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5588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2019021425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1.人口的自然增长(1)读 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图 16-1 甲)和 19002000 年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图 16-1 乙),完成下列要求。图 16-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时期。 原因分析:一个地区人口

2、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 (2)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完成下面表格内容。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 16-2),完成下列要求。图 16-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对比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完成下面表格内容。2特征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原始型 。 (2)对比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完成下面表

3、格内容。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我国 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 的转变 全世界 由 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概念: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 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 。 (2)环境人口容量实质:某地 的直观反映。 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 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 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谋求措施世界 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 发展的客

4、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探究点一 人口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差异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一般来说,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3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人均寿命长;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的素质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影响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经

5、济负担加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劳动力不足,青壮年人口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困难等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等条件改善困难;人民生活贫困;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对策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鼓励老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趋势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 慢,呈

6、现出新的平衡状态人口增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快速增长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水平的提高影响弊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人

7、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和兵源不足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4(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为原始型,工业化初期为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为现代型。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为现代型;发达国家均为现代型。(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定量描述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高(3.0%) 高(3.0%) 低(1.0%)现代型 低(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

8、,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造成了人口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人口容量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

9、容量越小命题点一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5.2016上海卷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8回答(1)(2)题。(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甲 乙 丙 丁水资源总量(10 8m3) 778.5 914.3 283.4 1 799.4耕地面积(10 4hm2) 588.31528.18814.07414.95A.甲 B.乙C.丙 D.丁(2)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 16-7

10、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图 16-7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命题点二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6.下表为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省级行政区 人口(10 4人)面积(104km2)1990 年 8439山东省2012 年 9685 151990 年 446青海省2012 年 573 72(1)关于 19902012 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

11、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的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的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的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的(2)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9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 P13-1),完成(1)(2)题。图 P13-1(1)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加重就业困难 劳动力短缺土地养

12、老杯水车薪 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 B. C. D.1.读懂坐标,明确单位横坐标有时表示的是比重(如 P13-2 甲),有时表示的是人口数量(如 P13-2 乙),还要特别关注人口数量的单位。10图 P13-22.观察塔形,确定类型(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见图 P13-3 甲。(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见图 P13-3 乙。(3)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见图 P13-3 丙。图 P13-33.分析变化,关注异常图 P13-4(1)某年龄

13、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 P13-4 中的 a 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突然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大(如图 P13-4 中的 b 处)。其变化可能是由就业、升学等原因引起的人口大量迁入。(3)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 P13-4 中的 c 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工业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造成某一性别的人口聚集。图 P13-5 中,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 20022016 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图乙为该区2015 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

14、1图 P13-51.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B. 位于市中心周围,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C.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较好 D.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污染严重2.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 )A.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B. 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C. 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D. 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及创新环境第 17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21.国际人口的迁移读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15、(图 17-1),完成下列要求。图 17-1(1)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4)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 的移民为主。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 流向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2.国内人口迁移读我国人口迁移路线图(图 17-2),回答下列问

16、题。图 17-2(1)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 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们不得不大批13迁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人口迁移主要是 地进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探究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

17、最基本形式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其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阿伯丁、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兴起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经济发展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交通、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 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社会因素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年轻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

18、庭对未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续表)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的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政策政策尤其是关于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组织移民定居新疆进行边疆建设、20 世纪 6070 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变化(1)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

19、的适应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因素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活动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分析方法1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做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0、2)重具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命题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2016全国卷 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

21、(2)题。(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图 17-3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1)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2)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

22、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命题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2.2015山东卷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15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探究点三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1.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 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

23、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流向和平国家或者能给难民提供避难条件的国家

24、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流出国的就业压力,利于流出国赚取外汇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以自发性为主)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定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少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当代20 世纪 80 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从农村

25、迁往城市,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16代中期以来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要是自发流动;流向发生变化命题点一 人口迁移3.2015 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图 17-4 为 1990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据此完成(1)(2)题。图 17-4(1)2000 年至 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B.就业率提高C.净迁出率下降D.人口容量下降(2)今后一定时期内,导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

