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2516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0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如 H、C、N、O、Si、S、Cl 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在以往高考中不被看好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新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要引起重视。从考点的变化情况来看,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计算、推断等。高考中,将会进一步注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以以

2、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客观题(1)考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2)以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进行物质的推断。主观题(1)通过实验探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以环境污染、化工流程为载体考查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一、硅及其化合物的“反常”(1)Si 的还原性大于 C,但 C 却能在高温下从 SiO2中还原出 Si:2CSiO 2 Si2CO。= = = = =高 温 (2)非金属单质跟碱溶液作用一般无 H2放出,但 Si 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 H2:Si2NaOHH 2O=Na2S

3、iO32H 2。(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 Si 能跟氢氟酸作用:Si4HF= =SiF42H 2。(4)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但 SiO2为原子晶体。(5)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 SiO2能与 HF 作用。(6)H2CO3的酸性大于 H2SiO3,所以有 Na2SiO3CO 2H 2O=H2SiO3Na 2CO3,但高温下 Na2CO3SiO 2Na2SiO3CO 2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从化学平衡= = = = =高 温 角度,由 SiO2高沸点难挥发固体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 CO2。2二、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中的热点(1)Cl2与水的可

4、逆反应,HClO 的强氧化性和弱酸性。(2)Cl2与碱的歧化反应。(3)Cl2作为氧化剂使用,如将 Fe2 氧化为 Fe3 。(4)Cl2的实验室制法,还原剂用浓盐酸,氧化剂可以为 MnO2()、KClO 3和 KMnO4等。(5)次氯酸盐为重点ClO 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 ClO 与 SO 、I 、Fe 2 均不能大量23共存。ClO 体现水解性,因 HClO 酸性很弱,ClO 水解显示碱性,如 Fe3 3ClO 3H 2O=Fe(OH)33HClO。三、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和重要特性(1)重要规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该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如

5、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证明酸性强弱,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如:Na2SiO3CO 2H 2O=Na2CO3H 2SiO3 Ca(ClO) 2CO 2H 2O=CaCO32HClO强氧化性酸(如:HNO 3、浓 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金属和浓 HNO3反应一般生成 NO2,而金属和稀 HNO3反应一般生成 NO。(2)重要特性硝酸、浓 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 HNO3、HClO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浓 HNO3和 Cu(足量)、浓 H2SO4和 Cu(足量)、浓盐酸和 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

6、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浓 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铝遇浓 H2SO4、浓 HNO3发生钝化。四、氮及其化合物1NO、NO 2与 O2溶于水的计算,利用好两个比值 43、41 即可4NO3O 22H 2O=4HNO3 4NO2O 22H 2O=4HNO32HNO 3的性质,尤其是强氧化性是热点,涉及与单质反应产物的判断,尤其是与铁的反应如稀 HNO3与Fe:Fe4HNO 3(稀,过量) =Fe(NO3)3NO2H 2O;3Fe(过量)8HNO 3(稀) =3Fe(NO3)22NO4H 2O。五、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的检验1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 :

7、加入 BaCl2或 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233SO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4SO :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232利用 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3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特别注意: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检验时,要设法排除不同离子之间的干扰,如检验 SO 时一定要排24除 Ag 和 SO 的干扰。23六、无机推断(一)无机物的转化与推断方法突破口又

8、称“题眼” ,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常见的突破口主要有以下几类:1特殊结构(1)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化合物通常是 H2O2、C 2H2、C 6H6、Na 2O2等。(2)“AA”分子必然是 N2,三角锥形的分子是 NH3、PH 3等。(3)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有 CH4、CCl 4、NH 、P 4等。 4(4)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2物质的特有颜色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淡黄色固体 S、Na 2O2、AgBr 浅绿色溶液 Fe2红色固体 Cu、Cu 2O 蓝色溶液 Cu2紫黑色固体 I2、KMnO 4 棕黄色溶液 Fe3红棕色粉末 Fe2O3 红色溶液 Fe(SCN)3黑色粉末

9、,晶体 MnO2、Fe 3O4、CuS、C、CuO 橙色、橙红色溶液 溴水红褐色沉淀 Fe(OH)3 蓝色晶体 CuSO45H2O白色沉淀AgCl、BaSO 4、Mg(OH) 2、Al(OH)3等红棕色气体 NO2、Br 2(g)4蓝色沉淀 Cu(OH)2 黄绿色气体 Cl23特殊的实验现象(1)H2在 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2)遇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气体是氨气。(3)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 NO。(4)Cl2通入含 Br 的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 2通入含有 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5)遇 SC

