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决策失误及政治腐败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无法避免决策失误及政治腐败,故 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B、 D三项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
2、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3年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 “(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 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 ”下列史实在精神上与此观点有悖的是 A亚当 斯密经济学 B新经济政策 C “福利国家 ”制度 D里根经济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李克强总理主张 “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 ”,突出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这与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思想相悖,而“福利国家 ”制
3、度正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 C项正确; A、 B、 D三项都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制度 下表为 1972年至 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 ,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时间 美对华出口(百 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飞 1985年 3855 3840 A 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 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 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
4、长迅猛 D 80年代美国经济 滞涨 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涨,为了应对经济滞涨, 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思想,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故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在 1964 年 1 月 5 日讲 “所以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
5、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明显。 ”这表明中国 A对美、苏外交开始战略 调整 B反霸统一战线构想初步形成 C对不结盟运动寄予外交厚望 D已放弃 “一边倒 ”外交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已经恶化,题干信息表明毛主席主张团结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来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0年代的中国外交 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
6、1939年 10月 22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 “进一步在外交上,加强中美关系,依据自主外交原则,积极活动,总要做到使美国停止军火输给日寇 能够这样,我们在远东有苏美两国亲密的友谊。 ”对此理解不当的是 A中共对美国援华抗战寄予极大期望 B苏联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C世界性反日统一战线亟待扩大范围 D美国对中国抗战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5年欧洲战场结束以后,苏联才出兵中国东北,开始对日作战,这与题干时间 “1939年 ”不符,因此这篇社论与 B项无关, 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
7、战争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 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 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 , 售价既贵,行销愈广 。自非逐渐设法仿造,不足以历其利权。 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稍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 。 ”史料鉴别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上面这段史料中划线部分最为生疑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完成后, “由于各 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 ,因而洋货物美价廉,行销愈广,故 售价既贵明显不符合史实,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
8、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 御侮何能 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 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由题干中 “外患之乘,变幻 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的信息可知李鸿章认 为中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如
9、果仍拘泥于成法,固守旧章,前途将不堪设想,故 A项错误除;题干信息表明李鸿章主张革新,没有涉及到外交政策,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世纪 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项中的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表述不准确,排除。从题干中李鸿章反对 “概投之以古方 ”,表明其要求针对时弊,全面改革,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 李鸿章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 ”商业性
10、农业 “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 “商业性农业 ”发展的重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东南沿海一带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 A项正确; B项明显不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排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与 19 世纪 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
11、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 :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 “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主要是东亚)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 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对 “经济命运的大分流 ”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关 B经济命运大分流之前欧洲落后于东亚地区 C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 D欧洲发生经济命运大分流的核心区是荷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 “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 18 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指的是工业革命的兴起,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2、,排除;工业革命前,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有些国家已经确立资产积极代议制,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故 C项正确;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故 D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 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A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 B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 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 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用
13、排除法较好, B项是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无法应对一系列危机,从而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信息 “独立战争期间 ”不符,故排除;小州实力有限,不可能可知决定着战争走向,不符合逻辑,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分权的理论思想已经成熟,故 D项错误;结合 1787年宪法可知美国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实行两院制,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兼顾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而题干中的信息表明独立战争期间小州的利益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说明当时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故 A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确认自
14、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 就是一位神抵。 ”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 ”等信息可知亚
15、里士多德强调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必须与城邦融为一体,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要,故 A项正确;材 料强调的是个人要融入城邦,不是强调个人的责任,故 B项错误; C、 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民的素质 宋代学者李舰说 “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 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 ”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C批评 “后儒者 ”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D
16、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学者李舰肯定了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 ”,批判了 “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 ”,说明其看到了当时儒者存在的问题,故 A、 B、 C三项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无法得出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故 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
17、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 2)领海以外 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 4) 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 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 “十四点原则 ” 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 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 1941年
18、8月 材料二: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 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怜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 ”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9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6分) 答案: ( 1
19、)威尔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 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4分) 大西洋宪章中对 “所有国家 ”的 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4 分)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分) ( 2)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的参与,需要建立彼此的互信;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 6分) 试题分析:( 1)从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 ”的目的以及大西洋宪章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联系所学
20、知识可知威尔逊提出的 “十四点原则 ”实际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 的殖民地,这必然会遭到其他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抵制;而大西洋宪章中对 “所有国家 ”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也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2)从材料二中 “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 ”“ 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怜补充 ”等信息可归纳出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其次联系所学知识和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郑州市 第三次 质测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