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D)资本家靠兴办资本主义企业勤劳致富起家2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区别在于,商品经济(A)是以交换为目的 (B)是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C)所有制是私有制 (D)所有制是公有制3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是(A)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B)资本原始
2、积累(C)产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4 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在于(A)使用价值本身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5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6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7 马克思说:“ 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
3、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8 马克思指出:“ 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9 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
4、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物只要有用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0 价值的实体是(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11 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应理解为(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12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3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
5、值是借助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14 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15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通过(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16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
6、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7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A)抽象劳动为尺度 (B)私人劳动为尺度(C)复杂劳动为尺度 (D)简单劳动为尺度18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
7、“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20 劳动生产率是指(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简单劳动的生产率 (D)复杂劳动的生产率21 马克思指出:“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8、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22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23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4 价值形式在发展到货币形式之前。它的发展顺序是(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25 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
9、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26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27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C)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28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0、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产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30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统一体(D)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31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它是为别人、为社会的使用价
11、值 (B)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它是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 (D)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2 商品的价值是(A)商品的有用性 (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C)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D)交换价值的基础33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A)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自然属性(D)商晶价值的表现形式34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B)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D)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35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两者
12、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两者是人类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者都是历史范畴(C)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 (D)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源泉不同3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C)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37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38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
13、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39 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41
14、 商品价值的变化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此外,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有(A)货币价值的变化 (B)供求关系的变化(C)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D)市场垄断的程度42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C)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3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4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A)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15、(B)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5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的变化46 劳动生产率(A)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B)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C)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D)是抽象劳动的生产率47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D)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
16、化无关48 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49 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 30 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 10 万元(C)缴纳房屋契税 9000 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 5 万元50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A)只有商品转换成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C)商品转换成货币增加了商品
17、交换的困难,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货币的出现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51 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它们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5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是要深化(A)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B)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C)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D)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53 劳动力成为商品(A)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
18、制度形成的前提(B)是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新阶段的标志(C)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D)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5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2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19、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备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习近平 2012 年 11 月 17 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材料 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党最早提出的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两手抓” ;后来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后来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
20、位一体。请回答:(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乇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通过此手段,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A正确。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特别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
21、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但它不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B、C 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A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因此,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22、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不是研究使用价值本身,而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正确,A 错误。价值的实体即质是抽象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D 错误。
23、【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具体劳动的质是不同的。无法比较,抽象劳动的质是相同的,可以比较,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抽象劳动就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D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
24、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上述马克思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A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保存或转移价值,B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肯定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A 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商品可以相互比较,在于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资本主义 形成 及其 本质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