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最早提出“ 实验教育学”名称的是( )。(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裴斯泰洛齐2 在研究智力(IQ)对短时记忆 (STM)的关系中,研究者意识到:短时记忆除了受到被试的智力影响外,也可能受到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环境因素如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这一无关变量的影响,研究者把对被试短时记忆的测量放在隔音室进行。这使用了( ) 的方法。(A)消除(B)恒定(C)均衡(D)对照3 通过随机取样获得被试 20 人,其中男性 12 人,女性 8 人,
2、要分成两组进行实验。将男性 12 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女性 8 人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加入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使用了( )的方法。(A)消除(B)恒定(C)均衡(D)对照4 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是( )。(A)真实验(B)前实验(C)准实验(D)探索性实验5 因变量 Y 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 X 的有效性,这是( )。(A)内在效度(B)外部效度(C)信度(D)难度6 与自己的平时实践相结合,采取边实践边研究,研究促实践的研究方法是( )。(A)凋查研究(B)行动研究(C)测量研究(D)综合研究
3、7 秉承“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理念的是( )。(A)凯米斯(B)斯滕豪斯(C)赫尔巴特(D)梅伊曼8 “批判性行动研究 ”的代表人物是 ( )。(A)凯米斯(B)斯滕豪斯(C)赫尔巴特(D)梅伊曼9 提出“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 之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模式的是 ( )。(A)凯米斯(B)斯滕豪斯(C)勒温(D)梅伊曼10 在 200 名学生参加的某次语文水平测验中,有 30的学生成绩低于 60 分,则测验分数 60 分在团体数据中所处的百分等级(PR)是( )。(A)25(B) 30(C) 100(D)4011 研究者对课堂纪律情况与教师提问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
4、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下绝不可能出现的相关系数为( )。(A)038(B) 030(C)一 09(D)12二、简答题12 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是什么?13 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14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由哪些工作构成?15 简述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的特点。16 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17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提出背景。18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9 简述行动研究的优、缺点。必答题20 编制问卷的结构应该包括哪儿部分?21 举例说明四种测量调查的数据类型及其特点。22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3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4 提高教育实验效
5、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5 教育实验设计的丰要内容。26 试述教育实验研究评价的内容。27 试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28 教育调查报告的主要结构是什么?29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是什么?30 学术论文的主要结构是什么?31 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32 张校长准备对该校老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他在会上布置了研究过程,要求每天下午两位老师与其进行这方面的谈话。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张校长基本上摸清了人家的思想动态。(1)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到,张校长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2)这种研究方法的持点是什么?(3)这种研究的过程是什么?33 某乡镇中学有 200 名高一学生,
6、他们先前所在初中均未开设哲学课。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 诱思探究法对于哲学课程教学效果影响研究” 的真实验。(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 写出其名称和格式)为什么?(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34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 5 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 5 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7、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1)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3)该实验中的内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思想和方法上,为
8、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1901 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1907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拉伊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无关变量的相关内容。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
9、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无关变量的相关内容。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
10、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这种设计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准实验设计用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真实验设计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在效度的含义。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
11、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结果,而非其他未加以控制的因素所致。也就是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 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 X 的有效性。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致力于将实务工作与研究两者加以结合,鼓励教育实务工作者借由“研究一行动”的方式,改善在实际教育场景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展现出教育实务工作者之积极的行动力。随着一波波的教改推动,教师借着专业自主能力的诉求,不再沦为工具性“专业技工”与教育体制中的“配合者”,也由于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
12、“教师即研究者”的行动研究理念愈来愈受重视。倘若教师能够成为研究者,提升行动研究的能力,将能够对于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及教学品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助益。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斯滕豪斯有关行动研究的理念。秉承“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斯滕豪斯。这是一种实际性行动研究,是英美最为普遍的研究模式。在这类研究中,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咨询者”帮助他们形成假设,计划行动,评价行动过程及结果;研究的推动力量来自行动者自己,以自己的智慧来选择课题,指导行动。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
