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0 A葡萄糖 BNa + C K+ D球蛋白 E白蛋白 (1997 年)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991 年)3 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4 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4 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 (1996 年)5 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人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6 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人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6 A牢固的止血栓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1998 年)7 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8 血小板聚集可形成9 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2009 年)(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 NaCl 浓度(D)KCl 浓度10 维持血浆 pH 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2009 年)(A)Na 2HPO4NaH 2PO4(B) NaHCO3H 2CO3(C) K2HPO4KH 2PO4(D)KHCO 3H 2CO31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1994 年)(A)Na +浓度(B)总渗透压(C)胶体渗透压(D)Cl -浓度(E)K +浓度12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1989 年)(
3、A)较多的 Na+(B)较多的 Cl-(C)较多的 Ca2+(D)较多的 K+13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2003 年)(A)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间延长14 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2002 年)(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5 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7 年)(A)占白细胞总数的 2030(B) 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 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B 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E
4、)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16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1996 年)(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7 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 )(2011 年)(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C)红细胞脆性增大(D)血浆白蛋白量增多18 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2010 年)(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D)EPO 生成不足19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2008 年)(A)CSF (B)
5、 GH(C) IGF(D)EPO20 能有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 )(2005 年)(A)缺 O2(B) CO2 潴留(C)雌激素(D)肾脏疾患(E)再生障碍性贫血21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2011 年)(A)铁和叶酸(B)维生素 B12(C)铁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内因子22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2012 年)(A)肝脏(B)脾脏(C)肾脏(D)淋巴结23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2010 年)(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维生素 K 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24 凝血因子、X 在肝脏合成依赖于(
6、 )(2009 年)(A)维生素 A(B)维生素 C(C)维生素 D(D)维生素 K25 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2008 年)(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 Ca2+26 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 )(2007 年)(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C)血小板发生收缩(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27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2007 年)(A)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28 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2006 年)(A)因子 V(B)因子
7、 (C)因子 X(D)因子(E)因子29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 )(2005 年)(A)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的激活(C)对抗血液凝固(D)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E)抑制纤维蛋白溶解30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2004 年)(A)抑制 X 因子的激活(B)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C)去除 Ca2+(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31 关于生理止血机理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2 年)(A)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D)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E)血小板
8、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32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1991 年)(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B)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以上都不是33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 )(1989 年)(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E)以上都不是34 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 )(1989 年)(A)接触因子(B)钙离子(C)凝血酶(D)组织凝血活酶(E)凝血酶原35 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 )(1988 年)(A)
9、第因子(B)活化素(C)凝血酶(D)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36 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2012 年)(A)血凝块种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而收缩(C)红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37 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9 年)(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 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 AB 型血的人为 “万能受血者”(D)将 O 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38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1990 年)(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
10、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39 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 )(1988 年)(A)抗原的糖链(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蛋白质合成酶40 Rh 阴性的母亲生下 Rh 阳性子女,有可能( )(2011 年)(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血友病(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D)红细胞增多症41 Rh 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2012 年)(A)IgA(B) IgD(C) IgG(D)IgE42 血浆总渗透压( )(1996 年)(A)近似等于 7 个大气压(B)与 085NaCI 溶液的渗透压相
11、等(C)主要由 Na+和 Cl-所形成(D)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3 下面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哪些是正确的( )(1992 年)(A)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 溶液(B)血浆总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形成的(C)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 25mmHg(D)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44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1990 年)(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白蛋白量增加45 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 )(1990 年)(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
12、的球蛋白增加46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2008 年)(A)粘附于内皮下成分(B)释放 ADP 和 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C)释放 TXA2 促进血管收缩(D)释放 PF3 促进凝血47 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 )(2001 年)(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物质存在48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1999 年)(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49 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 )(1989 年)(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