10、N 显红色或遇 OH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是 Fe3 。(6)遇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 Ag 或 SO 或 SO 。24 23(7)遇 HCl 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 Ag 或 SiO 。23(8)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 Cl2或 SO2,但将褪色后的液体加热又复原的是 SO2。(9)碘遇淀粉显蓝色。(10)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的转化一定是:Fe(OH) 2Fe(OH) 3。(11)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般是 Al、NH 4HCO3、(NH 4)2CO3、NH 4HSO3、(NH 4)2SO3、(NH 4)

11、2S、NH 4HS。(12)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铝、铵盐,产生的气体一般是 H2、NH 3。(13)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 Na、Na 2O2、CaC 2、Mg 3N2等。4特殊转化关系(1)直线型转化金属 碱性氧化物 碱 盐:满足此关系的有 K、Na、Ca、Ba 等。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 酸 盐:满足此关系的有 C、N、S 等。A B C 酸或碱:满足此关系的有 NH3、S、N 2、H 2S、C、Na 等。(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属于“单质化合物= =新单质新化合物(置换反应)”类型的反应有:单质同主族:2Na2H 2O=2NaOHH 2;2CSiO 2 Si2CO;=

12、 = = = =高 温 Cl22NaBr= =2NaClBr 2等。单质不同主族:2Al6HCl= =2AlCl33H 2;H 2SCl 2=2HClS;CH 2O(g)5COH 2等。= = = = =高 温 有过渡元素参加的常见置换反应:Fe2H =Fe2 H 2;FeCu 2 =Fe2 Cu。(5)能“三合一”的反应有:NH 3H 2OCO 2=NH4HCO3;4Fe(OH) 22H 2OO 2=4Fe(OH)3。6其他特征(1)常温下短周期呈气态的单质(除惰性气体外):H 2、N 2、O 2、F 2、Cl 2。(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O 2和 O3、白磷和红磷。(3)地壳

13、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4)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Hg;非金属单质:Br 2。(5)常见的可燃性气体:H 2、CO、H 2S、CH 4、C 2H4、C 2H2等。(二)解无机推断题“五步曲”1审:审清题意,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标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1(2018

14、海南卷)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 2O2可与 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BSiO 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D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察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是解题的关键。光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硅。ANa 2O2可与 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不符合题意;BSiO 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但光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硅,符合题意;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不符合题意;D氯水具有较强的

15、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6【答案】B2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 Na2S 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ACO BSO 2 CHCl DCO 2【解题思路】CO 不与 Na2S 发生反应,因此没有沉淀产生,故 A 错误;SO 2具有弱氧化性,与 Na2S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 SO22S 2 4H =3S2H 2O,故 B 正确;通 HCl 发生反应 2H S 2 =H2S,没有沉淀产生,故 C 错误;通 CO2不产生沉淀,故 D 错误。【答案】B3 (2018 安徽皖中名校联盟联考)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

16、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ClB向某溶液中加稀 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HCl 溶液,沉淀不溶解,证明有 SO24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 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 CO23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证明含有 NH +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察离子的检验,涉及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通过将离子通过反应转化为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沉淀、气体)来鉴别,主要是常见几种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时关键在于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A 项,向某溶液中先加入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17、,则原溶液一定不含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再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银沉淀,说明一定是氯化物的溶液,证明有 Cl,故 A 正确;B 项,向某溶液中加稀 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HCl 溶液,沉淀不溶解,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4或AgCl,不能证明有 SO ,故 B 错误;C 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稀 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4该气体可能是 CO2或 SO2,则溶液中可能存在 CO 、HCO 、SO 、HSO 等,故 C 错误;D 项,氨气能使湿润23 3 23 3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 D 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A。【答案】

18、C4 (2018 福州市模拟)在有机化学中,硫酰氯(SO 2Cl2)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在染料、药品、除草剂和农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在拟用干燥的 Cl2和 SO2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g)+Cl2(g)=SO2Cl2(l) H=97.3 kJmol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7已知: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54.1,沸点 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100C 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丙中作为反应容器的仪器的名称为_,装置丙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_;如何控制两种

19、反应物体积相等:_。(2)装置戊上方分液漏斗中最好选用下列试剂:_(选填字母)A蒸馏水 B饱和食盐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6.0molL -1盐酸(3)若缺少装置己,硫酰氯(SO 2Cl2)会和空气中的水反应而变质,其化学方程式是_。(4)氯磺酸(ClSO 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2ClSO 3H SO2Cl2 +H2SO4,分离两种产物的= = = = 方法是_(选填字母)。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5)长期储存的硫酰氯会发黄,可能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6)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896mL(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 4.05g 纯净的

