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488771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 )。 ( 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 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 ( C)法律出自国家 ( 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2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在广义上指 ( )。 ( A)法律的体系 ( B)法律的整体 ( C)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 D)最高权力机关及 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 3 法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法律具有某些 ( )。

2、 ( A)正义性 ( B)利益性 ( C)共同性 ( D)客观性 4 “法 ”和 “律 ”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最早在中国使用是 ( )。 ( A)唐朝时由高丽传人 ( B)北宋时期由波斯传人 ( C)清朝末年由日本传人 ( D)辛亥革命时期由苏联传人 5 以下表述符合我国当代法学理论界对广义 “法律 ”认识的是 ( )。 ( A)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B)广义的法律是指所有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C)广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D)广义的法律是指所有的制定法 6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 )。 ( A)全国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 ( B)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 ( C)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 ( 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7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 ( )。 ( A)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 (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C)法律具有规范性 ( D)法律具有客观性 8 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 (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

4、于法律的范畴 ( D)国家强制力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9 对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 A)国家的历史传统 ( B)国家的阶级结构 (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0 所谓 ( ),即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 A)法的强制性 ( B)法的程序性 ( C)法的国家性 ( D)法的适用性 11 保证法律实施的是 ( )。 ( A)道德力量 ( B)社会舆论 ( C)国家强制力 ( D)风土人情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

5、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 大陆法系法律得以建立的基本结构是 ( )。 ( A)公法 ( B)私法 ( C)债权法 ( D)物权法 13 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14 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有 ( )。 ( A)法律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 B)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 C)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 D)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15 以下属于传统意义公法的有 ( )。 ( A)宪法 ( B)行政法 ( C)刑法 ( D)诉讼法 16 法产生的基本

6、标志是 ( )。 ( A)国家的 产生 ( B)诉讼与审判的出现 ( C)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 D)私有制的出现 17 资本主义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 ) ( A)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 B)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 D)当代资本主义阶段 18 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 ( )。 ( A)阶级本质不同 ( B)判例的地位不同 ( C)经济基础不同 ( D)法官的作用不同 19 下列国家中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 ( )。 ( A)西班牙 ( B)新加坡 ( C)印度 ( D)日本 三、简答题 第 64-6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7、 20 简述秦代的审判制度。 21 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22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主要表现。 四、分析题 第 67-69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3 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唐律疏议 .断狱律规定: “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 故失论。 ” 24 唐律疏议 .名例中说: “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

8、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 ”请就此予以分析。 25 文献通考中说到 “ 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这是评价的什么制度,请作简要分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律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规则,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表明了法的规范性,法律出自国家表明了

9、法的国家性,均不符合选项要求。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指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的整体,狭义上的法律指的是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 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法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与人类共同存在的,因此,法律反映规律就决定了不同法律的某些共同性。 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把 “法 ”和 “律 ”两字连用作为独立的合成词使用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由日本传人中国的。 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我国现代法律理论中,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

10、层含义,广义 “法律 ”的含义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 “法律 ”的 含义是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仍然要体现阶级性,在我国统治阶级就是人民的范畴。 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规范都具有约束力,而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组成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有着一般社会规范所不具有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由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障,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的特征。对法的特征的理解历来是个难点,初学法律

11、者往往会有很多错误 理解,因此成为常考的对象。法的第一特征是规范性,即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和方向,是反复多次适用而不是适用一次,即具有概括性、抽象性,而法的统一性是针对法的效力的普遍性而盲的,即法律从整体上讲在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效力具有统一性。周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统一性是从整体而言的,具体的法律效力又具有相对性,即效力差异性。故 A项表述错误。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又由于法律调整的只能是人们的外部行为,不是内心世界,因而社会关系都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建立的,因此法调整人们的行为与调整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里顺便要提 到一点,法律关系的产生、变动、消灭既有可能是行为也有可能是事件,

12、但法律关系本身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故 B 项正确。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法律效力,而在于有无普通的法律效力。由于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由于没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因而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这里的难点在于为何不屈于法律范畴的东西还具有法律效力,其实像合同等法律行为都具有法律效力,但都不是法律 ,原因在于法律本身与受法律保护的对象不能等同,故 C项不正确。法律具有强制性仅仅指的是具有强制的可能性,并非法律的实施都需要强制进行,因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保障,但并非唯一力量,故D项表述错误。 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

13、的基本认识是,从本质上讲,无论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法,还是国家意志本身,它们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1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强制实施需由专门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具体含义与法的强制性、法的国家性、法的适用性均有不同。 11 【正确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大陆法系法律体系的划分主要是公法和私法的划分。 13

14、【正确答案】 C,D 14 【正确答案】 C,D 15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都 属于大陆法系传统公法的范围。 16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法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开始分离的情况下出现的。 17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法的发展阶段是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分别经过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8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 西方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差别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判例法在英美法系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大