13、育研究方法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批判性行动研究”的代表人物。凯米斯等人认为,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评”“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这是独立性行动研究。就是实际工作者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及采取相应的行动,使教育摆脱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限制的一种研究方式。正因为它有着“批判”的特征,有人把它称为“批判性行动研究”。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尝试将行动研究的历程加以模式化描述的学者是行动研究的先驱勒温,而由其他学者如凯米斯所提出的行动研究历程模式,基本上也是以勒温的“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
14、反思”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模式为架构。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百分等级。百分等级分数是指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相对地位高低,可用百分等级来表示。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用 PR 表示。百分等级反映的是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百分比,在 0 到 100 之间取值。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相关系数。相关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系数是用来表示相关程度的量的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为一 100+100。当系数是+1 00 时,称为完全正相关;当系数是一 100 时,则称为完
15、全负相关。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二、简答题12 【正确答案】 (1)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强调因果关系的解释和研究的规范性,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和定量的研究,强调分析的方法,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事实与价值分开以追求结论的客观性。这是 19 世纪以来形成的实证主义研究途径。(2)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现实的教育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关注价值、情感和个性,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定性研究,强调综合(整合)的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3 【正确答案】 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1)检验、修改和完
16、善教育理论。检验现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并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有意义的、可靠的信息,对现有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筛选、改造、提炼和发展、完善。另外,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教育实验,我们能发现未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不断加深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教育实验,人为地创设一定的系统和环境,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3)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当研究者提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后,必须通过教育实验将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实验方案以付诸教育实践,才能切实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实验,
17、一方面寻求将这些理论具体化,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实验的结果又将进一步检验、充实、完善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4 【正确答案】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
18、确定操作定义。(4)选择适合的测景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5)选择实验设汁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5 【正确答案】 (1)前实验这种设计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2)准实验设计用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3)真实验设计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
19、6 【正确答案】 (1)偶然事件:在实验进展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2)成熟程度: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随时间发生的身心变化可能会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前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4)测量手段:测量手段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5)统计回归:挑选被试的误差,比如用极端分数进行回归,将对今后的测验产生不利影响。(6)在实验进展过程中被试的选择差异:被试未能随机分配或挑选,而其中一个因素起了作用,从而产生了组的不对等性。(7)实验的偶然减员:非随机挑选的被试脱离实验,会产生不良影响。(8)多种研究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交互作用。如取样与成熟程度的交互作用、取样与偶
20、然事件的交互作用等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7 【正确答案】 (1)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实务工作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高墙难以跨越。面对这种传统学术研究成果无法解决实务工作问题之困境,“行动研究”致力于将实务工作与研究二者加以结合,鼓励教育实务工作者借由“ 研究一行动”的方式,改善在实际教育场景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展现出教育实务工作者之积极的行动力。(2)随着一波波的教改推动,教师借着专业自主能力的诉求,不再沦为工具性“专业技工”与教育体制中的 “配合者”,也由于教师小断地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教师即研究者”的行动研究理念愈来愈受重视。倘若教师能够成为研究者,提升行动
21、研究的能力,将能够对于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及教学品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助益。(3)教育行动研究是由实践者着眼于改进教育实践而作出系统的、自我反思的科学探究方式。它注重了教师、学生在教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不但将实践者看作是教育知识的贡献者,而且,也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8 【正确答案】 (1)研究者兼具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教师由被研究的客体转变为具有自主性的主体,更能成功地跨越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鸿沟)。(2)行动研究以实务问题之解决为主要导向(行动研究的“实用价值” 通常高于其“理论价值”)。(3)实施过程兼具研究、行动两大方向(需要通过研究与行动不断循环枪证的过程,发展
