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1.人口的自然增长(1)读 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图 16-1 甲)和 19002000 年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图 16-1 乙),完成下列要求。图 16-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时期。 原因分析:一个地区人口
2、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 (2)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完成下面表格内容。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 16-2),完成下列要求。图 16-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对比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完成下面表格内容。2特征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原始型 。 (2)对比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完成下面表
3、格内容。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我国 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 的转变 全世界 由 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概念: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 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 。 (2)环境人口容量实质:某地 的直观反映。 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 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 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谋求措施世界 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 发展的客
4、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探究点一 人口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差异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一般来说,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3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人均寿命长;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的素质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影响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经
5、济负担加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劳动力不足,青壮年人口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困难等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等条件改善困难;人民生活贫困;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对策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鼓励老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趋势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 慢,呈
6、现出新的平衡状态人口增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快速增长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水平的提高影响弊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人
7、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和兵源不足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4(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为原始型,工业化初期为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为现代型。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为现代型;发达国家均为现代型。(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定量描述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高(3.0%) 高(3.0%) 低(1.0%)现代型 低(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
8、,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造成了人口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人口容量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
9、容量越小命题点一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5.2016上海卷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8回答(1)(2)题。(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甲 乙 丙 丁水资源总量(10 8m3) 778.5 914.3 283.4 1 799.4耕地面积(10 4hm2) 588.31528.18814.07414.95A.甲 B.乙C.丙 D.丁(2)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 16-7
10、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图 16-7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命题点二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6.下表为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省级行政区 人口(10 4人)面积(104km2)1990 年 8439山东省2012 年 9685 151990 年 446青海省2012 年 573 72(1)关于 19902012 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
11、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的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的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的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的(2)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9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 P13-1),完成(1)(2)题。图 P13-1(1)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加重就业困难 劳动力短缺土地养
12、老杯水车薪 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 B. C. D.1.读懂坐标,明确单位横坐标有时表示的是比重(如 P13-2 甲),有时表示的是人口数量(如 P13-2 乙),还要特别关注人口数量的单位。10图 P13-22.观察塔形,确定类型(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见图 P13-3 甲。(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见图 P13-3 乙。(3)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见图 P13-3 丙。图 P13-33.分析变化,关注异常图 P13-4(1)某年龄
13、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 P13-4 中的 a 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突然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大(如图 P13-4 中的 b 处)。其变化可能是由就业、升学等原因引起的人口大量迁入。(3)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 P13-4 中的 c 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工业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造成某一性别的人口聚集。图 P13-5 中,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 20022016 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图乙为该区2015 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
14、1图 P13-51.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B. 位于市中心周围,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C.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较好 D.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污染严重2.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 )A.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B. 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C. 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D. 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及创新环境第 17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21.国际人口的迁移读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15、(图 17-1),完成下列要求。图 17-1(1)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4)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 的移民为主。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 流向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2.国内人口迁移读我国人口迁移路线图(图 17-2),回答下列问
16、题。图 17-2(1)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 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们不得不大批13迁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人口迁移主要是 地进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探究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
17、最基本形式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其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阿伯丁、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兴起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经济发展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交通、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 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社会因素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年轻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
18、庭对未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续表)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的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政策政策尤其是关于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组织移民定居新疆进行边疆建设、20 世纪 6070 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变化(1)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
19、的适应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因素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活动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分析方法1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做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0、2)重具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命题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2016全国卷 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
21、(2)题。(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图 17-3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1)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2)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
22、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命题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2.2015山东卷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15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探究点三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1.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 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七 人口 化学 新人 20190214258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