13、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50 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 A 型,另一方为 B 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 ( )(2010 年)(A)A 型(B) B 型(C) AB 型(D)O 型51 若某男是 B 型血( )(1998 年)(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 AB 型(B)他的父亲可以是 O 型血(C)他的孩子不是 B 型血就是 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 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 型或 0 型52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1988 年)(A)天然抗体(B)多是 IgM(C)不透过胎盘(D)温抗体西医综合(血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血液1
14、【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血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血浆中含有多种胶体成分,就其颗粒数来讲,白蛋白数量最多,所以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晶体物质中,Na +含量最高,所以 Na+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故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5 【
15、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血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血沉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而不在红细胞本身。所以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血沉在正常范围,而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血沉加快。【知识模块】 血液【知识模块】 血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小血管损伤后,损伤部位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膜下并形成止血栓(可填塞伤口),这种血栓较松软;当局部出现血凝块时,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共同形成的血栓是牢固的(可有效地制止出血)。【知识模块】 血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渗透压的高
16、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晶体渗透压是总渗透压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其 80来自 Na+和 Cl-。【知识模块】 血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中所列的几种缓冲对在血浆中都存在,但是其中NaHCO3H 2CO3 的量最大,在维持 pH 值恒定过程中也最为重要。【知识模块】 血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细胞内液的 Na+和 Cl-浓度较组织液低,而 K+浓度则较高。细胞内液中胶体物质浓度较组织液高,所以胶体渗透压也高,但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总渗透压则是相同的。【知识模块】 血液12 【
17、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 K+,其他细胞外液多。【知识模块】 血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正常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较好,所以血沉缓慢。当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容易形成叠连,致使表面积与容积比值减小,与血浆摩擦力也减小,血沉加快。【知识模块】 血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血沉加快的原因一般不在血细胞,是由血浆的特点决定的。当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而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叠连和沉降慢。【知识模块】 血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胸腺中
18、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 T 淋巴细胞,不是 B 淋巴细胞。【知识模块】 血液1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知识模块】 血液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为 015mmh ,成年女性为020mmh。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自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知识模块】 血液18 【正确答案】 C【试
19、题解析】 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的供应。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 B12 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长期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而维生素 B12 和叶酸缺乏时可引起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知识模块】 血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有关红细胞生成的知识。备选项中的 CSF、GH、IGF、EPO分别是集落刺激因子、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英文缩写,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粒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生长激素是具有促进生长和物质代谢的腺垂体激素
2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多种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主要由肾脏产生的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知识模块】 血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主要调节晚期红系祖细胞向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它主要由肾产生。生理情况下,血浆中有一定的含量,可维持人体正常的红细胞生成。任何引起肾氧供应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减少,均可促进它的合成与分泌,使血浆中的含量增加(A 是答案);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病患者,因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机能障碍,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严重降低甚至缺乏(D 错误);
21、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由于贫血也可使肾缺氧而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但有效刺激也是缺氧,故不是最佳选项;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从而抑制红细胞的生成,但不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浆中的含量。缺氧不一定伴随二氧化碳增多,而且没有资料报道二氧化碳对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影响。【知识模块】 血液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 B12 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此外,红细胞生成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 B6、维生素B12、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微量元素等。【知识模块】 血液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
22、噬细胞吞噬。由于衰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因此容易滞留于脾和骨髓中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称为血管外破坏。【知识模块】 血液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凝血因子多数是在肝内合成的,当肝功能异常时,大多数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问题,导致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因此 A 是正确答案。部分因子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 K 的参与,这些因子称为维生素 K 依赖因子,肝功能障碍并不是导致维生素 K 缺乏的直接诱因,所以 C 不正确。【知识模块】 血液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凝血因子中除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因子、X 的生成需要维
23、生素 K 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为依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知识模块】 血液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有关血液凝固及其控制的知识。体内外抗凝物质的抗凝机制有多种,如 4 个备选项中所述的都是,但枸橼酸钠是 Ca2+的螯合剂,它可与 Ca2+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 Ca2+,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抑制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有抗凝血酶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则主要通过加强抗凝血酶皿的作用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知识模块】 血液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对生理性止血及血凝过程的理解。特别是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的掌握。血液由流动
24、的液体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回缩挤出血清,从而使血凝块更为坚实,堵住血管破口,达到止血的目的。血凝块的最后收缩是由于血小板激活并发生收缩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纤维蛋白也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均不是血凝块收缩的主要原因。【知识模块】 血液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对肝素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理解。肝素主要由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分泌,分泌的肝素以小量持续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肝素是一种黏多糖,正常血中浓度较低,肝素本身的抗凝血作用很弱,
25、它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而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从而抑制凝血过程,还增强蛋白质 C 的活性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知识模块】 血液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凝血因子是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 14 种,包括罗马数字编号 12 种、前激肽释放酶及高分子激肽原。除 Ca2+与磷脂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因子、因子、因子、因子X 的合成必须有维生素 K 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血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
