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 ,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 骨骼” 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2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国家政权 (B)政治法律思想 (C)道德、艺术 (D)政党3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2、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4 2012 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 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宪法后,又一次将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
3、文明的升华5 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统一体 (D)文化和文明的统一体6 马克思指出,“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指(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令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是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活动无关7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8 马克思
4、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9 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终决定的 (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
5、D)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10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 可能性空间 ”(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11 阶级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唯物史观认为划分阶级的基础是(A)收入来源 (B)生产资料占有关系(C)政治立场 (D)思想意识12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1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6、这句话表明(A)人人创造历史(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人可以按自己的目的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D)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14 马克思说:“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这句话说明(A)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B)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C)人的本质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D)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15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16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内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7、17 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8 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活动是(A)阶级斗争 (B)生产劳动(C)结成社会关系 (D)吃喝住穿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从量上说占了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B)人民群众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C)人民群众有先进理论的指导(D)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8、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C)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观念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观念上层建筑21 2003 年 6 月 23 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 月 1 日止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 (B)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2 社会形态是(A)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
9、质态的范畴(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23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A)人类社会本质上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B)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C)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D)社会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之外的24 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是(A)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B)社会形态更
10、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多数人的意愿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D)历史的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选择表现出来25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内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闩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26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C)社会发展的
11、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27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28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观念结构 (D)政治结构29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
12、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加以解决以推动社会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0 阶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以下关于阶级的选项内容正确的是(A)阶级是历史范畴 (B)阶级是经济范畴(C)阶级首先是一个政治实体 (D)划分阶级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31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正确表达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是(A)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内的部分质变(B)改革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C)革命是用新的社会
13、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D)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32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革命(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对解决社会基本制度产生直接影响(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D)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33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34 “全球问题 ”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其警示意
14、义在于(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内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35 2008 年 10 月 8 日上午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已,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与客观规律相背离(B)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C)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D)人类不能创造但可以改
15、变自然规律36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37 否认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英雄史观 (D)庸俗唯物主义38 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包括(A)认识根源 (B)社会历史根源(C)阶级根源 (D)民族根源39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40 唯物史观就是“ 关
16、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现实的人是指(A)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B)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C)具有能动性的人(D)生物学意义上的人41 在丰十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42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以下正确反映唯物史观的选项是(A)英雄造时势(B)历史人物的出
17、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C)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D)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 2012 年 7 月 23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材料 2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
18、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资本论材料 3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年 7 月 1 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 1,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角度说明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应当正确处理的炎系。(2)结合材料 2、3,阐述应该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19、 B【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B 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A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不取决于上层建筑本身的性质与状况,而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 C 正确, A、D
20、错误。B 项也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事诉讼法及宪法修正都是为完善法律制度,这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改进,是政治文明的进步,B 是正确选项,A、 C、D 均不符题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话强调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也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规律(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如同自然界一
21、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那样,以精确的眼光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C 正确,A、B、D 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三项都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的角度出发的,着眼于统一性,与题口要求的“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不符合。只有A 项既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又考虑到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才是题目要求的“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曾经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根据不同的标准作过不同的划分。从
22、总体上看,社会经济发展有三个历史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时间经济。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与自然经济形态相联系。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与商品经济形态相联系。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与时间经济相联系。所以正确选项是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题干所强调的“根据人的发展状况 ”这几个字,A、B、C 三个选项内容本身正确,但不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