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825-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DB11 T 825-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825-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1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 11/T 825 2015 备 案 号: J11906 20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15 12 30发布 2016 04 01实施 联合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编 号:DB11/T 825-2015 备 案 号:J11906 -201 主编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2、局 施行日期: 2016年 04月 01日 2015 北京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 2014 36号的要求,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科技促进中心和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北京市地方 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11 基础上修订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参考了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4的实施 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内 外标准, 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 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对具体内容进
3、行了 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 术 语、 基本规定、节 地 与室外环 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 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 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 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4调整评价方法。对各类评价指标评分,并在每
4、类评价指标评分项满足最 低得分要求的前提下, 以总得分确定绿色建筑等级。 相应地, 将 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GB/T 50378-2006 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合并改为评分项。 5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 6明确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7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对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赋以评价分值。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 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 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地址:北
5、京市西城区广莲路甲5号建设大 厦B 座402室;邮政编码 :100055;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59977508)。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艾科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 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嘉铭第一太平洋戴维斯物业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赵丰东 陈 颖 乔 渊 谢琳娜 包 延慧 曾 宇 肖 伟 万 水 娥 李 建 琳 刘 翼 李
6、晨光 杜海龙 刘卫权 孟 冲 徐 晖 鲁东静 焦 舰 林波荣 曾 捷 蒋 荃 李海兵 徐小伟 路 宾 巩金超 张 君 于 昆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窦以德 鹿 勤 郎四维 赵 锂 王昌兴 李久林 戴 德慈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 规定 . 3 3.2 评价 与等级 划分 3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5 4.1 控 制项 . 5 4.2 评 分 项 . 5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10 5.1 控 制项 . 10 5.2 评 分 项 . 10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5 6.1 控 制项 . 15 6.2 评 分 项 . 15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7、 .18 7.1 控 制项 . 18 7.2 评 分 项 . 18 8 室内环境质量 .21 8.1 控 制项 . 21 8.2 评 分 项 . 21 9 施工管理 .24 9.1 控 制项 . 24 9.2 评 分 项 . 24 10 运营管理 .27 10.1 控 制项 . 27 10.2 评 分 项 . 27 11 提高与创新 30 11.1 一般 规定 30 11.2 加分 项 30 本标准用词说明 .33 引用标准名录 .34 附:条文说明 3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3.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3 3.2 Assessment and Rating 3 4 Land Saving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5 4.1 Prerequisite Items . 5 4.2 Scoring Items . 5 5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Utilization .10 5.1 Prerequisite Items . 10 5.2 Scoring Items . 10 6 Water Saving and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15 6.1 Prerequis
9、ite Items . 15 6.2 Scoring Items . 15 7 Material Saving and Material Resource Utilization .18 7.1 Prerequisite Items . 18 7.2 Scoring Items . 18 8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21 8.1 Prerequisite Items . 21 8.2 Scoring Items . 21 9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24 9.1 Prerequisite Items . 24 9.2 Scoring Ite