22、出最适合实际情境需要与限制的改善策略)。(4)对象或问题具有特定性,结论亦适用于情境的改进。(5)行动研究重视研究者的自我反省(在实务上作当中了解问题,通过反省与探究发展出解决的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19 【正确答案】 (1)优点:行动研究是针对教育实际情境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因而它适用于那些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适用于中小规模的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2)缺点:行动研究本身常以具体实际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很少,因而内外部效度都显得有些脆弱,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科学的严格要求。此外,行动研究不能取代其他的
23、研究方法,而只能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必答题20 【正确答案】 问卷的结构是指一份完整的问卷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份完整的问卷主要应包含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结束语等几部分。(1)题目。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由于题目是研究对象首先看到的部分,所以题目的选择和确定至关重要。(2)前言。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单说明,目的在于引起研究对象的重视和兴趣,消除戒备心理,取得良好的合作。(3)指导语。指导语置于问卷前面,一般对问卷回答的方式、方法作具体的规定或对被调查者作答时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作具体的说明
24、,以引导被调查对象正确地填答问卷。一般要语言通俗流畅,简洁明了,语气亲切,使调查对象能够明白并愿意回答问题。(4)问题。问题及供选择的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问题是研究者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将有关调查内容转化而成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题目。在封闭性问卷中,问题后必须以不同形式附上供选择的答案;而在升放性问卷中,问题后不必提供任何形式的答案。(5)结束语。问题的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问题的结束语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答谢词,即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感谢;二是对问卷回收的方式的说明,即填答者完成填答后,用什么方法将问卷返回给调查者。另外,有些问卷在末尾还应署上问卷设计者的姓名和问卷设计、使用的时间。【知识模
25、块】 教育研究方法21 【正确答案】 (1)定名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类测量,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这些名称或符号,即定类变量。(2)定序测量。亦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相应的变量就是定序变量。如对文化程度的测量,即为定序测量。统计时相应的数字能够表示大小,但不能进行运算。(3)定距测量。亦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能够确定不同事物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相应的变量称定距变量,如智商、出生年份、温度等。它没有绝对零点,数字可以进行加减运算。(4)比率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
26、比例测量。它与定距测量的唯一不同就是具有绝对零点。统计数字既可进行加减运算,还能够进行乘除运算。相应的变鼍称比率变量,如收入、年龄、出生率等。尽可能对教育现象进行高层次测量,因为高层次测量包含的信息更多,而且高层次测量的结果容易转化为低层次的测量结果,反之则不行。【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2 【正确答案】 (1)因果关系的探讨。与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相关研究相区别,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因这些条件变化所引起的事物的相应变化,从而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调查研究以收集、分析存在的客观事实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现状的认识把握,只表明“是
27、什么”“怎么样”;相关研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表明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 。它们都不能直接对原因和结果作出确定的判断,只有实验研究,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说明“ 为什么” ,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理论研究也推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但与实验研究不同,理论研究是在一定实际材料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这是一种纯思辨的理性研究方法。而实验研究则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是把抽象的理论思维活动再现于感性的具体之中,通过实验,进一步论证思辨的结论,使它具有说服力。正是多种方法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验证,才能使我们对复杂的教育现象有所认识。
28、(2)自变量的操作 (进行实验处理) 。教育实验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要索取,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此,必须主动操作自变量的变化,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实验。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操作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而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一般来讲,对自变量的操作方式有三种:A 对非 A,一点 A 对许多 A,A 对B。但无论哪一种,在一个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至少操作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无关变量,观察在一个或更多的变量上的效果。(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
29、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 X 导致因变量 Y 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冈素的影响,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只有控制外来的无关变量,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的。如果没有控制,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控制” ,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3 【正确答案】 (1)消除。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
30、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例如,研究智力(IQ)对短时记忆(STM)的关系,研究者意识到:短时记忆除了受到被试的智力影响外,也可能受到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环境因素如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这一无关变量的影响,研究者对被试短时记忆的测量放在隔音室进行。(2)恒定。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最,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常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如要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效果的优劣,当研究者意识到教师的性别、年龄、相貌、语言风格、业务水平等无关变量会对教学方法的效果带来影响时,可以让同一位老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这样教师的性别、年
31、龄、相貌、语言风格、业务水平等无关变量对这两个班来说保持恒定。(3)均衡。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4)抵消。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量,由于重复测量,练习、迁移、干扰、疲劳、热身等作用会影响因变量的测量效果,研究者可以采用抵消的方式来