26、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B.环境 生态保护C.政策 国土开发D.军事 加强国防命题点二 我国人口迁移形式及其影响4.2017江苏卷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亿个。图 17-5 为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级行政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图 17-5(1)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17C.桂黔 D.粤湘(2)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18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27、量【基础自主梳理】1.(1)不断增长 极其缓慢 先快后慢 明显加快 快速 出生率 死亡率 (2)缓慢 很快2.(1)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 传统型 低 现代型 低 传统型 现代型 (2)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传统型3.(1)持续供养 人口数量 (2)环境承载力 资源 资源(3)最适宜 人口政策 人地协调【考点互动探究】1.D 解析 图示该省 19902014 年人口总体上逐渐增加。2000 年前人口增加较快,但每年增加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递减趋势,即人口增长率较高但逐渐下降;2000 年后人口增加缓慢,人口增长率也比较稳定。2.(1)D (2)D 解析 第(1)题,人口处于“低增长阶段”的国

28、家应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平均就学年数高、老年人口比例大的国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 D 正确。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人口密度大,但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人口密度还与国土面积有关;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数量不能具体确定;丙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很可能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丁国老年人口比例最大,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3.(1)C (2)D 解析 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的;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人口)数

29、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4.(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曲线为 1659 岁人口比重,曲线为 015 岁人口比重,曲线为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此可直接读出 2034 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第(2)题,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 015 岁人口比重上升。5.(1)C (2)A 解析 第(1)题,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丙省级行政区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是水资源总量是四省级行政区中最少的,水、土资源不匹配,所以丙省级行

30、政区可能是四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较低,与其他三国相差较大,完成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据此可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6.(1)B (2)C 解析 第(1)题,结合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再比较人口密度的变化大小。第(2)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故其人口承载力低。交通条件、人口消费水平和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贫乏

31、不是其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的原因。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连续调整,将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基数、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的不同,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图 B16-1 示意我国 20102030 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含预测)。据此完成 13 题。19图 B16-1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 ( )A.20162018 年B.20202022 年C.20242026 年D.20282030 年2.20162030 年,我国 ( )A.社会抚养负担减轻B.劳动力供给明

32、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 ( )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1.A 2.C 3.C 第 1 题,读图可知,20162018 年人口总量变化趋势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第 2 题,20162030 年,我国人口总量明显增加,对资源和社会的压力加大,社会抚养负担加重。20162030 年,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新增的大部分人口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压力影响不大。第 3 题,青藏地区主要为藏族聚居区,我国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问题有适当的政策,故

33、青藏地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图 B16-2 中,甲、乙、丙、丁四点表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有关情况(单位:%)。读图回答 45 题。死亡率图 B16-24.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将图中各点按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乙、甲、丙、丁20D.乙、甲、丁、丙5.丁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出生率上升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 国外人口迁入A. B.C. D.解析4.A 5.C 第 4 题,由图可知,甲出生率最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也较高,为原始型。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低,为现代型。乙和丙为

34、传统型。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是由原始型到传统型再到现代型,因此,按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为甲、乙、丙、丁。第 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为现代型,出生率低导致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所以死亡率上升。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 4.3 倍,预计到 2050 年中国和美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 亿、4.03 亿。图 B16-3 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 岁人口)数量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回答 67 题。图 B16-3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014 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B.2014 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C.2050 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D.20

35、50 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7.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引进外籍务工人员A. B.C. D.解析6.C 7.A 第 6 题,根据图示曲线判断,2014 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约 10 亿人,美国约 2 亿人,中国与美国不相等。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是美国的 4.3 倍,劳动人口总量约是美国的 4.7 倍,所以 2014 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小于美国。2050 年劳动人口比重中国约是美国的 3 倍,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2050 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多。第7 题,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

36、势可知,劳动力人口比重呈减少趋势。当前我国应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引进外籍务工人员,不能改变人口变化趋势。典图判读 1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典例呈现(1)D (2)B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 2040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所占比重很小,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居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21应用提升

37、1.C 2.D 解析 第 1 题,图甲显示该区从 2003 年开始人口迅速增加,且人口年龄高度集中于 1823 岁(正好是接受大学教育的年龄段),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在 2003 年规划建设了大学城,而大学城一般建立在环境质量较好、较为安静的城市边缘。第 2 题,根据该区常住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可推知该区应新建有大学城。对新建的大学城,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第 17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基础自主梳理】1.(1)居住地 (2)国内 国际 (3)国界 (4)集团性、大批(5)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2.(1)一国 (2)农业经济 有计划、有组织【考点互动探究】1.(1)

38、A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近年来上海市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后,部分低效益、高污染的制造业萎缩,相应的企业转移出去,导致用工减少,所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入。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浪费农村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

