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2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说明了( )。(A)货币的本质(B)货币的基本职能(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实际上是一回事(D)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 )。(A)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是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是由生产者之间协商决定的(D)是在商
2、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自发确定的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的生产条件” 是(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生产者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5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 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 的要求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
3、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7 实际交换价格是在多种竞争中实现的,其中主要是( )。(A)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部门内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B)部门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买卖者之间的竞争(C)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竞争和买卖者之间的竞争(D)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买卖者之间的竞争8 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须通过( )。(A)建立公有制(B)合理进行社会分工(C)商品交换(D)加强宏观经济调控9 个别劳动的性质,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10 简单商品
4、经济的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11 牛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财富是南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C)财富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D)财富是由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的12 价值生产和财富创造是既紧密联系又有质的区别的过程,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 在劳动力买卖当中,劳动者出卖的是( )。(A)劳动力的使用权(B)劳动力的所有权(C)劳动的使用权(
5、D)劳动的所有权14 劳动力商品在价值方面的特点是(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直接表现为生产它所耗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15 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劳动力商品在价值方面的特性(B)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C)劳动力商品在价值方面的共性(D)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共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
6、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 )。(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B)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C)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D)它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17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18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
7、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19 2004 年元旦之际,各大商场均采取打折让利的促销手段。商家打折让利促销( )。(A)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化了(B)导致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C)是为了实现其商品的价值(D)是为了更好地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20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作用( )。(A)仅能够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不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B)既能够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也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C)只能调节经济客体行为,不能调节经济主体行为(D)既能调节经济客体行为,也能调节经济主体行为21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B)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
8、产部门之间的分配(C)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22 商品的内在矛盾有(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商品与货币的矛盾(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23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D)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4 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实现了( )。(A)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B)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D)价格与价值的一致25 在新的历史
9、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在总的劳动消耗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D)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的部门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26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不能完全等同是冈为( )。(A)财富除包含人类劳动之外,还包含着自然物质,而价值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成分,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B)二者并不是始终同比例增长(C)价值创造仅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财富生产既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又存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D)价值创造是单个劳动者的劳动创造,财富生产
10、是总体工人劳动的结果27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两者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两者是人类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B)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C)价值创造是一个历史范畴,财富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D)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源泉是不同的28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29 劳动力商品的属性有( )。(A)劳动力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有价值和使用价值(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
11、要劳动时间决定(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直接表现(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掉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是新价值的创造,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30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有( )。(A)它包含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够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受历史、道德等礼会因素的影响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
12、货币职能的理解和认识。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这样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货币的第三个职能是充当贮藏手段,即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储存起来。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便会退出流通成为贮藏货币;反之,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多时,一部分贮藏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成
13、为流通手段。由于贮藏货币具有这种作用,所以在足价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便不会产生流通中货币量过多的现象,不会发生通货膨胀。(4)货币的第四个职能是支付手段。在放债还债、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场合,货币就起着这种作用。(5)货币的最后一种职能是充当世界货币,即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 A、C、D均不符合题意,不能选。【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和运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决定着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货币在交换的发展中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
14、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货币即可,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流通手段:当货币在交易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指的是买卖间的衔接中断。(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以信用形式(赊购赊销形式)买卖商品后,货币在清偿债务的行为中,发挥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职能。题干中的这句话并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选项C 和 D 显然也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资
15、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动的交换离不开生产者,但并不能说交换比例是由生产者之间协商决定的,劳动的交换关系到社会上的每一个客体。其中,消费者和政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由社会自发确定的。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正常的生产条件,应该是某一生产部门社会技术装备水平的总体情况,而社会中大多数生产者的情况即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总体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是
16、不一致的。这是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的联系。因此,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故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等价交换“的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前后,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货币产生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等价交换,要求交换双方价值量相等;在货币产生之后,表现为货币与商品相交换,这就要求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17、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而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商品的价格受价值决定,同时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等价交换”要反映出二者。因此,正确答案为 D。选项 A、B、C 均不符合题意,不能选。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某一种商品的交换价格首先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商品生产者之间产生的,其次,这种价格要经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两个过程,商品的生产表现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流通表现为买者和卖者的讨价还价
18、。故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它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是每个劳动者的个别劳动,在商品售出后,蕴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商品的交换中,各种具体劳动之间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因此,必须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而具体劳动要还原为抽象劳动,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使价值得以实现,其前提条件在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作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如果个别劳动生产出来的
19、社会产品不适合社会的需要,这种个别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的性质也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也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使用价值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只能通过商品是否交换出去来证明。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分别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所获得的属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这一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存在的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其次,这一矛盾决定
20、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最后,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的经济依据的理解和掌握。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的,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因而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条件也是生产价值的条件。土地、资本、设备等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但和劳动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财富分配的依据。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重要的理论突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资本主义 形成 及其 本质 模拟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