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授课教师:何爱平 教授,第一章 商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一)商品的含义:,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3商品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一)商品的含义:,4商品的经济性质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5商品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起点,(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及特点,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即对购买者有用的使用价值,1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及特点,3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
2、的物质承担者,5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劳务产品等,二、交换价值和价值,(一)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其内在尺度是价值。,(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二、交换价值和价值,(三)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内在的,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2、所谓统一,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商品,缺少其中一个,就不是商品。,1、所谓对立,就是有矛盾,具体地讲,你要占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占有价值,反之亦然,第二节 体现在商
3、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一、具体劳动,(一)具体劳动,也可称为有用劳动,是指人们生产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等的劳动。,(二)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三)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形成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四)具体劳动的永恒性,它不以社会形式的变化为转移,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五)具体劳动不是生产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一、具体劳动,(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一)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
4、的劳动二重性,二、抽象劳动,(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四)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二、抽象劳动,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一)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商品价值量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一)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5、间,(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二者关系,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简单劳动是不需经过特殊培养、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必须经过特殊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专长的劳动者的劳动。商品价值量最终由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二者关系,2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是高倍数的复杂劳动。,3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2商品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表示方法及劳动生产率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一)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是同一部门内部竞争实现的,二、市场价值的确定,(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影响市场价值,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一)简单价值形式及公式,简单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公式:1只羊=2把斧子,第四节 价值形式,一、简单价值形式,(二)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二者既统一,又相互排斥。,第四节 价值形式,一、简单价值形式,(三)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
7、形式。,(一)扩大价值形式及公式。扩大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公式:,二、扩大价值形式,第四节 价值形式,二、扩大价值形式,(三)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商品价值表现无止境,价值表现未统一。,第四节 价值形式,(二)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三、一般价值形式,(一)一般价值形式及公式。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第四节 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二)一般价值形式的特点及局限。一般价值形式的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又是统一的,因而是一般的。但是,一般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还未固定在某一种商品
8、上,交换仍然存在困难。,第四节 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一)货币形式及公式。货币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贵金属来表现的价值形式。,(二)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阶段,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特殊商品上,第四节 价值形式,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1私人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由他私人决定,生产的产品也由私人支配。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9、动的含义:,2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必须转变为社会劳动,否则私人劳动就会成为无效劳动。,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3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又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是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生产商品的,因此他们的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二、私人
10、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对商品经济的影响,(一)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二)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章 货币,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一、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前一章价值形式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的考查,说明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二、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矛盾发展的产物,(一)商品交换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物与物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二)交换过程的矛盾,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
11、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三、货币的本质,(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二)金银等贵金属之所以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因为它们具有商品属性和独特的自然属性。,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一)价值尺度的定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计算商品价值量大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二)价格的界定和与价值的关系,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或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节 货币
12、的职能,二、流通手段,(一)流通手段的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二)商品流通及公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商品流通。公式:WGW,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二、流通手段,(三)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双重性。一方面,促进商品交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买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四)纸币:以国家信用为依据所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三、贮藏手段,(一)贮藏手段的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二)贮藏手段的作用:能够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货币“储水池”
13、的作用。,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四、支付手段,(一)概念:指用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欠款的职能,实际上是一种信用交易的媒介。,(二)支付手段作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方便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会造成债务关系破坏,产生经济危机形成上的可能性。,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五、世界货币,(一)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二)世界货币的作用: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别国商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支付赔款等。,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一)概念: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取决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第三节 货
14、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及关系,1.公式:,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3通货膨胀,二、贵金属货币与其代表并存的流通规律,(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及关系,第四节 货币的虚拟化与通货膨胀,一、货币虚拟化的历史过程,二、货币形式虚拟化的逻辑过程,三、虚拟货币的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第三章 价值规律,第一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
15、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表现,不仅以价值为基础,还受供求关系影响,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第一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2价值规律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规律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第二节 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作用的机制,二、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运行和作用过程,价值规律作用的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
16、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是资本,(二)两种流通公式的共同点和区别,1作为货币的货币流通形式是:WGW,2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是:GWG,3共同点:,(2)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3)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4区别点:,(2)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1)都是由买和卖两
