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 在对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它们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4 下列选项中,完全不属于
2、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道德、逻辑学(B)哲学、艺术、道德(C)语言学、文学、心理学(D)宗教、文学、自然科学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二者相互决定(D)二者相互并存6 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的是( )(A)生产方式(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7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这段话表明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 )(A)生产关系(B)劳动对象(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8
3、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生产关系9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10 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并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的是( )(A)生产力(B)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者11 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12 “物以稀为贵 ”,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
4、)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3 解决商品经济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商品必须能顺利地通过交换(D)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14 商品的本质特征绝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的本质体现( )(A)商品的交换价值(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商品的使用价值(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15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生产者) 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购买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理解为 ( )(A)商品的二因素是对
5、立统一的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C)商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D)它否定了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1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A)劳动工具(B)劳动力(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17 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初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19 下列关于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表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有价值(B)一切商品都有使用
6、价值(C)只要获得商品,就能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没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商品20 马克思指出:“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一定的生产关系”是指( )(A)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B)奴役与被奴役的生产关系(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
7、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包括( )(A)没有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B)没有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D)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22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的决定性作用(C)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一部“ 思想史”(D)唯物史观肯定了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23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
8、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B)意识形态(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4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下列选项属于社会意识的构成的有( )(A)社会心理(B)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25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之为社会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B)哲学(C)道德、宗教(D)艺术2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27 生产力具有
9、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A)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28 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产品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B)宗教、哲学(C)形式逻辑、自然科学(D)道德、艺术30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A)国家政治制度(B)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C)国家政权机构、政党(D)军队、警察、法庭、监狱31 下列选项中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相互决定
10、(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2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具体包括社会的( )(A)经济形态(B)政治形态(C)意识形态(D)文化形态33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 )(A)合规律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的过程(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D)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34 列宁说:“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段话表明,社会形态的更替( )(A)总趋势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B)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C)是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D)是一个辩证“ 扬弃” 的过程35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敌我矛盾36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C)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D)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7 马克思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表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12、(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C)革命能够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D)革命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8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有( )(A)改革(B)科学技术革命(C)社会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3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 是指( )(A)作为个体的人(B)具体的、现实的人(C)广大人民群众(D)社会全体成员40 对“人民群众 ”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B)人民群众
13、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D)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D 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D【
14、试题解析】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AB 是依据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划分出的派别,C 是回答世界的状态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B 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D 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才称之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
15、觉直接地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念、道德观念、艺术思想、哲学观念等。题干中要求找出都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组,A 中只有逻辑学符合,B 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D 中的文学和自然科学符合,故正确答案为 C。此题要求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中的内容加以判断,考查形式比较灵活。【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16、;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也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一个方面。BCD 表述错误,故选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ACD 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
17、题解析】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故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故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