20、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_。(7)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品中有硫酸(可选试剂:稀盐酸、稀硝酸、BaCl 2溶液、蒸馏水、石蕊溶液):_。【解题思路】本题是物质的制备的实验题,以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为主要线索,研究实验装置,不难发现左边装置是制取原料 SO2,右边装置是制取原料 Cl2(我们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中除杂的考查) ,且贴合题干已知信息考查己装置的目的,分析问题返回题干找关键字眼,例如:在潮湿空气中“发烟”等。(1)装置丙中作为反应容器的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装置丙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通过调节旋塞或滴液的快慢控制气体流速,使装置乙和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相等;正确答案:三

21、颈烧瓶;冷凝回流导气;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相等。 (2)A蒸馏水可以溶解氯气;B饱和食盐水溶解氯气的能力很小;C浓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D6.0molL 1盐酸挥发逸出杂质气体氯化氢;正确选项 B。 (3)硫酰氯(SO 2Cl2)会和空气中的水反应而变质,生成硫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是:SO2Cl2+2H2O=H2SO4+2HCl;正确答案:SO 2Cl2+2H2O=H2SO4+2HCl。 (4)两种产物都呈液态,且沸点差别较大,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正确选项 C。 (5)SO 2Cl2=SO2+Cl2,分解产生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其中,会导致硫酰氯会发黄;正确答案:SO 2Cl2=

22、SO2+Cl2,分解产生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其中。 (6)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根据反应 SO2(g)+ Cl2(g)=SO2Cl2(l)可知,制备出的8SO2Cl2的量为 0.04mol,质量为 0.04135=5.4g,则硫酰氯的产率为 4.05/5.4100%=75%;正确答案:75%。 (7)由于 SO2Cl2+2H2O=H2SO4+2HCl 发生,所以要检验 SO2Cl2中混有硫酸,就要先除去 SO2Cl2,根据题给信息,进行如下操作:取产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加热至 100,待产物的质量不在改变时,冷却后将剩余物质加入到水中;取

23、少量溶液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产品中有硫酸。正确答案:取产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加热至 100,待产物的质量不在改变时,冷却后将剩余物质加入到水中;取少量溶液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产品中有硫酸。【答案】(1)三颈烧瓶冷凝回流导气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相等(2)B (3)SO2Cl2+2H2O=H2SO4+2HCl (4)C (5)SO2Cl2=SO2+Cl2,分解产生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其中(6)75% (7)取产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加热至 100,待产物的质量不在改变时,冷却后将剩余物质加入到水中;

24、取少量溶液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试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产品中有硫酸1 (2018 山东临沂调研)将 15.2g 铜和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 250mL 4.0molL1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只有 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1.0L NaOH 溶液,此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沉淀质量为25.4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固体混合物中,Cu 和 Mg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B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0.8molL1C固体溶解后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1molD生成的 NO 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4.48L【解题思路】此题主要是考查金属混合物和硝酸的反应相

25、关计算,解题关键在于沉淀质量与金属混合物质量之差得到沉淀过程中消耗的 OH的质量,进一步得到铜和镁在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再通过转移电子总数和混合物总质量列一元二次方程,分别求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用总的消耗的碱的量减去沉淀消耗的碱的量即是过量的硝酸,一环扣一环,把握整体思路。将 15.2g 铜和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 250mL 4.0molL1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 3(稀)= =3Mg(NO3)2+2NO+4H 2O、3Cu+8HNO 3(稀)= =3Cu(NO3)2+2NO+4H 2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1.0L NaOH 溶液,此

26、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 3)2+2NaOH=Mg(OH)2+2NaNO 3、Cu(NO 3)2+2NaOH=Cu(OH)2+2NaNO 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 25.4 g,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 10.2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 10.2g,氢氧根的物质的9量为 =0.6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0.3mol,A设 Cu 和 Mg 的物质的量分10.2g17g/mol别为 x、y,则有: ,解得,x=0.2mol,y=0.1mol,故 Cu 和 Mg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y=0.3mol64x+24

27、y=15.2g 21,选项 A 正确;B硝酸剩余 0.2mol(见选项 C 分析),则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0.6mol=0.8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0.8mol/L,选项 B 正确;C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0.8mol1L反应的 n 反应 (HNO 3)= n(金属) =0.3mol =0.8mol,固体溶解后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83 830.25L4.0mol/L-0.8mol=0.2mol,选项 C 不正确;D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 NO 物质的量为=0.2mol,标准状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为 0.2mol22.4L/mol=4.48L,选项 D