17、个阶段组成,(1)两种流通的形式不同,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资本总公式综合反映了产业关系,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实质在于流通中增殖了价值。,(三)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条件。,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成为雇佣劳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成为雇佣劳动,(二)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8、的。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还包括一个历史道德要素。,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劳动的强制性: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 价值形成过程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过程。,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9、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统一。,4 剩余价值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二)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三)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会增殖自己的价值,所以称为可变资本。,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一)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二)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的多少。,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0、一)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工作日的延长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二是社会道德界限。,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1
2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以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为起点的。,3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最终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三、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劳动者素质和智能的提高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在不断地增加,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鸿沟在加深。,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本质,(二)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原因在于:,(一)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
22、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1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和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的话、就犯了逻辑上同义语反复的错误。,2劳动在出卖前没有独立存在,不具有商品的特征。劳动开始后,劳动已不属于工人。工人无权出卖。,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3劳动者要使他的劳动在出卖前就独立存在,实际上出卖的只是他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劳动。,4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的语,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三)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二、工资的基本形式,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一)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计件
23、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二)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就是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得到工资和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相对量。,三、劳动力价值与工资的变动趋势,(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工人消费的基本生活资料数量增加,(二)社会经济发展,工人必须的生活资料的内容范围扩大,(三)社会经济发展,工人的教育支出增加,(四)工人社会保险费、福利费、公共教育都有所增加,第五章 资本积累,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一)再生产的概念。生产过程的重复更新或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就
24、是再生产过程。,(二)再生产的分类,1再生产按规模可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法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在原来规律上重复进行。,(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1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2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生产出来的。,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工人是资本
25、的附属物。,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累,(一)资本积累的概念,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1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外在压力决定资本家必然进行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量的决定因素,(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继续扩大无偿占有。,(二)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1剩余价值率即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高低。,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与所
26、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一)资本的积聚: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它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和条件的。,(二)资本集中:若干小资本合并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或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三)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一)资本的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量的比例。,2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称为资本价值构成。,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一)资本的构成,3资本
27、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二、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二)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地增加。,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四)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三、资本主义的贫富两极分化,(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分化,第五章 资本积
28、累,(一)再生产的概念,生产过程的重复更新或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二)再生产的分类,1再生产按规模可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2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二)再生产的分类,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使生产规模扩大,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二、资本
29、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法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在原来规律上重复进行。,1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2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生产出来的,(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工人是资本的附属物,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
30、累,(一)资本积累的概念,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1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外在压力决定资本家必然进行积累。,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量的决定因素,(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继续扩大无偿占有。,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1剩余价值率即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高低。,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量的决定因素,2社会
31、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1)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降低,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剩余价值率提高,剩余价值量增加,资本积累数量增多;,(2)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降低,同量资本可购买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从更多工人榨取更多剩余价值;,(3)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降低,资本家用较少的消费基金保持原有消费水平,从而增加积累基金,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4)劳动生产率提高,可用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的生产资料代替原有的生产资料,可获得超额
32、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量的决定因素,预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应增大,剩余价值量增加,资本积累数量增多,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一)资本的积聚: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它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和条件的,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包括追加不变资本和追加可变资本,资本积聚:剩余价值资本化而使个别资本增大。原预付资本与追加不变资本和追加可变资本之和。它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和条件的,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二)资本集中:
33、若干小资本合并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或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区别:,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1)是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量,(2)数量是否受到限制,(3)增大的速度快慢,(4)反映的关系不同,联系:资本积聚发展,更有可能加速集中,资本集中过程也可加速资本积聚,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三)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区别:,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一)资本的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
34、料与劳动力之间量的比例,2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称为资本价值构成,3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二)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地增加。,(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35、件。,(四)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三、资本主义的贫富两极分化,(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分化,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三篇 个别资本运动,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及其循环,(一)产业资本的概念与特征,1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二)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1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继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又返回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2