10、ms . 24 10 Operation Management .27 10.1 Prerequisite Items . 27 10.2 Scoring Items . 27 11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30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30 11.2 Bonus Items 3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4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5 1 1 总则 1.0.1 为贯彻 国家 和
11、北京市技术 经济 政策 , 节约 资源 , 保护 环境 , 规范 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评 价,推进 可持续 发展,制 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 适用 于北京市行政区 域内民用 建筑绿色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 应遵循因地制 宜的原 则 , 结 合 北京地 区的 气候 、资源、 自然 环境、经 济 、 文 化 等 特点 , 对建筑 全寿命 期 内, 节能、节 地 、节水、节材、 保护 环境 等性 能进行 综合 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 除应 符 合本标准的 规定外 , 尚应 符 合国家 及北京市 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 定。 2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
12、lding 在 全寿命 期内 ,最 大 限度地 节约 资源 (节能、节 地 、节水、节材 ) 、 保护 环境、 减少污 染,为 人们 提供健康 、适用 和 高效 的使 用空间 ,与 自然和 谐共 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 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 的气 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 ,用 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 的差 值表示,是城 市 热岛效 应的 表征参 数。 2.0.3 年径流 总量 控制 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 自然 和人 工强 化的 入渗 、 滞蓄 、调 蓄 和 收 集 回 用 , 场 地 内 累 计
13、 一 年 得 到 控 制的 雨水 量占全 年总 降雨 量的 比例 。 2.0.4 可再生 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 能、 太阳 能、水能、 生 物质 能、 地热 能和 海洋 能 等非 化石 能源 的统称 。 2.0.5 再生 水 reclaimed water 污 水经 处理后 ,达到规定水 质标准 、满足一 定使 用 要求的 非饮 用水 。 2.0.6 非传统 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 同于 传统 地表 水供水 和地 下水 供水 的水源 ,包括再生 水、 雨水、 海水 等。 2.0.7 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14、 不改变物质 形态 可直接再利用 的, 或经 过组 合、 修 复后 直接再 利用 的回收 材料 。 2.0.8 可再 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 改变 物质 形态 可实 现循 环利用 的材料 。 2.0.9 综合 效能调适 commissioning 通过对建筑 各机电系 统的 调试验证、 性能测试 验证 、季节性工况验证和 综合 效果验 收 , 使 系 统 满足 不同 负荷 工况和 用户使 用的 需求。 3 3 基本规定 3.1 一 般 规 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 单 栋 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 对 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 ,凡涉及系 统 性 、 整 体 性
15、的 指标, 应基于 该栋 建筑 所属 工程项目的 总体 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 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 工图设计文 件 审查通过 后进行, 运行评价 应 在建筑通过 竣工验 收并 投入使 用一 年后 进行。 3.1.3 申 请 评价方应 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 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 ,选用适当的 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 ,对规划、设计、施工、运 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 制, 并提交相应分 析 、 测试报告 和相 关文 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 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 审查,出具 评价报告 ,确 定等级 。对 申请运 行评
16、价的建筑, 尚应 进行 现场考 察。 3.2 评 价 与 等 级 划 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 、 施 工管理、运营管理 7类指 标组成。每 类指标 均包 括控制项和评 分项。评价 指标体系 还统 一设 置加分 项。 3.2.2 设计评价 时,不 对 施工管理 和运营管理 2 类指 标进行评价,但 可预评 相关条文 。运 行评价 应包括 7类指 标。 3.2.3 控制项的评 定结 果为 满足或 不满足; 评分 项和 加分 项的评 定结 果为 分值 。 3.2.4 绿色建筑评价 应按 总得分 确定
17、 等级 。 3.2.5 评价 指标 体系 7类指 标的 总分 均为 100分 。7 类指标 各自 的评 分项 得分 Q 1 、 Q 2 、 Q 3 、 Q 4 、 Q 5 、 Q 6 、 Q 7 按参 评建筑 该 类指 标的评分 项实 际 得分值 除以 适用于 该建筑的评分 项总分 值 再 乘以 100分 计算 。 3.2.6 加分 项的 附加 得 分 Q 8 按本标准 第 11章 的有关 规定确 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 总 得分按下式 进行计 算,其 中评价指 标体系 7类指 标评 分 项的 权重 w 1 w 7 按表 3.2.7取值 。 Qw 1 Q 1 w2 Q 2 w 3 Q
18、 3 w 4 Q 4 w 5 Q 5 w 6 Q 6 w 7 Q 7 Q 8 ( 3.2.7) 表 3.2.7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4 节地与 室外环境 w 1节能与 能源利用 w 2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 3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w 4室内环 境 质量 w 5施 工 管理 w 6运营 管理 w 7设计 评价 居 住建筑 0.21 0.24 0.20 0.17 0.18 公 共 建筑 0.16 0.28 0.18 0.19 0.19 运 行 评价 居 住建筑 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 共 建筑 0.13 0.23 0.14 0.15 0.
