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85118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过程(B)价值增值过程(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2 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是(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B)工人的剩余劳动(C)工人的必要劳动(D)工人创造的新价值3 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4 下列能够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资本是( )。(A)货

2、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流动资本5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6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7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8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 100 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 40 万

3、元,一次生产耗费的不变资本为 50 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为 150 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100(B) 300(C) 200(D)1509 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 )。(A)m=m(m+v)(B) m=m v(C) m=v m(D)m 一 u(m+v)10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延长工作日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1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

4、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2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13 资本主义社会中,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称为( )。(A)垄断利润(B)超额利润(C)超额剩余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14 超额剩余价值是( ) 。(A)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B)降低劳动力的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C)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D)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资本主义价值增值包括( )。(A)转移所消耗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B)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过程(C)创造所消耗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D)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16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它( )。(A)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B)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D)决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17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

6、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18 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19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A)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B)由工人在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C)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D)一次全部投人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销售一次全部收回20 剩余价值率( ) 。(A)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表明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21

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22 剩余价值率为 100,表示( )。(A)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B)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D)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2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4 相对剩余价值产

8、生的前提条件有( )。(A)工人总的劳动日时间延长(B)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C)各种商品价值的降低(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 以下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论断正确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B)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起点(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D)追求相对剩余价值是取得超额剩余价值的起点26 以下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论断错误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之上(C)超

9、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7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有( )。(A)是通过全社会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B)是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产生的(C)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D)是资本家集体改进生产技术的结果28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属性有( )。(A)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转化为资本(B)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C)生产规模扩大(D)生产规模维持不变29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B)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

10、人的劳动创造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D)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0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有( )。(A)内涵扩大再生产(B)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C)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D)外延扩大再生产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其中,价值增值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11、特征,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的理解和记忆。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但是生产使用价值不是资本家的目的,其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则商品价值中就没有剩余价值,

12、这时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形成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则产生了剩余价值,这时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在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 A、C、D 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是商品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理解和掌握。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

13、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选项中只有生产资本能够进入生产过程,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A,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

14、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选项 C,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第三种职能形式,即在出卖阶段采取的形式。选项 D,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因此,选项 A、C 、D 均不符合题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这四个选项中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的理解和掌握。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

15、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因此,正确答案为 C。选项 A、B、D 都不符合题意。该题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和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区分一起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注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可变资

16、本的理解和掌握。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因此,正确答案为 B。依据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式或周转方式,可以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

17、资本。固定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资料上面那部分生产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形式,它是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的,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流动资本是存在于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上面那部分生产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形式,其中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是不变资本的另一部分。因此,选项A、C、D 都不符合题意。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经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注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剩余价值率的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

18、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现了价值增值,即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由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

19、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等价,而剩余劳动则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率又可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来表示。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 A、C、D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和运用。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m=mv,在题干中,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是 100 万元,而用于购买劳动力部分即可变资本为 40 万元,那么剩余价值

20、就是 60 万元,因此,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就是 150。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A、B、C 都是错误的。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剩余价值率的公式:m=mv,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故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工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

21、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故正确答案为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同样,通过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解和掌握。

2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正确答

23、案为 D。选项 A、B、C 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理解和掌握。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因此,正确答案为 C。选项 A,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

24、断价格实现的。选项 B,超额利润是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选项 D,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因此,选项 A、B、D 都不符合题意。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这四个选项中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难度较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故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5、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的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则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问。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表象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反映了资本主义

26、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另外,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其他方面,以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另外,它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理论奠定了基础。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8 【正确答案】

27、A,B,D【试题解析】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如原材料和燃料;有的是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如机器、厂房等,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可变资本的理解和掌握。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不变资本是由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参

28、与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以不同形式被消耗掉。但不论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方式如何不同,它们只能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值。因此,马克思把由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称作不变资本,用 c 表示。不变资本是资本中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因为劳动力的价值已经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消费掉,不可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劳动力的价值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作为具体劳动,它改变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使一种使用价值变成另一种使用价值,并将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作为抽象劳动,它创造出新价值,这个新价值既包括劳动力价值的等

29、价,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量发生了变化。所以马克思把它称为可变资本,用 v 表示。所以,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转移的。因此,选项 A 和 C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 B、D。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难度较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剩余价值率的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

30、的程度。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现了价值增值,即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同时,这也表明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B、C、D。选项 A,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是资本主义利润率,故 A 不符

31、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能够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由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等价,而剩余劳动则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

32、值率又可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来表示。因此,正确答案为 A、C 。选项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是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而不是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选项 D,年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的增值程度,还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因此,选项 B 和 D 都不符合题意,不能选。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各个备选项的干扰性较大,需要考生认真作答。【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33、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剩余价值率为 100,表明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占一半。工人得到的仅是劳动力的价值,不可能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剩余价值率正确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此,正确答案是 A、C 。【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首先,只要是剩余价值生产,不论形式如何,本质上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其次,在形式上,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只不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变相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而二者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并提高了剩余价值率。故正确答案为 A、B 、C、D。【知

34、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工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有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价值的降低。故正确答案为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

35、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

36、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因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故正确答案为 A、C。选项 B 和 D 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选。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分,需要考生加强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难度较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于劳动时间的延长,所以选项A 错误

37、;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选项B 错误,选项 D 正确;而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选项 C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暂时现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所有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B、C 。【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属性

38、的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属性就是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资本家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B、D 。选项 A 和 C 都不符合题意,故不能选。【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我们通过对

3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单个资本和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中看不到的一些特点和信息。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选项 A 正确。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选项 B 正确。工人的消费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消费,更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选项 C 正确。可见,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过程,即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选项 D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扩大再生产按照其实现方式分为两种: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扩大生产场所,也就是说依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故正确答案为 A、D 。【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