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883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 ,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 ,植被生长茂盛 C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D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出现石漠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有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的要素随之变化; 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2、。主要以云贵高原植被的破坏对整个环境的影响,符合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表现。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人、 10000人、 6000人、 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8000人 B 10000人 C 4500 6000人 D 4500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四类要素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木桶的 “短板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

3、的 “限制因素 ”。 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 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 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 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答案: C 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亿;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最适 宜的人口数,大约为 8-9亿。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我国目前的人口数大约为 13亿多,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口合理容量大约为 8-9亿,比较容易区分。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人类获

4、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口容量,但他们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违背了持续性的原则,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有利于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其它三个选项违背了持续性的原则。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 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建立

5、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完成工业化较早,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应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应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要遵循共同性、公平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原则。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6、A反向发展 B基本重合 C层层嵌套 D相互排斥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远。反之,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近,中心地数量多。 近 20年来, 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花卉棚 ”的更替,影响这种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气候 C水源 D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考点:主要考查了农业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

7、难度较小。农业景观经历了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花卉棚 ”的更替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最主要的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宽敞舒适,配套设施齐全。 考点:主要考查了高级住宅区的布局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现代城市的发展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一般是背向发展的。 读 “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

8、小题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时期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加速增长、增长减缓和低速增长四个阶段。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 【小题 2】人口达到顶峰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此点过后,人口出现负增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人口数量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材料一: 2009年 12月 5 日至 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

9、重要讲话。会议强调 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 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时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 1996 2000 2002 2006 城市人 口比重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9.37 36.22 39.09 43.9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小题。 【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小题 2】根据本次会议精

10、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表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可以判断,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小题 2】会议强调 2010 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发展中小城市。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为了避免拉丁美

11、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化不仅要考虑城市化水平,还要考虑质量。 读 “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服务范围关系示意图 ”,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1和 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 P1和 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 P1的服务人口大于 P2 D所有运输干线 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小题 2】图示 P1 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A P1港服务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 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 M1、 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 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 【小题 1】

12、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P1的规模、等级要大于 P2, P1的服务人口大于 P2,两者之间的服务范围必定有重叠的地方。 【小题 2】 P1 M2高速公路使得 P1港服务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等级、港口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图示内容中,港口的大小与城市等级有相似之处,高速公路的作用使港口的经济腹地得到扩大。 城市功能区是指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不同经济活动界线明确的地区 C各项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 D同类经济活动集中连片的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不相同,各项

13、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区。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定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城市功能区一般都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就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居民签订了生产收购 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 “粉红女士 ”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在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酸度不够,农药残留量超标致使合同只完成了 2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该果业公司生产收购 “粉红女士 ”苹果的主要原因是 市场需求 消费习惯 环

14、境条件优越 劳动力成本低 A B C D 【小题 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 交通技术的进步 保鲜技术的发展 苹果生产成本低、品质优良 A B C D 【小题 3】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 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符合欧洲人口味的 “粉红女士 ”优质苹果反映了市场有需求;出口欧洲市场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 【小题 2】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农产品保鲜、冷

15、藏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小题 3】由材料可知,收购 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 “粉红女士 ”优质苹果的合同,最终只完成了 20吨的出口订单的原因是质量不够造成的,所以我们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的陕西苹果出口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 我国立足国际市场必须整改的措施。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 农业时期 现代社会 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 原始社会 工业时期 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时期 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 农业时期 工业

16、时期 现代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有关。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容量越来越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随时间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决大部分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大部分因素水平在提高,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在增加。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

17、20世纪 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D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 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新中国成立到 20世纪 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的人

18、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在我国的不同时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但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是由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西岸是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自然带与气候是密切相关的,题干中已提示位于温带,该题比较好的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情况。 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 洋远近不同 C地势高

19、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主要和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分布不均有关。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有两种,一种是由赤道到两极,另一种是由沿海到内陆。该题以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考查了太阳辐射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 读 “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完成小题。 【小题 1】图中 依次代表 A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小题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

20、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小题 3】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 附近 D极地附近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上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往上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 、 、 ,垂直方向的变化与南北方向上的变化有相似之处, 依次代表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小题 2】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山麓自然带主要取决于纬度。 【小题 3】山麓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可以判断该地在赤道附近。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 点评:本

21、题难度适中。以 “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及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及分布位置。 目前欧洲已进入人口增长模式 的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A严重的环境污染 B严重的经济衰退 C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D人口增长模式为 “低低低 ” 【小题 2】目前欧洲各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数量过多 C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D劳动力不足 【小题 3】解决欧洲各国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经济规模 B实行计划生育 C进

22、一步降低死亡率 D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欧洲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很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早就发生了变化 ,出生率低 ,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小题 2】欧洲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小题 3】欧洲各国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考点:主要考查了欧洲的人口增长类型、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材料中很

23、好地反映了欧洲的人口增长状况,可以从材料中得到所需信息。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小题。 【小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B C D 【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B C D 【小题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符合的是 。 【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 。 【小题 3】 为低速增长阶段(

24、现代型), 为增长减缓阶段(过渡型), 为加速增长阶段(传统型), 为原始低增长阶段(原始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模式转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该题以坐标图为材料引领学生读图,从图中的出生率、死亡率来计 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以这三个要素来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他的呈正相关。 考点:主要考查