19、15 0.10 0.10 注 : 1 表 中 “ ”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 对 于同时具有 居住和公共 功 能 的单 体 建筑,各类 评价 指标权重取 为 居住建筑和公 共建筑所对 应权重 的平均值。 3.2.8 绿色建筑 分为 一星 级、二 星级 、三星 级 3个等级。 3个 等级 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 本标 准 所 有控 制项的要求, 且每 类指 标的评 分项 得分 不应 小 于 40分。 当绿色建筑总 得 分分 别达 到 50分、60 分、 80分时 ,绿色建筑 等级 分别 为一 星级、 二星 级、 三星 级。 3.2.9 对多功 能的综合 性单 体建筑, 应
20、 按本标准 全 部评价条文 逐 条对适用 的区 域进行评 价,确 定各 评价 条文 的得 分。 5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1 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规划与 建设应符合北京市城乡规 划,且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 、各类保护 区、文物 古迹 保护 的建设 控制要求。 4.1.2 场 地 选址、规 划与 建设应保证场地安全,场 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 等 灾害的威 胁 , 无危险 化学 品、 易燃易爆等 危险 源的 威胁 ,且无 电 磁辐射 、含氡土壤 等危害。 4.1.3 场 地 内 建设项目 不应 有 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且应通过合理布局和隔离 等措施降低污 染 源 的 影响 。 4
21、.1.4 建筑 规划 布局 应满足 日 照标准, 且不 得使 周边建筑及 场地的日 照条 件低 于日照 标准要 求。 4.2 评 分 项 土 地 利用 4.2.1 节约 集约 利用 土地,评价 总分 值 为 17分, 并 按下列 规则 评分 : 1 对 居住建筑,根据 其的人 均 居住 用地 指标 按表 4.2.1-1的 规则 评分 : 表 4.2.1-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 住建筑 人均 居住 用地 指标 A( m 2 ) 得 分 3层 及以下 46 层 712 层 1318 层 19层 及以 上 35 A 41 23 A 26 22 A 24 20 A 22 11 A 14
22、 13 A 35 A23 A 22 A 20 A 11 17 2 对公 共建筑,根据 其的 容积率按表 4.2.1-2的 规则 评分: 表 4.2.1-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公 共 建筑 容积率 R 得 分 办 公科 研、商 业 金 融 、 综合体类 文化娱乐、医疗 卫生、教育 、体 育 、交 通 、民政类 0.8 R1.5 0.5 R0.8 5 1.5 R2.0 0.8 R1.2 9 2.0 R3.5 1.2 R1.5 13 R3.5 R 1.5 17 4.2.2 场地 内合 理设 置绿 化用地,评价 总分 值为 9分 , 并按 下列 规则分 别评 分并累 计: 1 居 住建筑的住 区绿
23、地 率 :符合 规划 指标要求, 得 1分 ;达到 规划 指标的 110%, 得 2 6 分;达到 规划 指标 120%, 得 3分 ; 2 居 住建筑的住 区人 均公共 绿地 面积 :符 合规 划指 标要求, 得 1分; 达到 规划 指 标的 130%, 得 3分; 达到 规划 指标的 150%, 得 6分 ; 3 公 共建筑的绿地 率: 符 合规划 指标要求,得 2分; 达到 规划 指标的 110%, 得 5分 ; 达到规 划指 标的 120%, 得 7分 ; 4 公 共建筑的绿地 向社 会公 众 开放 ,得 2分 。 4.2.3 合理开 发利用 地下 空间,评价 总分 值 为 7分 ,并
24、按 下列 规则 评分 : 1 居 住建筑地 下建筑 面积与 地上建筑 面积 的比率 Rr: 达到 5%, 得 2分; 达到 15%得 4分; 达到 25%得 6分; 达到 30%, 得 7分; 2 公 共建筑地 下建筑 面积与 建筑基 底面 积的 比率 Rb和地 下一 层建筑 面积 与总用地 面 积的比率 Rp: Rb达到 70%, 得 3分 ;Rb 达到 100%且 Rp小 于 70%, 得 5分 ; Rb达到 200% 且 Rp小 于 70%,得 7分 。 室外环境 4.2.4 建筑 及 照明 设计 避免产生光 污染,评价 总分 值为 4分 ,并按 下列规则分 别 评 分并 累 计: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825-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825 2015 绿色 建筑 评价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