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温州八校高三上期返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浙江温州八校高三上期返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浙江温州八校高三上期返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浙江温州八校高三上期返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周朝政治的特点是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知,周朝政治特点是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王族占有主体,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
2、、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 “品升楼 ”、 “德义楼 ” 、 “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 “英法大菜 ”、 “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西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即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餐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
3、说: “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 孔子及真理 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 ”指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孔子及真理 临于绝境 ” 可知,这是否定孔子的权威,所以答案:选 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 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4、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可知,这是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答案:选 B。十月革命后才推出一战,排除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 “我们的先辈为后世立下了值得我们尊敬的规则:他们禁止制定针对个人的法律,因为这样的法律其实就是特权主
5、义的体现。 因为法律为所有人而颁布和制定正是法律的观念。 ”材料体现出西塞罗 A主 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坚决反对贵族特权政治 C尊重罗马法中传统规则 D推崇罗马法自由平等理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因为法律为所有人而颁布和制定正是法律的观念 ”可知,西塞罗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西塞罗 中国学者倪学勇解读雅典民主时说: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
6、之中。 ”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广泛影响社会生活 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D代表着绝对的真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绝对真理 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可知,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容易形成集体暴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陈独秀曾说: “人权为法国大革命之赐,自人权宣言刊布以后,欧洲人心如梦觉醒,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君主,废贵族,各国宪章赖以成立。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其论据的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北美独立宣言 D中华民国临时约
7、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了人权宣言,经过不断斗争,终于在 1875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最终确立起共和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46年 3月 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 ”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
8、战时期 D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1946年 3月 13日 ”“丘吉尔 英国 美国 ” 可知,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丘吉尔的 “铁幕 ”演说 根据下表提供信息理解不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依据伦敦证人资料所估算的年劳动时期(单位:小时) 年代 纯劳动时间 纯劳动时间 +上下班路途时间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1760 2069 1907 2231 2606 2398 2814 1800 2738
9、2546 2931 3227 3033 3420 1830 2709 2266 3153 3351 2905 3796 图表资料来源:刘景华、张松韬:用 “勤勉革命 ”替代 “工业革命 ” A自 1760至 1800年,年劳动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劳动投入相关 B年劳动时间的变化,说明逐渐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 C年劳动时间的变化,是工人技术熟练度决定的 D路程时间在 19世纪初增多,可能是工厂逐渐集中,工人上班距离更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从图表的时间可知,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人的劳动时间不断增加,这说明了年劳动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劳动投入相关,由
10、手工劳动逐渐向机器生产过渡;路程时间在 19世纪初增多,可能是工厂逐渐集中,工人上班距离更远。但是,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会缩短单位劳动时间,所以 C说法有误,答案:选 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 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
11、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社会主义工业化 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通过集体力量来保障加盟个体和他财产的自由,也就是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1941年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 82票
12、对 0票通过,众议院 388票对 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 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 最为接近的 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对投反对票的女议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这一做法与伏尔泰的思想有些相似,即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以答案:选
13、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 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可知,这与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相似。只有 A 是洋务运动的企业, B、 C、 D 是民族企业,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
14、动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 “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66年 D 1958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十五年赶上英国 ”可知,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也过分地强调发展速度,这 反映的是 1958年开展的 “大跃进 ”运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运动 麦考
15、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 “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 “收效 ”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 )。 A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B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英国 “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光荣革命 ”表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这就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
16、 有学者认为, 20世纪的中国 “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 ”。下列言论中体现 “作恶外衣 ”的是 ( ) A “打土豪,分田地 ” B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 D “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阶级斗争,革命,讲的是 “文化大革命 ”,所以 B符合,答案:选 B。 A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 C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 D是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话题:是否要革命。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口号 以下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
17、上决定的 该战役代号为 “海狮计划 ” 该战役发生在 1943 年 6月 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 “英国 ”“法国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动对法国南部的进攻,这是 1943年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 年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这场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所以答案:选 A。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所以排除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 两汉时期, “钱 ”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 “孔方兄
18、 ”,干宝以 “青蚨 ”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 “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 期 A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讲是 “钱 ”字在两汉和两晋使用的不同,这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魏晋时期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古诗,下列 表达最准确的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浙江温州 八校高三 上期 返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