神像、对神发布不敬的话语和其他亵渎神明者的财产全部没收拍卖的事情。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法制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D古雅典 排斥 “持不同见解者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在古代雅典用严格的法律来维护神的权威。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在 l6、 17世纪,西班牙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危机之中, 1557年、 1575年、1576年、 1607年、 1627年和
3、 1647年,王室不得不一再宣告破产。这期间,恰恰是来自美洲的财富比较多的年份。这说明美洲财富流人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工业革命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传统封建制度受到冲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 16、 17世纪,由于美洲财富的流入导致西班牙的财政危机;结合所学知识,16、 17世纪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时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出现了价格革命,传统封建制度受到冲击。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87年 4
4、月和 1688年 4月詹姆斯二世先后发布两个 “宽容宣言 ”,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 主妻竞争者 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描述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詹姆斯二世的两个 “宽容宣言 ”导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面临这样矛盾,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相互妥协,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史称 “光荣革命 ”。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欧美代议
5、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推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 A天主教的传播 B欧洲社会生产力进步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 “日不落帝国 ”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 “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对世界
6、认识不断提高。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 A 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我们知道一个时间点: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 19 世纪中期,最终确立
7、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所以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据此可
8、以判断当时二月革命之后革命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 1918 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和平发展,故此时期应是二月革命之后至七月事件之前,俄国所处的形势就是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1965年,法国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第二年,戴高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法国这样做的原因是 A法国实力的恢复与民族主义的崛起 B欧洲共同体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C华沙条约组织不能对西欧构成威胁 D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名存实亡 答案: A 试题分
9、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推出了北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到了 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使开始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退出北约就是其外交政策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经济的发展 下表反映了 1913 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 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13 1920 1925 1929 1929 1933 1938 汽车产量 39万辆 223万辆 427万辆 536万辆 193万辆
10、 249万辆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表形式提供美国汽车产量在 1933年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表格提供的信息看,从19291933 年,美国汽车的生产量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与当时的经济大危机相关。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量工人和农民失业,他们的收入大量减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美国汽车产量下降, B项不符合事实; C项中政府的干预也是在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出台的; D项中 “价格上涨 ”错误,实际上当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汽
11、车价格大大降低。故选 A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表现 二战后乔治 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 “在今后很长时间 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全面 “冷战 ”不可避免 要用 “热战 ”代替 “冷战 ” “冷战 ”实际上是一场 “热战 ” “冷战 ”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对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指 1947年 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
12、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 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 2 3的人口和 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 7的人口和 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 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 2。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 A货币一体化 B政治合作 C大国主导 D军事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无论从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相比,美国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自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具有很强的制约力。所以答案:选
13、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6年,邓小平说: “经济犯罪特别严重的,使国家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可以按刑法规定判死刑 一九五二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说明 A新中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B “文革 ”期间法制遭到破坏 C “执法必严 ”有利于 社会发展 D全国人大立法成就巨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邓小平从 1952年两个案子出发,认为中国必须按照刑法严格判刑,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14、出来; B项不要符合题意,题目中的时间 “1986年 ”; 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制建设 1993年 4月 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 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 ”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
15、国使用了近 40年的票证从 1993年起将被取消,说明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这里的 “新时代 ”是 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1981年 2005年 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 67岁 73岁 学龄儿童人学率 95 99 A人们对政治和教育的重视 B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建立 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完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表中 “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 ”由 1981年的 67岁增加到 2
16、005年的 73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巨大的发展; “学龄儿童入学率 ”由 1981年 95到 2005年 99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主张统治者结合法和术治理天下,法(法制)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权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主张统治者结合法和术治 理天下 ”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法和术相结合来治理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
17、知,这一主张是法家的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李贽批评道学家说: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有其他人说: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下列表述与这两人的思想有关的是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两个人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在当时都具有思想启蒙作
18、用;李贽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下面是明朝末年和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扇形图。据此判断,从明末至清中晚期这一时段该地区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有所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清代中晚期和明代末期的扇形图相比可知,清代中晚期城市人口比例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的政策。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19、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 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 ”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段材料反映的特权是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
2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据美国驻沪总领事佑尼的中国纺织缫丝情形报告,光绪二十年( 1894年),上海的 “华商纺织厂,终年日夜工作,而获利颇厚 ”, “各厂所用印度棉纱,计进口十八万包,合价银十兆两(一千万两)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上海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进口洋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 “各厂所用印度棉纱,计进口十八万包 ”中的描述可知,中国上海的民族织布业使用大量的印度面纱来织布; ABC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
21、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发展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并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推荐陈宝箴,说明其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后来陈宝箴成为维新派的骨干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龙岩市 高三上 学期 教学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