28、 正确;答案选 C。0.6mol3【答案】C2 (2018 北京朝阳二模)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 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 3)的流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B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 -4e=2H2O + O2C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 2+OH=Cl+HClOD、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解题思路】以制备工业漂白液为载体,粗盐的提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池)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材料若是惰性电极,注意阴离子的放电顺序:Cl OH。A中采用蒸馏只能得到蒸馏水,得不到精制盐水,要得到精制盐水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中的

29、杂质,故 A 错误;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2Cl 2e =Cl2,故 B 错误;C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 2 +2OH=Cl+ClO+H2O,故 C 错误;D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和氯气以及氢氧化钠、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D。【答案】D3下列各项叙述、都正确且二者的原理最相似的是()选项 叙述 叙述A FeS 难溶于水,却溶于稀硝酸 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溶于醋酸B 浓硝酸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漂白粉要密封保存

30、在阴凉处C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少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10D 浓氨水滴入固体 NaOH 制 NH3 浓盐酸滴入浓硫酸制 HCl【解题思路】FeS 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A 错误。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漂白粉易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B 错误。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C 错误。NaOH 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氨气的溶解度降低生成氨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 HCl 的溶解度降低,生成 HCl气体,D 正确。【答案】D 4(1)砷(As)与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含砷药物中。回答下列问题:砷是氮的同族元素,且比氮多 2 个电子

31、层,写出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AsH 3的热稳定性比 NH3的热稳定性 _(填“强”或“弱”)。As 2O3俗称砒霜,As 2O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是亚砷酸(H 3AsO3)的酸酐,易溶于碱生成亚砷酸盐,写出As2O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s 2S3和 HNO3反应如下:As 2S3+10H+10NO =2H3AsO4+3S+10NO2+2H 2O,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3NO2应该在_(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综合利用 CO2对环境保护及能源开发意义重大。Li 2O、Na 2O、MgO 均能吸收 CO2。如果寻找吸收 CO2的

32、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_。A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B可在A、A 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C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解题思路】(1)氮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A 族,砷比氮多 2 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砷的非金属性比氮的弱,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氨气的弱。As 2O3有两性,性质与氧化铝相似,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As2O3+6OH=2AsO +3H2O。氮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NO 23在正极逸出。电极反应为 NO +2H+e=NO2+H 2O。(2)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3所以选 AB。【答案】(1)第四周期第A 族 弱A

33、s 2O3+6OH-=2AsO +3H2O3正极 NO +2H+e=NO2+H 2O3(2)AB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与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实验。11(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 SO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 _(填字母)。A强氧化性 B强酸性 C脱水性 D腐蚀性(2)B 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E 装置的作用是_。(3)有同学认为可以拆去 D 装置,你认为_(填“能”或“不能”)拆去 D 装置,理由是_。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4)反应后取 C 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G 装置中产生黑色沉淀,I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J

34、 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色。写出 G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J 装置中的现象说明固体中含有_(填化学式)。(5)取出 F 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填字母)。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黄的实验现象是_。(6)经实验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的产物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 m(MgO) m(MgS) m(S)=2074,写出镁与 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解题思路】(1)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在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强酸性。(2)用浓硫酸干燥 SO2

35、,尾气中的 SO2用碱石灰吸收。(3)本实验中加热装置与盛有固体试剂的装置连接,不需要安全瓶。(4)F 装置中 MgS 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MgS+H2SO4=MgSO4+H2S,硫酸铜溶液用于检验 H2S,H 2S 是弱酸。氧化铜被12还原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固体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产生,即固体中含有未反应的镁粉。(5)题给装置中没有用于干燥氧气的装置,如果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能得到干燥的氧气。实验中,应该用干燥的氧气与硫反应,故选择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连接顺序为制氧气、氧气与硫反应、检验 SO2、吸收尾气。(6)根据质量之比计算物质的量之比, n(MgO) n(MgS) n(S)

36、=411,由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直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B(2)浓硫酸 吸收尾气中的 SO2,防止空气中的 CO2与 Mg 反应(3)能 D 装置与盛有固体试剂的装置相连,不会发生倒吸(4)Cu2+H2S=CuS+2H + Mg(5)d、c、a、b 品红溶液褪色(6)5Mg+2SO2 4MgO+MgS+S= = = = =高 温 1 (2018 河北武邑调研)下列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A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B乙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分层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C

