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0 A葡萄糖 BNa + C K+ D球蛋白 E白蛋白 (1997 年)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991 年)3 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4 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4 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 (1996 年)5 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人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6 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人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6 A牢固的止血栓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1998 年)7 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8 血小板聚集可形成9 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2009 年)(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 NaCl 浓度(D)KCl 浓度10 维持血浆 pH 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2009 年)(A)Na 2HPO4NaH 2PO4(B) NaHCO3H 2CO3(C) K2HPO4KH 2PO4(D)KHCO 3H 2CO31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1994 年)(A)Na +浓度(B)总渗透压(C)胶体渗透压(D)Cl -浓度(E)K +浓度12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1989 年)(
3、A)较多的 Na+(B)较多的 Cl-(C)较多的 Ca2+(D)较多的 K+13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2003 年)(A)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间延长14 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2002 年)(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5 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7 年)(A)占白细胞总数的 2030(B) 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 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B 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E
4、)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16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1996 年)(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7 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 )(2011 年)(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C)红细胞脆性增大(D)血浆白蛋白量增多18 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2010 年)(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D)EPO 生成不足19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2008 年)(A)CSF (B)
5、 GH(C) IGF(D)EPO20 能有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 )(2005 年)(A)缺 O2(B) CO2 潴留(C)雌激素(D)肾脏疾患(E)再生障碍性贫血21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2011 年)(A)铁和叶酸(B)维生素 B12(C)铁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内因子22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2012 年)(A)肝脏(B)脾脏(C)肾脏(D)淋巴结23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2010 年)(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维生素 K 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24 凝血因子、X 在肝脏合成依赖于(
6、 )(2009 年)(A)维生素 A(B)维生素 C(C)维生素 D(D)维生素 K25 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2008 年)(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 Ca2+26 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 )(2007 年)(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C)血小板发生收缩(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27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2007 年)(A)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28 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2006 年)(A)因子 V(B)因子
7、 (C)因子 X(D)因子(E)因子29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 )(2005 年)(A)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的激活(C)对抗血液凝固(D)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E)抑制纤维蛋白溶解30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2004 年)(A)抑制 X 因子的激活(B)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C)去除 Ca2+(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31 关于生理止血机理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2 年)(A)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D)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E)血小板
8、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32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1991 年)(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B)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以上都不是33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 )(1989 年)(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E)以上都不是34 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 )(1989 年)(A)接触因子(B)钙离子(C)凝血酶(D)组织凝血活酶(E)凝血酶原35 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 )(1988 年)(A)
9、第因子(B)活化素(C)凝血酶(D)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36 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2012 年)(A)血凝块种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而收缩(C)红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37 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9 年)(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 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 AB 型血的人为 “万能受血者”(D)将 O 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38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1990 年)(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
10、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39 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 )(1988 年)(A)抗原的糖链(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蛋白质合成酶40 Rh 阴性的母亲生下 Rh 阳性子女,有可能( )(2011 年)(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血友病(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D)红细胞增多症41 Rh 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2012 年)(A)IgA(B) IgD(C) IgG(D)IgE42 血浆总渗透压( )(1996 年)(A)近似等于 7 个大气压(B)与 085NaCI 溶液的渗透压相
11、等(C)主要由 Na+和 Cl-所形成(D)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3 下面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哪些是正确的( )(1992 年)(A)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 溶液(B)血浆总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形成的(C)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 25mmHg(D)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44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1990 年)(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白蛋白量增加45 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 )(1990 年)(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
12、的球蛋白增加46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2008 年)(A)粘附于内皮下成分(B)释放 ADP 和 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C)释放 TXA2 促进血管收缩(D)释放 PF3 促进凝血47 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 )(2001 年)(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物质存在48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1999 年)(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49 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 )(1989 年)(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
13、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50 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 A 型,另一方为 B 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 ( )(2010 年)(A)A 型(B) B 型(C) AB 型(D)O 型51 若某男是 B 型血( )(1998 年)(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 AB 型(B)他的父亲可以是 O 型血(C)他的孩子不是 B 型血就是 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 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 型或 0 型52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1988 年)(A)天然抗体(B)多是 IgM(C)不透过胎盘(D)温抗体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血液1
14、【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血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血浆中含有多种胶体成分,就其颗粒数来讲,白蛋白数量最多,所以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晶体物质中,Na +含量最高,所以 Na+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故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5 【
15、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血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血沉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而不在红细胞本身。所以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血沉在正常范围,而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血沉加快。【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小血管损伤后,损伤部位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膜下并形成止血栓(可填塞伤口),这种血栓较松软;当局部出现血凝块时,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共同形成的血栓是牢固的(可有效地制止出血)。【知识模块】 血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渗透压的高
16、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晶体渗透压是总渗透压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其 80来自 Na+和 Cl-。【知识模块】 血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中所列的几种缓冲对在血浆中都存在,但是其中NaHCO3H 2CO3 的量最大,在维持 pH 值恒定过程中也最为重要。【知识模块】 血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细胞内液的 Na+和 Cl-浓度较组织液低,而 K+浓度则较高。细胞内液中胶体物质浓度较组织液高,所以胶体渗透压也高,但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总渗透压则是相同的。【知识模块】 血液12 【
17、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 K+,其他细胞外液多。【知识模块】 血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正常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较好,所以血沉缓慢。当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容易形成叠连,致使表面积与容积比值减小,与血浆摩擦力也减小,血沉加快。【知识模块】 血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血沉加快的原因一般不在血细胞,是由血浆的特点决定的。当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而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叠连和沉降慢。【知识模块】 血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胸腺中
18、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 T 淋巴细胞,不是 B 淋巴细胞。【知识模块】 血液1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知识模块】 血液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为 015mmh ,成年女性为020mmh。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自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知识模块】 血液18 【正确答案】 C【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西医 综合 血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提示](http://www.mydoc123.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