15、陆法系。在法 官的作用上,英美法系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因此与大陆法系不同。阶级本质、经济基础在西方两大法系都是相同的。 19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其范围主要是欧洲大陆国家,代表是法、德两国,但也包括过去曾是法、西、葡、荷四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日本、泰国、土耳其等。新加坡和印度都曾是英国殖民地,法律制度上也就接受英美法系的传统,成为其中的一员。 三、简答题 第 64-6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0 【正确答案】 秦朝重视审判工作 ,其审判制度已有较大发展。 (1)把讯问被告和庭审案件作了明确区分。凡讯问被告被称

16、为 “讯狱 ”,庭审案件被称为 “治狱 ”。 (2)秦朝强调犯人口供对于定案的重要性,为取得口供,允许司法官吏在办理手续后动用刑讯手段。同时,提倡鼓励不用刑讯得到真实口供。 (3)秦朝为了提高审判质量,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强调法官故意量刑不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凡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的,要承担 “不直 ”的责任;凡故意有罪不判,或通过篡改案情,逃避刑罚的,要承担 “纵囚 ”的责任。 (4)秦朝允许犯人提出再审要求,目的是通过再审程序纠正冤假错案。秦 简 .法律答问记载:在押犯接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 “乞鞠 ”。 21 【正确答案】 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1)法经

17、的内容。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囚法 (或作网法 ),四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囚法、捕法两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 法是关于 “盗贼 ”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 “六禁 ”,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 “具其加减 ”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 (2)法经规定了主要罪名、各种刑罚及相关的法律适用原则,涉及的内容已比较广泛,其基本特

18、点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 “轻罪重刑 ”的思想。 (3)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 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 “名例 ”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 “盗

19、 ”、 “贼 ”、 “囚 ”、 “捕 ”、 “杂 ”、 “具 ”各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22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传统法律开始了儒家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八议 ”人律。 “八议 ”是指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 “议其所犯 ”,对他们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的制度,表现出封建法律特权思想的鲜明特征。 “八议 ”制度源于西周的 “八辟之议 ”主张,曹魏时期 “八议 ”正式入律。 “八议 ”是指: “议亲 ”(皇亲国戚 )、 “议故 ” (皇帝故旧 )、 “议贤 ”(有封建德行与影响的人 )、 “议能 ”(有大才能的人 )、 “议功

20、 ”(有大功勋的人 )、 “议贵 ”(贵族官僚 )、 “议勤 ”(为封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 )、 “议宾 ”(前朝皇室宗亲 )。自曹魏以后, “八议 ”遂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2)“官当 ”人律。 “官当 ”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官当 ”制度的形成,表明封建特权法的进一步发展。 (3)“准五服以制罪 ”的确立。晋律首立 “准五服以制罪 ”的制度。 “服制 ”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此时被纳入法典,成为确定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施用的原则。它规定,在刑法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

21、,处罚愈重 。凡服制愈远,以尊犯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 “准五服以制罪 ”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广远,直至明清。 (4)“重罪十条 ”罪名的确立。所谓 “重罪十条 ”,是指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大犯罪的总称。把它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并强调 “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是儒家 “三纲 ”精神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 “重罪十条 ”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 “十恶 ”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 四、分析题 第 67-69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 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3 【正确答案】 这是唐

22、代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其意思是,司法官进行案件审判时,必须将判决该案所适用的律、令、格、式中的条文规定明确列出,否则就要处以笞三十的处罚。对于皇帝针对一时一事所发布的敕令,未经立法程序上升为普遍法律的 “永格 ”的,不得引用以为 “后比 ”。如果任意引用而致断罪有出入者,属故意,以故出故入罪论处;属过失,以过失出入罪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司法官严格、准确适用法律来追求司法公正的意图,对于避免司法冤案具有积极意义。 24 【正确答 案】 (1)这段话说明的是唐代封建贵族官员在法律上 “议 ”、 “当 ”的特权。 (2)“议 ”即 “八议 ”,也就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

23、优待的法律规定。但犯 “十恶 ”大罪的,不用此律。 “当 ”即 “官当 ”,也就是允许以官爵当徒罪,一般公罪比私罪加当徒一年。 (3)“八议 ”、 “官当 ”的刑罚原则源于儒家的 “礼有等差 ”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传统法律中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将传统伦理道德与法律相融合,实现礼与法的统一, “礼法合一 ”。 (4)表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具有身份法与伦理法的特征,对官僚贵族的特殊法律保护集中体现了法律中的等级身份性 质。 25 【正确答案】 (1)这段活是对宋代折杖法的评价。 (2)宋太祖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即把笞刑、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释放;流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一年;加役流,脊杖后,就地配役三年。从而使 “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 (3)虽然实行笞杖徒流刑的折杖法,但是仍然存在弊端。因此,在徽宗时又对徒以下罪的折杖刑数重作调整,减少对轻刑犯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