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392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嘉庆二十二年,清廷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 “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 水禁出洋贩运 ”, “别经发觉 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 ”。“谕令 ”所体现的经济观总受到时人批评,其批评依据合理的是 A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B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 C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 D发展外贸可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嘉庆时期,清政府禁止到广东贩茶的商人出海贸易,这一 “谕令 ”体现了明清时期推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时人批评这一政策的合理依据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

2、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阅读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三项发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推广的年差逐渐缩小,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的发明 2009

3、年 7月 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 A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奥巴马指出:美、俄作为冷战时期长期对抗的对手,要改变政府间的行为、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将面临很大的困难。这说明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时期的思维依然存在,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托

4、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 “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他在这里反思了 A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 “大革命 ”指的是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 “摧毁了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

5、废除了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 ”,从而使法国 “不可能成为自由民族 ”。可见,他反思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 美国史学家海斯 穆恩 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 亚当斯和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部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 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 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他们不信任平民 ”的原因是 A民意与效率具有背离性 B “他们 ”不是平民的代表 C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 D反对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

6、者指出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他们认为民意会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 “他们不信任平民 ”。 B项不是主要原因; C项说法错误; 1787年宪法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D项错误。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柏拉罔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 “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 ”从该谈话中可看出他 A推崇民主制度 B认为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 C欣赏僭主政治 D认为雅典民主发展到相当高的

7、水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雅典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 ”这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不重视公民的政治 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爱国的方式需要选择,热情却常常用错了方向,并因此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类的悲剧也因而一次又一次上演。历史总是可笑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局外人的眼中看来,所下的定义应该足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内战,一旦受到鼓惑或者是坏的说教,就要向坏的方向上发展

8、 ”。联系史实,符合上述评论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是( ) A义和团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爱国、热情用错了方向、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可以判断,材料评述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对生产力造成破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故王文贤墓志铭中有这样段话: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对此

9、理解准确的是 A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入学习文化 D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认为商与士异业而同途,均需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商人经商如同做人一样要有道德规范,商人爱财但要取财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 “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 ”,左宗棠 主张 “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

10、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 ”,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 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 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

11、一、谭钟麟等人说 “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 7分) 答案: ( 1)认识:海塞防并重;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塞防军费经常化。( 6分) 措施:督办新疆军务并收复新疆。( 2分) ( 2)粉碎了俄英的阴谋;捍卫了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6分,答出其中 3点即可)但耗费大量的财力,给海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1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中左宗棠认为

12、: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他强调 “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 ”; “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塞防军费应同海防军费一样经常化。采取的措施是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并收复新疆。 ( 2)该问考查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评价左宗棠的国防措拖: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的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但耗费大量的财力,给海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代历史人物 左宗棠 宋代民谚称 “苏湖熟天下足 ”,明代中后期则称 “湖广熟天下足 ”,民谚的变化实际

13、上折射了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C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D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江浙地区是宋代的产粮大区,故民谚称 “苏湖熟天下足 ”;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广地区,民谚改称 “湖广熟天下足 ”。其中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4、,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 中的信息 “周、晋、楚、齐、鲁 ”可知这是周朝的行政区划;图 中的 “道 ”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图 中的 “布政司 ”是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图 地方上郡国并行,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对湖南地区的管辖 史载: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A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 ” B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 C “(大事)

15、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 D “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汉朝至宋朝沿袭了秦朝的宰相制度,其间任用的丞相也多为专权乱政的奸佞小人。可见,材料认为宰相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故予以废除,应是明太祖的言论。 B项与材料主张一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 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B打破了中国传统 “天圆地方 ”观念 C迎合了统治者 “天朝上国 ”的心理 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答案:

16、C 试题分析: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期来到中国,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他修改世界地图,把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央,是为了迎合当时统治者 “天朝上国 ”的心理,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西学东渐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图 、图 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者的联系。( 10分)(要求: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 信息:图一反映的是成立于 1945年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图二反映的是提出于 1947 年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又称 “马歇尔计划 ”

17、)。( 2 分) 评析: 从背景上看,二者都产生于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分) 从目的上看,成立初期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一样,都是为了帮助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都由美国主导,服务于美国全 球战略。( 4分) 从影响上看,二者对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和冷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霸权和支配地位。( 4分) 试题分析:首先提取图片反映的信息:图一反映的是成立于 1945年的世界银行,图二反映的是提出于 1947年的欧洲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