3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3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一)货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货币资本的全过程。,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二)生产资本的循环:是指从生产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生产资本的全过程。,(三)商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商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商品资本的全过程。,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三)
37、产业资本正常循环上述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及其速度,(一)资本周转:周而复始或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二)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总和。,(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公式:,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一)影响资本周转的直接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影响资本周转的间接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及其他因素。,(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表现在:,1两种划分的目的不同,2两种划分的标准不同,三、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一)固定资本磨损的形式,1固定资本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其原因是固定资本
38、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磨损。,2固定资本的磨损还包括无形磨损,其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发明更先进的技术引起的磨损。,(二)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形式提取的价值补偿。,四、预付总资本的周转,(一)预付总资本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二)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取决两个因素,1总资本中组成部分的各自周转速度,2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五、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一)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量即一年创造的剩余价值总和。,(二)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指一年
39、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总量之比。,六、资本周转速度与社会再生产中的比例关系,七、资本周转理论的意义,第七章 资本主义企业,第一节 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和形式,一、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一)资本主义企业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组织,(二)资本主义企业具有二重性: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微观组织,一是反映价值增殖的特殊经济关系。,二、资本主义企业的具体形式,(一)个人业主制企业:指由一个资本家出资建立并往往由其本人和家庭成员直接管理经营的企业,(二)合伙制企业: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本家出资建立并由他们共同管理经营、分享剩余价值的企业,(三)公司制企业:
40、指依据所在国公司法的要求,以某些个人和其他企业或经济实体出资为基础,以企业本身的名义注册建立的企业,第二节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质,一、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实现资本增殖的必然要求,第二节 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一、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基本经济关系,(一)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二)资本家内部分割企业管理权限,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二、现代资本主义内部各个资本家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第四篇 部门资本运动,第八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成本价格的概念。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用K表示,成本价
41、格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一、成本价格与利润,3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1商品价值的构成:商品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即:,(一)成本价格及意义,(二)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2利润是总资本“观念上的产物”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与剩余价值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二、利润率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反映预付总资本 的盈利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一)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为:,(三)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2. 资本
42、有机构成;,3. 资本周转速度;,4. 不变资本节省和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二)各生产部门因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既使投入等量资本利润率也是不同的,导致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进行激烈竞争。,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三)竞争的手段是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直到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为止,即形成平均利润率。,(四)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五)平均利润率不是简单平均
43、化,平均利润率是一种趋势。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不排斥超额利润的存在。,二、生产价格的形成,(一)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而形成,(二)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有密切关系。商品价值是生产价格的本质,生产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二、生产价格规律,(一)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规律,(二)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二、生产价格规律,(三)生产价格学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1全社会的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2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
44、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四、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一) 科学地阐明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为分析产业利润、利息、地租等提供理论前提。,(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仅与本企业资本家对立,而且是社会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三)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在减轻,也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利润量的减少。,二
45、、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二)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四)国际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内在矛盾的展开,(一)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二)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三)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矛盾,(四)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各国之间的矛盾,第九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一节 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一、商业资本的形成,(一)商业资本的概念。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二)商业资本的形成,1商业资本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商业资本形成的标志,最主要的是有独立投资,二、商业资本的
46、职能,三、商业资本的作用,(一)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即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一)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和缩短周转时间,(二)增加生产资本和扩大生产规模。,(三)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第二节 商业利润,一、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质,(一)商业利润的概念。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商业利润的实现途径。表现上看商业利润来自商品出售价格大于购买价格的差额。,第二节 商业利润,一、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质,(三)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四)商业利润的实质体现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二
47、、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一)商业职工与产业工人一样是受雇于商业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和剩余两部分。,(二)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商业利润。,(三)商业资本家用延长工作日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加强对商业店员的剥削。,第三节 商业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一、商业流通费用的分类: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二、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源泉是剩余价值,第十章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的形成,(一)借贷资本是以获取利息为目的而贷放出去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二)借贷资本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在产业
48、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中,出现了闲置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来源,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产业和商业资本家缺少资本,急于借入资本发展生产的流通。,二、借贷资本的特征,(一)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二)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三)借贷资本是一种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三、利息、利息率与企业主收入,(一)利息的概念,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将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收取的报酬,它是职能资本家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三、利息、利息率与企业主收入,(二)企业主收入。是职能资本家平均利润扣除支付给借贷资本家利息后的余额。,(三)利息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49、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三是其他因素也影响利息率的变化,第二节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一、银行资本的构成职能,(一)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主义企业,其资本是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构成。,第二节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一、银行资本的构成职能,(二)银行资本的职能,银行资本的职能即借贷中介人和收付中介人,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银行业务一是负债业务,二是资产业务。,二、银行利润及其来源,(一)银行利润是由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是平均利润的存在形式,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第三节 资本主义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一、资本主义银行体系及银行业的发展,二、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信用,第一节 资本主义信用与信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