25、了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读 “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 ”,完成小题。 【小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20世纪 20年代后 【小题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小题 3】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26、数量将 A基本持平 B差距继续扩大 C差距有所减小 D变化不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曲线斜率越大,人口增长越快,图中曲线斜率最大处起于 1950年,时间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小题 2】各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的人口政策对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中国。 【小题 3】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进入 21世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趋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差距有所减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变 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的变化。 点评:本

27、题难度适中。【小题 1】、【小题 3】可以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小题 2】考查了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主要是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欧洲、南美洲 B西欧、西亚 C北美洲、大洋洲 D东南亚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和地理大发现有关,人口由 “旧大陆 ”流向 “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二战后北美洲、大洋州、欧洲由于经济发展快,为人口的迁入地。 考点:主要考查世界不同阶段人口的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世界人口迁移在不同阶段,迁移的原因不同,人口的流向也不同。 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在迁入地,缓解

28、了当地人地矛盾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口的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迁出地而言,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从

29、迁出地和迁出地进行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主要原因是 A经过长期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C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尚有容纳的余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和地理大发现有关,人口由 “旧大陆 ”流向 “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由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欧洲。 考点:主要考查了欧洲人口二战前后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 中。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

30、;北美洲一直是迁入地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下面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新、马、泰十五日旅游,这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至少应在 500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定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定义中明确强调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才可以称为人口迁移。

31、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 2倍 D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人地矛盾主要体现在很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主要和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关。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导致环境问题突出,解决的措施是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的人地矛盾及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由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来分析我国资源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

32、。 综合题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 A: 带, B: 带, C: 带。 ( 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 3) 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 ,成因是 。限制 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 1分) 温带草原( 1分) 温带荒漠( 1分) (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1分) 水分( 1分) 中( 1分) ( 3)温带季风( 1分

33、)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1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分) 水源(水分)( 1分) 试题分析: ( 1)图中字母 A、 B、 C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 2)沿北纬 40自东向西水分减少,自然带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变化最为显著。 ( 3) A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降水少,水分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该题以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为背景材料,考

34、查了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自然 带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不同自然带所在气候也不相同。 读图,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回答问题。( 10分) (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粮食产区, 蔬菜园艺区, 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 (填代号 ): A 为 _, B为 , C 为 , D 为 。简述布局 的理由 。 ( 2)随着 “菜蓝子放心工程 ”和 “绿色食品工程 ”的实施, 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 。 (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有 和 。 答案:

35、(1) ( 1分) ( 1分) ( 1分 ) ( 1分) 交通便利、( 1分)离市场近( 1分) ( 2) E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西北方向水质好)( 1分) (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1分) 劳动力充足( 1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1分) 试题分析: ( 1)越靠近城镇,农作物的产值越高。蔬菜园艺区产值最高,离城镇最近且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其次是乳肉家禽畜牧业区,需靠近公路,便于产品及时运往市场;粮食产区布局在外围地势平坦、面积大、地价最为便宜的地方;果树林区布局在丘陵地区,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 2) “菜蓝子放心工程 ”和 “绿色食品工程 ”对蔬菜

36、的质量要求在提高,西北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好, E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污染比较严重。 ( 3)蔬菜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便利。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 ,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改善。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镇周围农业生产的布局、蔬菜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该题以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镇农产品布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在农业区位选择时要把握准确。 图中 A、 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 1) A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这对

37、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针对 A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 2) B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这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点是 、 、 。 ( 3)针对 B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人口老龄化( 1分)劳动力和兵员不足( 1分)社会养老负担重( 1分)吸纳移民( 1分) 鼓励生育( 1分) ( 2)传统( 1分)高出生率( 1分)低死亡率( 1分)高自然增长率( 1分) ( 3)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1分) 试题分析: ( 1)由饼状图中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可以判断出 A为发达国家、 B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

38、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 系列社会问题。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海外移民的方式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2) B为发展中国家,由 0-14岁人口比重可以判断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比较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 3) B国面临的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 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模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以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图为材料进行

39、判断 ,分为两种类型的国家,各自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读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回答下面问题。( 10分) (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 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区;图中 A处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多分布在 、 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 3) 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原因是 。 ( 4)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 和 。 答案: (1)A( 1分) C( 1分) ( 2)住宅( 1分) 商业( 1分) 市中心( 1分) 交通干线( 1分) ( 3)住宅(

40、 1分) 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1分) ( 4)降低成本( 1分) 保护环境( 1分) 试题分析: (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条件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另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也不同,主要表现在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 ( 2)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图中 A付租能力最强,为商业区。一般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 ( 3) B位于 A的外围,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区,为住宅区。原因是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 4)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地价低,可以降低企业

41、成本,位于城市的外围,可以保护环境。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为背景材料进行判断,主要考查了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 的发展水平。 ( 2)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阶段,城市化速度 ,出现 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 3)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城市化过快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答案: (1)社会经济( 1分) ( 2)后期( 1分) 缓慢( 1分) 逆城市化( 1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

42、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成本低;交通的发展(任写两点得 2 分) ( 3)二战以后( 1分) 环境质量下降( 1分)交通拥挤( 1分)住房紧张( 1分)(答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2)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成熟(后期)阶段,速度慢、甚至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成本低;交通的发展。 ( 3)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过快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为代表,分为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两种类型,他们内部城市化也有差异。该题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出现郊区城市化的原因及城市化过快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