32、控制这类无关变量。例如,在一项关于比较 A、B 两种训练方法效果哪个更好的实验研究中,A、B 两种训练方法无论哪个先做,都会对后做的效果产生影响。(5)随机。随机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随机化控制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随机化指被试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分配实验处理等。通过随机化可以控制大量的无关变量,通过随机化可以把研究中的很多差异平均地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去,从而创造均等。只要在研究中采用随机化程序,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关变量,无论无关变量会产牛什么样的作用,它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都可以假定为是相等的。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研究者应该首
33、先考虑采用随机化控制,尤其是在无法确定有哪些无关变量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或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控制无关变量时。(6)盲法。盲法是指采用隐蔽手段,控制实验参与者的偏差或期待的一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如果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称之为单盲。例如,给儿童吃治疗多动症的药,看效果如何。为了在班级里进行观察比较,有些儿童吃药(实验组) ,有些儿童服安慰剂(控制组),只有老师知道谁吃药,谁服安慰剂。这种疗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情景同一化,可以避免被试可能产生的霍桑效应。【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4 【正确答案】 (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一个实验具体涉及两个组(实验组
34、与控制组)或几个组,要使各个组的平均数及变异鼍尽可能接近相等。实验组是接受新的实验处理的被试组,控制组是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或按照平常传统方式进行的组。除自变量不同外,其他方面都是基本相等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作出因果关系推论,看看新的实验处理是否确实比传统方式更有效,或看看是否是一种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更有效。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组除了不接受实验处理外,其他条件都与实验组相同。研究者在尽量使二者相等的基础上,操作实验组的自变量,看看这两个组的因变量之间是否有一个显著性不同。(2)随机、匹配或实验组兼作控制组。随机化指被试的纯粹的机遇选择,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指派实验处理。应看到随机在创造相等方面是
35、有效的,随机形成小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提高实验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应注意的是,教育实验中取样数不能太少。匹配也叫配对法。在比较两种处理效应时,为了严格控制两组被试问的个别差异对实验变量的影响,使被试在研究的重要变量上一对一地基本相同,从而使每一对的两个被试问的差异保持平衡,然后随机地分别接受不同处理。实验组兼作控制组指被试兼作自己的控制组。即被试作为同一组去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一次一个处理。(3)设计控制和统计控制。设计控制是指通过组内设计(分配自变量的顺序)、效果平衡(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使无关变量平衡)以及拉丁方法,使被试变量在实验中产生的影响通过设计抵消
36、。统计控制是用协方差分析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数个变量测量出来,使用统计的方法,把它们的最初差异予以排除。【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5 【正确答案】 (1)研究假设。指的是教育实验中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假定性说明。它是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一个有待检验证明的科学假设,也是一个教育实验的理论构思。(2)自变量、冈变量、控制变量。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
37、,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3)实验处理。即实验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实验处理涉及两个内容:自变量的数目及其具体表现,每一自变量一般至少应有两个水平或状态,即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处理。(4)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方案的形成是一个从明确研究目的、形成研究假设、确定变量,到决定取样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实验方案的质量高低,与该过程的每个环节、多个因素直接相关。如果仅仅关注实验设计类型的选择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将会造成很大的盲目性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效。为了便于操作,实验方案一般都设成表格形式。【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6 【正确答案】 (1)教育实验研究的目标评价。教育实验
38、研究的目标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实验选题的价值性。实践选题的价值性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既要看它是否反映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否代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否能在相关领域的认识上取得一些突破或进展;又要看它能否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实验假说的科学性。实验假说的科学性,即教育实验假说是否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或教育经验事实依据,假说所涉及的概念系统能否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实验目标的可操作性。实验目标的可操作性,即要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是否能获得足够的物资、人员和资料方面的支持条件。(2)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评价。这是对教育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39、、规范性的评价。它涉及准备阶段的实验设计、实施阶段的变量控制和总结阶段的归因分析等。(3)教育实验的结果评价。实验结果涉及预期结果和非预期结果。具体包括:实验取得了哪些预期结果和非预期结果,所得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地位,有无推广价值,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7 【正确答案】 (1)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必须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要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始料不及的在行动中又显示出来的各种情况和因素容纳进计划。(2)行动。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实施行动应该是: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40、后,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步骤。行动又是灵活的、能动的,包含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在内的;行动是视实际情况变化的,是不断调整的。(3)观察。观察是第三个环节。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虑。教育教学实践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可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可能全盘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4)反思。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它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