18、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说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 (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

19、佐军兴。虽孥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 一一资治通鉴 材料二 “今天下 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 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 一一续资治通鉴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 ( 7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的启

20、示。( 8分) 答案: ( 1)出发点:平抑物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分) 具体做法:刘晏设巡院及时了解物价动向,设常平仓调节粮价;王安石设发运使掌控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和市场动态,以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原则进行政府采购。( 4分) ( 2)共同影响: 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 减轻人民负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利益。( 6分)启示: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分) 试题分析: ( 1)分析材料,刘晏于 “诸道置设巡院官 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 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 “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

21、之状 (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王安石设发运使, “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二人的改革都平抑物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2)第一小问从防止商人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等角度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评价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 。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

22、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不是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民蕨资产阶级革命领袖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王王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

23、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 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与 17、 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发展在进程和 内容上有何不同。( 11分) (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4分) 答案: ( 1)进程不同:欧洲: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 2分) 中国: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 2分) 内容不同: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 2分) 中国: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

24、自由;( 2分)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2分)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1分) ( 2)原因: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 2分)进化论思想影响。( 2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 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进程来看,欧洲 “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 ”; “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 ”。从内容来看,欧洲的宪政强调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中国的宪政强调国家自由,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个人的自由与利益。 ( 2)依据材料归纳原因:孙中山认为 “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他主

25、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即进化论的影响) ”。所以孙中山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 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 5 0亿法郎赔款,分 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 “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

26、,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 “普鲁士精神 ”,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9分) 答案: ( 1)影响:使法德对立进一步加剧。( 2分) 举例: 20世纪初,法德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军事集团,展开军备竞赛,并在一战中交战; 巴黎和会上,法国

27、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向德国复仇。( 4分,每点 2分) ( 2)原因:受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德国建立起极权统治,富有侵略性。( 2分) 主张:阿登纳主张法德通过经济合作,消除对抗。( 2分) 评析:阿登纳的主张是行之有效的。( 2分) 1967年法德与欧洲其他国家共同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 1993年欧盟成立,法德及欧洲国家合作进一步发展。在二战以后至今的七十来年里, 法德关系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一直处于正常化状态。( 3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出自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强迫法国签订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并向德国支付 5 0亿法郎赔款。通过列举

28、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体系建立的相关史实,说明这一条约的签订使法德矛盾进一步加剧。 ( 2)依据材料二可知,阿登纳认为军国主义的 “普鲁士精神 ”和德国的极权政治是影响法德关系的主要因素。他主张通过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来解决德法之间的争端。二战后法德及欧洲国家合作,组建欧共体及欧盟,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化解了法德之间的矛盾,所以阿登纳的主张是行之有效的。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欧洲的联合 ( 25分)民族复兴

29、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一孙中山文集 (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6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 30卷第 1号封面以 “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 ”为题,开辟 “新年的梦想 ”专栏,刊出 142人的 244个 “梦 想 ”,

30、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 78人,南京 1 7人,北平 12人,杭州 8人,广州 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 2 人,徐州、西安 南洋、日本各 1 人,未详 5 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 39人,大学教授 38人、记者 12人、教育家 9人,艺术家 3人,学生 3人、律师 1人,官吏 1 2人,职员 4人、实业家 3人,银行家 2人,读者自发来稿 1 3人,未详 3人。就梦想统计看,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 “现代化国家 ”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 “梦想 ”调查对于了解 20世纪 30年 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31、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和 “现代化国家 ”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10分) 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 (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 “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9分) 答案: ( 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6分) ( 2)原

32、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 2分)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2分) 分析: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每点 2分,共 6分,任答三点即可) “现代化国家 ”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 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每点 2分,共 6分,任答

33、三点即可) ( 3)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独立重任,为民族复兴扫除道路上的障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铺设了康庄大道。( 9分) 试题分析: (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 ”;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 ,国家要得完全自由 ”; “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 ”;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 ( 2)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 “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 ”的调查问卷活动。从材料二中被调查人的分类以及调查的目的回答第一小问;第二问联系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分析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或 “现代化国家 ”梦名列前茅的原因。 ( 3)该问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的贡献,考生可以从“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 ”、 “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开 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等三个方面概括回答。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