37、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纸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明确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为解答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二氧化硫性质的应用,尤其是涉及褪色的原理的理解。A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 NH3,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 NH3为碱性气体,故 A 正确;B纯净的乙酸乙酯是一种油状液体,且能浮在水面上,所以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故 B 正确;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 Cl2,Cl 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38、,说明 KI 转化为 I2,则说明 Cl2有强氧化性,故 C 正确;D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 SO2的漂白性,故 D 错误;故选 D。【答案】D 2 (2018 武汉理综)氯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原料,常温下 AlN+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 AlN 的含量(杂质不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3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子控制反应速率C反应结束时 a、b 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枳D若其它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 AlN 含量偏高【解题思路】关键要理解实验的反应原理是 Al

39、N+NaOH+H2O=NaAlO2+NH3,制取氨气,考查的是氨气的性质。用量气法测量气体的体积时,要注意:一定要等到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通过上下调节量气管的位置,保持量气装置两端的液面要保持水平;读数时一定要平视。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量气管中的液体不应为水,可以为四氯化碳,A 错误;长颈漏斗没有玻璃旋塞,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也就不能控制反应速率,B 错误;反应结束时,待气体冷却到室温,调节右侧的量气管,使左右两端的液面相平,才能读数,根据起始和结束时右侧量气管的液面的差值,计算产生气体的体积,C 错误;俯视量气管的读数,使所量气体的体积的体积增大,氨气的量增大,氮化铝

40、的量增大,测得 AlN 含量偏高,D 正确;正确选项 D。【答案】D3已知 A 为常见金属,X、Y 为常见非金属,X、E、F、G 常温下为气体,Y 为黑色固体,常温下 C 为无色液体,B 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现用 A 与石墨作电极,B 的浓溶液作电解液,构成原电池。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请完成下列填空:(1)原电池反应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反应为 A 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 Y 和 A 的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_;(4)“操作 b”为_;(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检验气体

41、E 的试剂及现象是_;14(7)已知 E 可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 K,K 和 E 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一分子 K 中有 18 个电子,则 K 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解题思路】C 为无色液体,由气体 X(X 由原电池反应得到,可能是 H2)和氧气反应得到,故 C 应是H2O,X 是 H2;根据反应可知非金属 Y 是 C;由电解 D 无水晶体得到 A 与 Cl2,可知 D 为氯化物且是离子化合物,结合 AB 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得到 X、D、E,可知 B 为氯化物,且 B 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反应生成 H2与 E 气体,B 应水解呈酸性,由转化关系:EFGH,属于常温下气体 E 的连续氧

42、化得到气体 G,在中学阶段中 N、S 的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考虑反应是金属与 NH4Cl 溶液发生的原电池反应,可推出 E 为NH3、F 为 NO、G 为 NO2,则 H 为 HNO3;反应为 A 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 Y 和 A 的氧化物,应为 Mg 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推出 A 为 Mg,则 D 为 MgCl2;结合反应可推知 B 为 NH4Cl,验证符合转化关系。(1)原电池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铵根离子放电生成氨气与氢气,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 2e - 4=2NH3H 2;(2)反应 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 2 4NO6H 2O;(3)= =

43、= = =催 化 剂 反应为 Mg 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 MgO 与碳,反应方程式为 2MgCO 2 2MgOC;(4)从= = = = =点 燃 MgCl2溶液制备 MgCl2的无水晶体,应注意防止水解,应将氯化镁溶液在 HCl 气流中蒸干,即“操作 b”为在HCl 气流中蒸干;(5)反应是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CO2、NO 2、H 2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O 3CO24NO 22H 2O;(6)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所以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 = = = = 蕊试纸变蓝,通常利用此方法检验氨气。则检验气体 E 的试剂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是变蓝;(7)已知E 可与

44、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 K,K 和 E 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一分子 K 中有 18 个电子,则 K 的分子式为N2H4,K 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答案】(1)2NH 2e =2NH3H 2 4(2)4NH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3)2MgCO 2 2MgOC= = = = =点 燃 (4)在 HCl 气流中蒸干(5)C4HNO 3 CO24NO 22H 2O= = = = = (6)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7)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4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

45、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15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还可使用_代替硝酸。(2)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 +H+H2C2O4Mn 2+CO2+H2O。实验中称取 0.400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0molL14的 KMnO4溶液 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通过对水泥中钙含量的测定为原理,考查了离子的除杂、二氧化硅的性质、氧化还原滴定等知识。关键注意调节 PH 的目的是通过 Fe3+、Al 3+的水解反应将杂质离子除去,且因 Fe3+容易在pH 较小时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常常会将 Fe2+氧化为 Fe3+。(1)根据题中信息,水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铝、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