41、受到的与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评价和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8 【正确答案】 教育调查报告一般由五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并反映调查报告的主要研究问题。可加附标题,附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2)前言。前言应开宗明义地交代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首先,要说明调查的是什么问题及调查此问题的缘由和背景,调
42、查的筹备过程,主要的调查内容,国内外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要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的方式方法。第三,对此次调查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作简单分析。(3)正文。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它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题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4)结论和建议。在对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进行总体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形成结论和建议。结论应客观、真实,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
43、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可轻率地下结论和提建议。(5)附录。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的编制要避免杂乱和过于简单。在调查报告后面加附录,不仅使正文内容集中,更主要的是可以为读者提供可供分析的原始材料,使人能够分析、鉴定收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材料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合理,并可以供其他研究人员参考。【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29 【正确答案】 (1)标题。标题要简练,它是研究报告的主题思想,应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2)前言。前言也称
44、引言、导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前言应简洁明了,表述具体清楚,字数不宜太多。(3)方法。这一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该部分应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4)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应简要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5)讨论。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
45、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6)结论。结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概括或归纳,从理论上和概念上说明结果的意义。结论部分的文字应十分简明概括,常常把研究结果或研究发现归纳为某种原理、规律或规则。(7)参考文献和附录。附在报告末尾,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来源。【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30 【正确答案】 学术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向读者说明研究的问题及意义,其形式多样。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方向、范围和深度;二是文字简练,具有新颖性;三是便
46、于分类,使人能从题目上判断出研究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并且能抓住该研究课题在这一领域有关问题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和特点。(2)内容摘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见解,并可以略加评论。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的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3)序言。序言(引言、前言、绪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4)正文。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现,因此在整个论文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5)结论与讨论。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讨论是从理论上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分析、解
47、释和评价,它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论文。(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篇后注) 、文内注(行内夹注)以及书后注。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应该有完整准确的出处,以便于读者查找。【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31 【正确答案】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是“ 前人所没有研究过 ”“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2)
48、观点和材料一致。观点和材料的一致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剪”取舍。(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三、材料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1)张校长使用的是访谈调查的方法。
49、(2)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性强。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调查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强。访谈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控制问题的选排、重复或解释。另外,使访谈者可为不同访谈对象准备与之适合的一套问题,所以访谈调查较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由于由访谈员作为访谈对象的指导者,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训练并富有访谈经验的访谈调查员,他们可以利用一些问卷或访谈提纲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所以调查者能直接从研究对象口中获得最直接的、不通过任何形式转换的信息资料。同时,调查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评估资料的真实性程度。调查者还可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或者调换访谈对象等方式来重新搜集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由于访谈调查是采用口语方式,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之间的互动生动流畅,所以调查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减少了理解上的障碍。容易进行深入调查。访谈者可以根据需要就某个问题补充询问或追问,使之对资料的掌握更全面深入。同时,访谈还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了解到被调查者的内心世界,获取有关研究对象的更有价值的、深层的心理特征方而的信息资料,有助于研究的深入。(3)研究过程:选择访谈对象。参加人数不要太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