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使用更广泛。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一国中过年景象 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 ”。为近代中国
2、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宣布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但在它的推行过程中,民众除民国纪年外,对阳历并未完全接受,从而形成了历法问题上的 “二元社会 ”格局:社会上层(机关、学校、团体及报馆)主要用阳历,下层民众(商家、一般市民及广大农民)主要用阴历,因此出现了题干中的所述变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
3、: “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
4、国家,唤起这个 国家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运动的领导者在演讲、报纸和小说中发出誓言,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重建国家的统一。 ”近代中国相关的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这一运动 “唤起这个国家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 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可以得出这一运动引发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可以判断这一运动是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
5、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了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应了工人运动的需要 B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获得迅速发展 C马克思主义学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日趋暴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6、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执政后提出: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到 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 ”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 B、 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 了斯大林模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
7、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史学界认为,罗斯福政府通过社会立法,开启了美国历史的一个新进程。如 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一套老年退休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新进程 ”是指 A国家干预经济 B福利国家 C自由放任 D市场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保障法案属于当时罗斯福 “新政 ”的措施之一, “新政 ”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改变了以往的自由放任政策。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
8、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的 “他 ”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 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 新的高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知是指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最终被迫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赫鲁晓夫开苏联改革的先河,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 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故 B项错误;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的应是指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
9、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故 D项错误;由于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为了扭转 这种局面,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故 C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据西方文明简史,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人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 ”。 “又一事件 ”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组织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0、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从 材料中的时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 ”(应是指 1949年 10月新中国成立) “此后不久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开始于 1948年,北与组织建立是在 1949年 4月,时间不符,故 A、 D项错误;朝鲜战争发生在 1950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两者都是冷战局面下的代表性事件,但从时间上看朝鲜战争更符合题意,故 B项正确、 C 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
11、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题干中时间 “1957年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 1956年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所以答案: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建国以来
12、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
13、境。 ”材料中所说的 “这一年 ”应是 A 1976年 B 1978年 C 1992年 D 1994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 “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 ”,可以判断出 “这一年 ”是 1992 年。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 ” ,欧
14、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 “丧失 ”,故 A项错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 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 “政治冲突 ”,故 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他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故 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15、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格局 “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 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 “它 ”是指 A工业革命 B通信技术 C世贸组织 D国际贸易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至少在过去的 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据此推断, “它 ”在 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 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 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 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 B、 C项错误; 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 D项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16、、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上述 “排外救国的努力 ”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 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 “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 ”“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可知 “排外救国的努力 ”是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中拳民攻打北京各国使馆,最后在八国联军的绞杀下以失败告终,慈禧和光绪出逃,但是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
17、的企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读 1871年和 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872年 1881年 增长率( %) 棉纱(万担) 5 17 2 244 棉布(万匹) 1224 1 1493 1 22 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 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处理能力。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口外国的棉纱、棉布呈现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说明
18、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
19、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 ”思想 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 “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 “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 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
20、部门;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 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手工业的发展 宋朝 “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广开科举之门 ”“不忍自弃于盗贼
21、奸宄 ”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作用 史家认为,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 。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 ”是指 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22、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 绘画、宋词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 分 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B项主张通过 “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 “致良知 ”, 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济宁市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