26、的有限水解,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后,才具有酶活性,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激活。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因子、因子、因子、因子 X、因子、因子、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起辅因子作用的有因子、钙、因子 V、因子和高分子量激肽原。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因子、因子 V、因子 和因子,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因子 V 和因子。【知识模块】 血液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出的可溶性小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当纤溶亢进时,可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抗凝作用和凝血因子的大量分解而有出血倾向。【知识模块】 血液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7、 肝素是一种有效的抗凝血物质。它可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如它与抗凝血酶结合,使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 100 倍。在缺乏抗凝血酶的条件时,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弱。故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是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知识模块】 血液31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但血小板减少时常常止血时延长而凝血时正常,这是因为止血时间与血小板量有密切关系,止血时主要是检测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功能;而凝血时是检验多种凝血因子及它们的作用的,在血液凝固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因子量很少,一般的血小板减少时,凝血时并不延长。【知识模块】 血液32 【正确答案】 C【试
28、题解析】 在平时,血小板有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这是因为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而且血小板可以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所以可能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或对内皮细胞修复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太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于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知识模块】 血液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知识模块】 血液3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凝血酶。【知识模块】 血液35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纤溶酶。【知识模块】 血液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89
29、年和 2007 年重复考题,血凝块的最后收缩是由于血小板激活并发生收缩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纤维蛋白也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均不是血凝块收缩的主要原因。【知识模块】 血液3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者之间进行输血时也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这是因为除 ABO 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交叉配血检验除可进一步验证 ABO 血型系统的血型检验是否正确外,还可排除因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造成的严重后果。【知识模块】 血液3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血型是以红细胞表面所有的特异性凝集原进行分型的,例如 ABO血型系统即以红细胞表面有无凝集原 A 和 B 而分为 A、B、AB
30、和 O 型的。【知识模块】 血液3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糖蛋白的糖链。【知识模块】 血液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 Rh 的天然抗体,只有当 Rh 阴性者在接受 Rh阳性的血液后,才会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 Rl 的免疫性抗体,输血后 24 月血清中抗 Rh 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因此,Rh 阴性受血者在第一次接受 Rh 阳性血液的输血后,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输血反应,但在第二次或多次输入 Rh 阳性的血液时,即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输人的 Rh 阳性红细胞将被破坏而发生溶恤。Rh系统与 ABO 系统之间的另
31、一个不同点是抗体的特性。Rh 系统的抗体主要是lgG,因其分子较小,因而能透过胎盘。当 RH 阴性的孕妇怀有 Rh 阳性的胎儿时,Rh 阳性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 D 抗原可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主要是抗 D 抗体。这种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由于一般只有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才有足量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而母体血液中的抗体的浓度是缓慢增加的,故Rh 阴性的母体怀第一胎 Rh 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但在第二次妊娠时,母体内的抗 Rh 抗体可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新生儿溶血。若在 Rh 阴性母亲生育第一胎后
32、,及时输注特异性抗 D 免疫球蛋白,中和进入母体的 D 抗原,以避免 Rh 阴性母亲致敏,可预防第二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知识模块】 血液4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88 年 X 型题变化而来。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天然抗体,多是 IgM,不透过胎盘,多是冷抗体(20 最活跃),是完全抗体;与 Rh 抗体相反(是不完全抗体,是 IgG,容易通过胎盘,是温抗体,37最活跃)。【知识模块】 血液4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血浆总渗透压为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之和,近似于 7 个大气压,主要由晶体物质,特别是 Na+和 Cl-所致。085的 NaCl 溶液的
33、渗透压与血浆总渗透压大约相等。但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不是血浆总渗透压而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知识模块】 血液4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血浆的渗透压约为 7 个大气压或 5320mmHg,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最重要的是 Na+和 Cl-。血浆中虽含有许多蛋白质,但因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约相当于 25mmHg。由于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血管壁,尽管 m 浆胶体渗透压很小,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却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模块】 血液4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析出的上清液。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存在于血凝块中
34、;某些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血小板破裂后释放出某些物质存在于血清中;白蛋白不参与凝血,基本无变化。【知识模块】 血液4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血沉加快的原因主要在血浆,所以,将正常人的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中时血沉会加快;一般来说血浆中白蛋白增多可使血沉减慢,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增多可使血沉加快。【知识模块】 血液4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对生理性止血的理解。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三个过程中都有血小板的参与。在血管收缩过程中,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可释放 5-羟色胺、TXA2 等引起血管收缩。在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
35、中,通过血小板黏附可识别血管损伤部位;当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处血管内皮下胶原成分后,血小板被活化而释放 ADP 和 TXA2,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随着血小板的不断聚集,遂使血小板血栓形成而堵塞伤口。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并为血液凝固提供磷脂表面(释放 PF3)。【知识模块】 血液4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不发生凝固的原因:血液流动和血管内皮光滑完整使血小板不易聚集,也不能激活启动血液凝固的因子;由于有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即使有一点凝血倾向或微小血凝块形成也会迅速溶解或被迅速流动的血液运走,不致凝固
36、。【知识模块】 血液4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是小血管受损后立即收缩(持续时间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松软血栓堵塞伤口。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与血小板一起构成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不属于生理止血过程。【知识模块】 血液4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不能抗凝,因为它只有在体内代谢时,才能引起维生素 K 依赖凝血因子的减少。【知识模块】 血液5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因为 ABO 血型是由
37、9 号染色体上的 A、B、O 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的。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中的两个,分别由父母双方各遗传一个给子代。如果父母双方的遗传型均为杂合子,即 AO 和 BO,那么子代的血型,则可为:AO、BO、AB 和 OO。【知识模块】 血液5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他的基因型只能是 BB 或 BO,他的孩子是什么血型还要看他妻子的血型基因情况,如果妻子是 B 型血的 BB 基因型,他也是 BB,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如果他和妻子间有一个或二者都是 BO 基因型,孩子的血型或者是 B 型,或者是 O 型。【知识模块】 血液5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天然抗体,多是 IgM,不透过胎盘,多是冷抗体(20 最活跃),是完全抗体;与 Rh 抗体相反 (是不完全抗体,是 IgG,容易通过胎盘,是温抗体,37最活跃)。【知识模块】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