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757-2018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pdf
《DB12 T 757-2018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757-2018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60.35 B 90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757 2018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of wheat field irrigation 2018 - 01 - 17 发布 2018 - 03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757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 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
2、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 邓永卓 、王凤行、杨靖峰、王姝逸、李小刚。 DB12/T 757 2018 1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 麦田墒情监测点 选址与布设,监测设备及安装,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决策,预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 灌溉指导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80.2-2012 可靠性试验 第 2部分 :试验周期设计
3、 GB 19517-2009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GB/T 28418-2012 土壤水分(墒情)检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B 31221-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3 术语和定义 3.1 土壤墒情 soil moisture content 田间土壤含水量及其 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 。 3.2 土壤墒情等级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classification 田间土壤含水量及其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 的程度。 3.3 土壤相对湿度 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
4、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4 麦田墒情监测点的选址与布设 4.1 监测点选址 4.1.1 应选择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耕作制度等有代表性且地面平整、管理便利的地块。 4.1.2 监测地段的小麦面积不小于 0.2ha。 4.1.3 监测点四周应空旷,避免设在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压线、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4.1.4 避开地方性雾、烟、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以及水体污 染严重的区域。 4.1.5 避免在重大自然灾害易发区以及面临土地用途改变的区域设置监测点。 DB12/T 757 2018 2 4.1.6 开展农田小气候监测的,选址应符 合 GB31221-2014 的要求。
5、4.2 监测点布设 4.2.1 监测点位置应相对固定,标注经纬度信息,并设立保护标识。 4.2.2 监测点应选取监测地块内距离地块 边缘 2m 以 上的位置。 4.2.3 监测点应设置为 边长 2m-4m 的正方形或直径 2m-4m 的圆形, 四周设置高度不小于 1.2 m 的 围栏 。 4.2.4 选点密度应根据生态区类型、耕作制度、监测用途等综合确定。 4.2.5 多个监测点同时布设在同一地块时,应采用随机均匀布点原则,监测点相互间距离应大于 5 m。 4.2.6 应 考虑供电、网络、维护等必备条件,以保证数据的连续采集和及时上传。 5 监测设备及安装 5.1 监测设备 的选择 可以采用固
6、定式自动监测站、移动式监测仪进行测定。监测设备应符合 GB/T28418-2012的规定。 5.2 设备的安装 5.2.1 自动监测站 5.2.1.1 自动监测站配置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小型气象站、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数据传输处理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 5.2.1.2 自动监测站土壤水分监测深度不少于 40cm,至少需监测 10cm、 20cm、 40cm 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 5.2.2 移动式监测仪 5.2.2.1 移动式墒情监测仪配置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数据传 输处理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 5.2.2.2 移动式墒情监测仪土壤水分监测深度一般不少于 20cm,必要
7、时应采用土壤采样工具辅助监测到 40cm 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 5.2.3 监测站 所有电器设备 其 安全性应符合 GB 19517-2009的规定 、 稳定性应符合 GB/T 5080.2-2012的规定。 5.2.4 其它 如配置 农田小气候监测设备应满足 GB/T 20524-2006的 要求。 6 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 6.1 数据采集 6.1.1 自动监测点数据采集 6.1.1.1 自动监测站的土壤墒情数据设置为每小时整点记录。数据记录方式参见附表 A。 6.1.1.2 配套气象数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 雨量等数据同步设置为每小时整点记录。 数据记录方式参见附表 B。
8、DB12/T 757 2018 3 6.1.2 人工监测点数据采集 6.1.2.1 统一定时测定土壤水分,每月 1 日、 11 日、 21 日监测。 6.1.2.2 测定日如遇雨或灌溉时,应在监测点地面积水消失 24h 后进行测定;若无积水可根据土表湿润情况,在 2h-6h 后进行测定;如遇连续降雨则不测定。 6.1.2.3 冬季土壤封冻后暂停测定,待土壤解冻后恢复测定。 6.1.2.4 在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和旱情发展期应增加测定次数。数据记录方式参见附表 C。 6.2 数据传输与处理 6.2.1 数据的传输 6.2.1.1 通过红外、蓝牙、 ZigBee、 WiFi、微波通讯等短距离信号传输方
9、式进行数据传感器与采集 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6.2.1.2 通过 GPRS/3G/4G、光纤等远距离信号传输方式实现采集控制器与监控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6.2.2 数据的处理 6.2.2.1 由土壤墒情远程监测及预警系统(服务器)接收采集控制器发送的相关数据,通过功能模块,完成对数据的存储、整理、清洗、转换和分析。 6.2.2.2 根据采集的信息同小麦各生育时期墒情评价指标结合,形成土壤墒情智能决策方案。 7 决策 7.1 墒情评价 方法及 指标 7.1.1 评价方法 7.1.1.1 以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作为墒情评价依据。 7.1.1.2 以小麦不同生育期作为评价阶段
10、。 7.1.1.3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一般选取 0cm 40cm 深度的土壤 层进行灌溉决策和评价。 7.1.2 评价指标 小麦各生育时期墒情评价指标见表 1 表 1 小麦各生育时期墒情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 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墒情指标 W 播种出苗期 苗期 分蘖期 返青期 拔节期 孕穗期 灌浆期 成熟期 评价深度( cm) 0 20 0 40 级 W 90 W 95 W 95 W 60 级 70 90 70 95 80 95 55 60 级 60 W 70 55 W 70 65 W 80 50 W 55 DB12/T 757 2018 4 级 55 W 60 45 W 55 55 W 65 4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757-2018 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 757 2018 麦田 灌溉 智能 决策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