39、高。3.(1)B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得出,1990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幅度大,就业人口有所增加,因此就业率有所提高;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图中没有相关信息可推测其变化;该地区总人口减少,净迁出率上升;人口容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提高。第(2)题,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在政策的引导下向远东地区迁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故其影响因素是政策,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4.(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流量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箭头粗细表示红包流量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指向湖南的箭头最粗,因此省级

40、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所以 D 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前四位都发生在相邻省级行政区间,因此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所以 C 正确。22图 B17-1 为 2014 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图。读图完成 12 题。图 B17-11.2014 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是 ( )A.流动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占 75%B.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上升C.流动人口近九成为已婚新生代夫妇D.流动人口的流向趋于不稳定2.有关我国人口流动新动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地消费水平低,拉动人口流入B

41、.流出地资源开发成本高,推动人口流出C.城镇化将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占比D.房价偏低促使流动人口居留时间延长解析1.B 2.C 第 1 题,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流动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占 75%出现在2020 年,不是 2014 年。近九成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一起流动,不是近九成流动人口为已婚新生代夫妇。2014 年有半数以上流动人口有在现居住地长期居留意愿,说明流动人口的居所稳定性增强,故流动人口的流向趋于稳定。第 2 题,流入地和流出地比较,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人口流入;流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差,推动人口流出。流入地房价偏高而不是偏低。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

42、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图 B17-2 为我国近几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长情况分析图。读图完成 35 题。图 B17-23.20122015 年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速回落的原因可能是 ( )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农业收入迅速增加A. B.C. D.234.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少5.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仍然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那么外出进城

43、务工人员会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最可能是( )A.“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压力仍然很大B.城市交通更加拥堵C.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D.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解析3.A 4.B 5.A 第 3 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速回落;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加。第 4 题,由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近就业机会增多。一部分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可以选择在离家不远的地区务工,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第 5 题,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春运”期间流动人口数量大,会导致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增大。进城务工人员与之前一样,仍然较多,不会使城市交通更加拥堵。农村

44、出现留守老人和儿童,不是对城市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多,不一定造成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图 B17-3 为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含预测)。读图回答 67 题。图 B17-36.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还会持续约 ( )A.10 年 B.15 年C.25 年 D.30 年7.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教育水平 B.人口迁移C.医疗水平 D.环境质量解析6.C 7.B 第 6 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将持续较长时间,但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到 2040 年前后“城乡倒置”将结束,所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还会持续约 25 年。第 7 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大,“城乡倒置”现象明显,主要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城市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高,会导致城市地区老龄人口比重偏高。农村环境质量好,但这不是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F2877 F2877M-2013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钢或铝结构A级分类的结构绝缘振动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2877 F2877M-2013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钢或铝结构A级分类的结构绝缘振动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2877-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 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分级构造的结构绝缘钢或铝的冲击试验方法》.pdf ASTM F2877-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 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分级构造的结构绝缘钢或铝的冲击试验方法》.pdf
  • ASTM F2877-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钢或铝结构A等级分类的结构绝缘振动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2877-2011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钢或铝结构A等级分类的结构绝缘振动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2877-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A级钢或者铝结构绝缘冲击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2877-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Insulation of A-Class Divisions Constructed of Steel or Aluminum《A级钢或者铝结构绝缘冲击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2878-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rotective Clothing Material Resistance to Hypodermic Needle Puncture《防护服装材料耐注射针穿刺能力的标准测试方法》.pdf ASTM F2878-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rotective Clothing Material Resistance to Hypodermic Needle Puncture《防护服装材料耐注射针穿刺能力的标准测试方法》.pdf
  • ASTM F2879-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软弹气枪运用使用护眼装置的标准规格》.pdf ASTM F2879-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软弹气枪运用使用护眼装置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F2879-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气枪运动眼部保护装置的标准规格》.pdf ASTM F2879-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气枪运动眼部保护装置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F2879-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空软运动用护眼装置标准规范》.pdf ASTM F2879-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y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Airsoft Sports《空软运动用护眼装置标准规范》.pdf
  • ASTM F2880-2011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Lap-Joint Type Flange Adapters for Polyethylene Pressure Pipe in Nominal Pipe Sizes &x00BE in to 65 in 《公称通径管道尺寸为 x00BE 65 in 的聚乙烯压力管用搭接.pdf ASTM F2880-2011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Lap-Joint Type Flange Adapters for Polyethylene Pressure Pipe in Nominal Pipe Sizes &x00BE in to 65 in 《公称通径管道尺寸为 x00BE 65 in 的聚乙烯压力管用搭接.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