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B)事物的简单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变更2 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C)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3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A)事物处于量变阶段(B)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C)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D)思维和存在的一致性4 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的主
2、要因素的总和(B)事物的内部联系(C)使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5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联的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的观点7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个观点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辩证法
3、的正确观点8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直线式的不停顿的进步(B)前进的、上升的,暂时的倒退改变不了这个总趋势(C)一个阶段战胜另一个阶段(D)不断循环9 经济基础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0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计划(B)财政
4、(C)金融(D)市场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五个统筹 ”13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扩大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14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高度自治,繁荣稳定(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5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A)重要标志(B)重要组成部分(C)唯一组成部分(D)根本表现15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天生物有时,
5、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殄而财乏用矣。”16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 )。(A)自然界的客观性(B)联系的普遍性(C)矛盾的特殊性(D)实践的能动性17 白居易这段话的哲学启示是( )。(A)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依靠群众(D)要更好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8 科学上“温热有隙效应” 有这样一个实例:点燃两根火柴,分开很远摆放,一会就熄灭了;让两根火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火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完全成为灰烬
6、。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善于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的飞跃(B)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发展创造条件(C)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9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及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 )。(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B)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D)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20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
7、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一 60 多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1 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2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 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23 教学是由( ) 两方面活动组成的。(A)听课和考试(B)讲和背(C)教和学(D)记和练24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
8、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25 医学科学家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26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27 中国古人说“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说明(
9、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28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我国到 2020 年坚守耕地红线( )。(A)16 亿亩(B) 17 亿亩(C) 18 亿亩(D)19 亿亩29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30 我国行政管理权力结构的特征是贯彻( )。(A)集权制(B)分权制(C)民主集中制(D)议行分立制二、简答题31
10、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转变哪些观念?32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三、材料分析题33 1983 年,加德纳在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 概念。多元智力理论于 20 世纪 90 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 90 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2000 年之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力 ”热潮。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33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
11、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 34 部“道德模范广播剧” ,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 ”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材料二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34 据材料一,运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5 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
12、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设计题36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 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1)古代辉煌的历程(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
13、物辨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第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质是事物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是把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依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
14、针正是说明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地理环境是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以及动物和植物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不能离开地理环境而独立存在,人类必须通过劳动从地理环境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取得必要的生活物品和能量,才能保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9 【正确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思想政治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