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震发生时会产生纵波和横波,而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所以只会感觉到纵波的传播,表现为该海域海轮上下颠簸。故选 A。 考点:地震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海轮的表现,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点。 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 )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为 “我国 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 ”,据
2、图完成问题。 【小题 1】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 )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 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 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 【小题 2】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 )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 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污染系数分布图和风向频率图: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北方向增大;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反比;污染系数受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共同影响,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不一定大;污染系
3、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故选 D。 【小题 2】因该城市的最小风频是西部,所以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做法是不可行的,会影响经济发展;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污染物更不易扩散,对城市污染更严重。故选 A。 考点:城市污染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读统计图的能力及污染大的企业布局,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 是会判读统计图,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问题。 【小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小题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4、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位于台湾西部平原,其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乙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其经济作物是棉花;丙图位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其主要经济作物是柑橘;丁图位于法国地中海沿岸,其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故选 B。 【小题 2】根据四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可知:四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资金、技术较高的农业生产类型,应属于集约型农业。故选 D。 考点:经济作物、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试题难度
5、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经纬度和轮廓判断所属 地区,识记主要经济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 A金融机构较多 B环境质量较差 C流通人口较多 D商品流通量较大 【小题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小题 3】图中甲处工业区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甘蔗制糖 B电子装配 C石油化工 D有色冶金 答案: 【小题 1】 C 【小
6、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地租指数较低。故选 C。 【小题 2】读图可知:西南地区的地租指数最低,工业分布很少,环境条件好,所以最有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分布区。故选 B。 【小题 3】图中甲处位于城区,应布局无污染的工业部门,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部门;甘蔗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属于污染严重的工业,而电子装配属于无污染的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选 B。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功能区的位置。 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是
7、 洪水 台风 火山 泥石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质地貌灾害的孕灾环境是岩石圈,所以火山、泥石流属于地质地貌灾害;而洪水属于水文灾害,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故选 D。 考点: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地质地貌灾害的概念。 读 “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 ”。 下列因素中与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 ) 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近年人口的迁移是从农村迁往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区迁往经济发达区,农村经
8、济发展不是引起人口迁移增加的因素;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多;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大,不会引起人口迁移增多;而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促进人口迁移。故选 C。 考点: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考查近年人口迁移增加的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近年人口迁移的方向。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洪涝灾害 B水源不足 C地形破碎 D水土流失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水资源不足成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选 B。 考点:农业区位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9、。 四幅表示热力环流的图错误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高空由陆地流向海洋。故选 C。 考点: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各种热力环流的方向,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 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 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小题 2】图中 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小题 3】 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
10、份是 ( )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0月 【小题 4】据科学测算, 19261933 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 65厘米。这说明 A大西洋在扩张 B美洲在向东漂移 C地中海在消亡 D太平洋在扩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可知:此地的植被由常绿林 落叶林 针叶林是随海拔的变化而出现不同。故选 C。 【小题 2】根据 P处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河流在 P处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形成冲积扇地貌。故选 B。 【小题 3】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及岛屿的位置可判断:此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7月降水较
11、多,水土流失严重,那么 P处的泥沙沉积最多。故选 C。 【小题 4】大西洋位于美洲和欧洲之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在增加,这表明大西洋在扩张。故选 A。 考点:自然带垂直分布、地貌、气候和板块构造 点评:本组试题结合图示考查自然带的变化、地貌及气候类型的判断、板块的移动,试题综合性强,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依据图判断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及地貌的类型,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板块的移动方向。 新华社消息 ,我国平均每年有 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个,有 “千湖之省 ”的美誉 ,而目前只剩下 83个。昔日 “八百里洞庭湖 ”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12、。阅读上述文字 ,完成第问题。 【小题 1】使 “八百里洞庭湖 ”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 A B C D 【小题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 “水灾频发 ”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小题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 A调蓄洪水 B航运 C发电 D旅游观光 【小题 4】 20 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 “变大 ” 退耕还林 建设 “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跨流域调水 退田还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3、3】 C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因人口的增加,人们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减小;又因人们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洞庭湖,使其面积减小。故选 A。 【小题 2】湖的面积减小,蓄水能力下降,使其调蓄功能降低,所以使水灾频发。故选 B。 【小题 3】洞庭湖可以调蓄洪水,利于航运,还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观光,但是它地势低平,水力条件差,不能用来发电。故选 C。 【小题 4】因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和围湖造田,所以使其面积 “变大 ”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故选 D。 考点:洞庭湖 点评:本组试题考查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试题难度
14、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洞庭湖的作用及面积减小的原因,然后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 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相关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面积 人口 钢 煤 发电量 汽车 世界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 2.5 1.3 5.1 7.0 4.5 14.2 【小题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 B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小题 2】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北部形成了 (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
15、林业基地 D以水果 .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表格可知:德国的面积和人口所占比例较小,而钢、煤、发电量、汽车等工业产品都占较大比重,所以德国应是发达的工业国。故选 A。 【小题 2】因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所以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水果 .蔬菜的生产,但适合牧草的生长,因地制宜,可发展畜牧业。故选 B。 考点:德国 点评:本题考查德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德国工业的发展水平,根据题意判断德国农业的分布。 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
16、风 D西南季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丰富的降水,西南季风的强弱决定南亚地区降水的多少,那么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故选 D。 考点:季风气候 点评:本题考查南亚地区的季风,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南亚地区的夏季风的风向。 以下对于月球表层环境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万籁俱寂 B月球表层明亮的地方是高原 C月球白天的天空格外明亮 D月球表层没有可供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声音的传播,万籁俱寂;月球表层明亮的地方表明是高原;月球表层没有可供生命生存的液态水;而月球上没有大气的散射,
17、所以月球白天的天空也是黑色的。故选 C。 考点:月球 点评:本题考查月球上的自然现象,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月球上没有大气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 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 自然资源丰富 科技发达 对外开放程度高 消费水平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资源、科技和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日本资源缺乏,所以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是因科技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高。故选 B、 考点: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中国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淮安 涟水县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